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万福村:小村庄的爱国拥军大情怀
发布日期: 2018-06-13 09:35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翻开江苏省扬中市万福村的历史,跃入眼帘的是一长串闪光的数字:一个仅有3000余人的普通村庄,从1955年我国第一部兵役法颁布实施至2017年,连续63年从不间断地向部队输送了254名优秀青年,平均每4户人家1个兵。其中,37人提干,136人入党,245人次受到团以上单位的记功表彰,在江苏全省绝无仅有。2001年10月,该村被镇江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命名为“卫国拥军模范村”;2002年7月,该村又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授予“心系国防模范村”荣誉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村。万福人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生活日渐富裕的日子里,是什么让万福人参军的热情始终不减?在如今和平安逸的环境里,是什么让万福人心系国防的情怀经久不衰?让我们一起来探寻。

“好男儿就要当兵卫国”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陈毅就率领新四军利用这块“江心跳板”转战于大江南北,留下了光辉足迹。1945年春,万福村年仅19岁的于友贵和15岁的施贤友就参加了新四军。抗美援朝战争中,万福人争先送亲人参军,张天万、孙义广、瞿坤福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1955年3月的一天,万福村人用红花、锣鼓和鞭炮送走了我国兵役法颁布后全村第一个参军入伍的青年杜庆龙。军营,一直是万福村青年最为向往的地方。

改革开放后,万福村日益富裕,但村民和部队的心联得更紧了。“1991年、1998年,这里都遭遇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部队官兵豁出命抢险救灾,保住了我们的家,这恩情我们一辈子忘不了。”万福村人深深地感受到,关心支持国防与军队建设,就是发展自己。正因为如此,万福村青年的参军热经久不衰,感人故事不胜枚举。1998年,万福村有20多名适龄青年在外打工、经商,不少人已经成为“小老板”。他们虽然身在异乡,接到兵役登记通知书后,却立即全部返乡报名应征。2000年冬,扬中市征集一批进疆兵,本以为路途遥远、条件艰苦,难以完成任务。没想到万福村有15名青年主动报名。施新波更是写下决心书送到市、镇人武部,表达要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锻炼。

在万福村,有祖孙三代扛枪的,有兄弟俩同时入伍的,有宁愿放弃高薪也要从军报国的……谁被批准入了伍,如同中了状元,亲朋好友为之祝贺,乡亲邻里登门道喜,相送时披红挂彩、敲锣放炮。“兵强马壮万民同福”“国泰民安千家共富”,这副在原村委会和许多村民大门上贴了十几年的对联,正是一代又一代万福人爱国拥军的真实心声。

“不出兵就不是好支部”

自1955年以来,万福村的党支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出兵”这根接力棒却一任一任地传了下来。在万福村,“出兵”是村党支部全年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新兵一送走,村党支部就着手研究下一年的征兵工作。支部委员分工负责,有的放矢地做好适龄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由于把工作做在了前头,打牢了基础,多年来该村征兵一直是到龄一个、争取一个、成功一个。

令人感动的是,每任村支书抓征兵工作都从自家抓起。从1955年到2001年村组合并,9任村支部书记中有8位送子送孙参军,为群众做出榜样。“八任支书一条心,带头送郎去参军”,已成为万福村流传的佳话。

已故的“扬中第一兵”施贤友,于1955年退伍回乡后担任第一任村党支书。他先后将两个儿子、一个孙子送上了戍边征途。从1991年起,施老还与村“两委”联手送兵。只要有新兵走,哪怕是深夜和凌晨,他都带着自己写的欢送标语和纪念品来到村委会门口,给新战士提希望、讲要求。有一次,他让家人煮了20多个鸡蛋,并在每个鸡蛋上都写下“参军光荣”四字,分发给新兵及其家属。施老坚持了20多年,直到病重。

施老的率先垂范是万福人的榜样。1986年,有7位扬中籍战士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壮烈捐躯。这一年,恰逢第6任村支书黄克华的独生子黄振鹏高中毕业。他千方百计地做通了妻子的工作,将儿子送到部队。祝海1976年入伍,退伍回乡后先后担任第8、11、12任村支书。他始终站在征兵工作的第一线,还在2003年将自己正在读大学的儿子送进了军营。2014年,现任书记范永华也将正在上大学的侄子送上了卫国戍边的征途。在他的带动下,当年该村有3名青年应征入伍。杜庆忠、黄振柏等老支书也都在万福村卫国拥军的史册上留下了精彩的片段。

党员干部带头送亲人参军,在该村已经成为了风尚。历届村干部中,绝大多数都有亲人当兵的经历。党员徐玉珍,在父母毫不知晓的情况下,主动将弟弟徐玉龙送去参军。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一句话道出了万福村年年出兵的奥秘,那就是“榜样的力量”。

党员干部带动了全村人。适龄青年无论贫富、无论工作读书、无论是否在家,都会主动报名应征,都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意识。

“国防教育是传家宝”

是什么力量将全村3000余人的心凝聚在一起,拥军热情辈辈高?

“国防教育是个传家宝!”这是已故的老支书施贤友的名言,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早在抗美援朝时期,该村就大张旗鼓地进行“保家卫国”教育,动员青年参军,动员村民捐钱捐物支援前线。第一部兵役法颁布后,该村分别召开支部会、干部会和村民大会,反复学习、广泛宣传,让每一个村民都懂得服兵役的意义和道理。从此以后,国防教育便成了该村党支部的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有国才有家”的朴素意识在村民心中根深蒂固。

国防教育需要和经济建设放到一盘棋上考虑,这已成为万福村人的共识。在这方面,万福人有独到的创新。

——突出计划性。专门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将国防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变成考核“硬指标”。每年都结合本村实际逐条宣讲兵役法,进行国防形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做到时间、教员、内容、对象和授课方式“五落实”。充分运用墙报、宣传栏等阵地,对国防教育法、国防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

——突出针对性。坚持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前往“七烈士纪念碑”扫墓,每年暑假请老英雄、老革命、退役老兵讲革命战争故事、英雄事迹和军营感悟,激励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军队。每逢征兵、八一期间,都安排英模军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典型、爱国拥军先进人物报告演讲,激发适龄青年的爱国激情和报国的热情。

——突出创新性。探索创新拥军文化宣传,充分发挥感染作用。2017年7月,该村举办首届“军民鱼水情”文艺晚会,展播了11名已故复退军人的先进事迹、十多名适龄青年表决心、举行双拥服务社授旗仪式、表彰“最美兵妈妈”“最美拥军家庭”等特色内容,吸引了近2000名村民观看。通过艺术感染大家更加筑牢了国防观念。

——突出形象性。该村投入80多万元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拥军园,内设拥军长廊、八一亭、“心连心”雕塑、双拥公约牌、复退和现役军人荣誉墙、双拥工作典型事迹展和道德楷模展示牌。建设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拥军林,每个复退、现役军人认领一棵,平时由志愿者负责管护。把长达5公里的爱民路打造成双拥宣传路,设置了双拥、国防教育宣传牌50多块。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国防教育,发挥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部队安心,退伍后称心”

“致富不忘拥军,发展更应优属”。优抚安置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征兵工作成果,直接影响到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万福村坚持“能办的立即办,难办的设法办”把落实各项惠军利民政策当成大事来抓,解决优抚对象困难一路绿灯。

——提升荣誉感。在万福村,有一本光荣簿,谁被批准入伍,就会被记在上面。该村还定期与部队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子弟兵在部队的思想动态和军政训练情况,及时写信给本村籍战士,鼓励他们安心服役、建功军营。每年春节,村“两委”头一桩大事就是挨家挨户给军烈属拜年,村里军烈属的门楣上也会换上重新制作的“光荣之家”牌匾;官兵回来探亲时,村干部主动登门探望;每逢部队送来喜报,该村都要敲锣鼓、放鞭炮把喜报送上家门;军人退役回乡时,村里都派人派车迎接……这些简朴而热烈的形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好儿女投身军营。乡亲们都说:“送孩子参军入伍真光荣!”

——解决困难事。在及时足额发放优抚定补、为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住院和医疗保险、组织优抚对象定期体检等“规定动作”基础上,该村积极创新帮扶服务机制。2015年,该村成立了镇江市第一家村级双拥服务社,并于2017年注册登记,使帮扶走上正规化、常态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轨道。服务社由176人组成,下设党员、青年民兵、志愿者、老年协会等分队,常年为涉军家庭开展助耕、慰问、帮贫扶困、拥军林管护和生活照料等服务。两年前退役的于福林回乡后,家中房屋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双拥服务社帮助筹措资金、沟通协调,使危房得到及时改造。全村志愿者与60周岁以上老兵“一联一”结对,指导他们学会电脑、手机、银行卡、网上购物等现代化生活方式,与年轻人携手迈进信息时代。该村还在与当地金融机构洽谈,计划建立以关爱老兵、关爱困难群体为重点的“双关爱基金”,对特别困难家庭给予适当的物质帮扶。

——消除后顾忧。军人退伍后,该村重点把握政策落实、沟通交流、信息掌握等关键环节,帮助谋求理想职业。一方面,随时掌握退役军人的回乡时间、工作意愿、自身特长等情况,确保安置工作的及时性、专长性和满意度。另一方面,认真收集整理本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工资待遇、劳动保障等信息,拓宽择业渠道。本村范围内的企业优先招用退役军人,村干部选拔优先考虑退役军人。对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该村全力提供融资、技术、用地、用工、项目审批、证照办理等服务。截至目前,万福村退役军人的安置率达100%。

悠悠六十载,浓浓国防情。万福村旁竖立着“渡江战役七烈士纪念碑”,墓内安葬着解放扬中时牺牲的7位无名英雄。先烈们的崇高精神感召着万福村人,万福村人也用爱国卫国的实际行动告慰着英灵,为巩固祖国长城做着默默的贡献,书写着爱国拥军的深情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