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信息化+ 网格化”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发布日期: 2018-10-11 09:39   来源:中国社区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通过“信息化+ 网格化”推动社区治理的探索和创新,在淮安市率先建设网格化管理APP 信息平台——“幸福河下”,打造“一刻钟服务圈”,探索让群众多跑“网路”少走马路的现代社会治理新途径,受到居民欢迎。

区块化推动精细化

  河下街道是淮安市目前年轻的街道之一,得名于千年古镇河下。作为对接市、区两级政务中心的辐射区,其人员场所密集、社会结构多元、群众诉求多样,社会治理存在诸多难点。

  针对以往管理资源浪费、职能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从2017 年3 月开始,该街道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以村(居)属地为单位,将全街道划分为13 个综合管理大网格,并在大网格内设置小区域,最终形成99 个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域就是一个社会服务管理的基础单元,到2017 年底,横到边、纵到底、零遗漏的网格体系初步建成。

  每个网格明确网格长、责任人和管护人,定人定点定位定责,每个网格聘请一名社区民警,设立一个医疗卫生服务站,地点人员信息对群众公开,使网格真正成为服务居民的“平台”。同时选聘105 名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社区积极分子担仼网格监督员,形成群防群治的双层“屏障”。

  “建立网格体系的初衷是为了更好服务群众、加强社会治理。”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赤说,“网格化管理把人、事、地、物、组织全部纳入进来,覆盖城市长效管理、和谐社区、应急管理等11 项重点工作,兼顾机关管理工作与村(居)网格具体工作,逐步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服务治理格局。”

数字化助力网络化

2017年11月份,一款名为“幸福河下”的手机APP 正式上线运行。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幸福河下”整合了河下街道人口、企业、地理等各项基础信息和最新的工作动态,并对全街道内137 个监控点的管理需求和热点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为服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确保问题及时发现、矛盾快速处理。

“幸福河下”设置多个功能板块,从服务群众到行政审批,再到群防群治等,一应俱全。以“民情直通车”板块为例,设置了图片上传、添加定位等功能,对群众举报、不便公开的问题,可以直接@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中心后台实时监控,交办相关职能部门,限时回复。截至目前已接受204 名群众咨询,交办回复率100%,群众回复满意率100%。

除此之外,“幸福河下”还可以根据权限对热点区域网络摄像头实时操控,查看图像信息,完成回放、下载等操作,使网格管理形成“天上有云、地上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通过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实现社区综合服务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截至目前,除街道和网格工作人员使用了“幸福河下”外,还有1300 多名居民下载安装了“幸福河下”APP,社会治理实现了真正的共治共享。

 程序化推进规范化

“原来有事,我们只知道先跑村里咨询,再到街道办理,手续不全回头补,一件事没得一两天,跑个两三腿办不下来。现在用上手机APP,办事有规范,效率也提高了……”

镇海村村民黄国宝的孩子在苏州大学读大二,今年孩子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急需一份直系亲属政治面貌证明。黄国宝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手机APP,在“服务面对面”栏目中搜索办事流程、咨询所需资料,带齐资料后到村里盖好章,街道组织办审核通过当场办结,当天中午就将材料寄往了苏州。这一切得益于由APP 建立起来的程序化服务。

在“幸福河下”上有“服务面对面”和“民情直通车”两大咨询服务板块,将服务群众的流程、办事规则清楚地公示出来,并严格执行,“一刻钟服务圈”就此划定,成了网络化管理的一项成果。

有效运用信息是提高网格治理实效的关键一环。“从一开始,我们就着力破解信息多头采集、重复劳动和信息壁垒等问题。”朱赤说。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制度,把视频监控、流动人口、社区服刑人员等各类信息统一接入网格化管理客户端,真正实现“一家采集、多家共享”。

随着网格化管理的不断深化,河下街道先后涌现出“徐宏书记工作室”“小螺号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典型,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和功能都有了新的注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