构建惠民富民保障体系 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
来源:徐州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8-01-26浏览次数: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徐州,对徐州发展给予殷切期望,全市上下深受鼓舞激励、倍感光荣自豪。徐州民政工作也紧紧围绕全省民政年度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规划蓝图,重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维护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人格尊严。一是加强医疗救助解民忧。市政府出台《市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增扩特困供养人员、享受政府基本生活保障的孤儿和建档立卡中的低收入家庭3类人群,临时救助大重病种类由7类增至22类,符合政策规定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封顶线达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的50%。为65.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个人支付参保费9825万元,市设立每年2000万元健康扶贫资金,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提升救助精准惠民生。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系统实现市、县和部门在房产、公积金、税务等15项信息的网上查询比对,接入各类预警信息5.56万条。健全完善了县、镇、村三级低保公开公示制度,低保专项整治行动清退低保人员1.13万名,并引入第三方对各县(市、区)救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真正把社会救助“晒在阳光下”。三是引导社会力量聚民力。鼓励支持福彩、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社会福利基金发挥救助资源对接机制作用,打造了“慈助血透”、“周行一善”、“爱满彭城”等慈善救助品牌,借助公益慈善力量,对困难的重特大疾病患者及时给予个性化救助,全年累计支出救助金2193.89万元,形成多渠道、多形式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的合力。

2018年,徐州民政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对江苏和徐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上来。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惠民富民安民导向,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实施普惠性民生工程、办好扶助性民生实事、满足多样性民生需求,真正解决“弱有所扶”问题,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成效,回报总书记对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

一、实施救助托底保障助推脱贫攻坚。深入实施八项富民工程和六项脱贫举措,健全完善因病因残因事致贫返贫救助和基本照护险“两项兜底”制度,着力激发低收入人口的内生动力;强化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2018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左右,年内完成17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2019年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二、开展精准救助打造公平公正救助。强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开展金融等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信息网络化比对,采取在线比对、数据拷贝、人工核对、社会调查等方式丰富收集模式,提高核对数据精准性;通过拓展核查地域、核查领域、社会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对救助对象精准评价,增强核查的实效性和公平性。同时,按照“统一公示栏形式、规范公示内容、严格公示时限”标准,规范镇(街)、村(居)救助家庭信息公示工作,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督查公示情况,推动精准救助提升社会救助公信力。

三、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提升救助水平。推进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困境儿童保障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城乡社会救助政策的并轨集成、协调发展。突出重点精准施救,对救助对象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众,在分类施保的基础上,提供更多个性化、差别化服务。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以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让民生“难点”成为社会进步的“支点”。

四、加快农村社区标准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把实施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建设为突破口,围绕《徐州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强化农村社区自治功能上,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保障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权利。在强化农村社区建设功能上,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村(居)综合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功能配套。在强化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上,通过执行领导体制、服务功能配置、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机制、服务信息化和服务评价等7类21项标准,构建标准化的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和侯厅长的讲话精神为新起点,认真贯彻省厅的工作部署要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全面建设现代民政,为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