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急诊救助”模式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来源:泗阳县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9-01-25浏览次数:

泗阳县位于长江以北、运河之滨,县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总人口107.6万,辖19个乡镇(街道)、2个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省12个重点扶贫县之一。去年以来,泗阳县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在省民政厅精心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急诊救助”模式,取得初步成效,被评为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和全省高质量现代民政建设创新十大成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急诊救助”思路

近年来,不少干部群众“只认低保”的现象突出,存在“一有困难就吃低保”的认识误区和执行偏差。随着信息化核对工作的开展,低保把关越来越严,困难群众求助需求和救助政策供给产生了一定的错位,一些因病、因灾、因祸等急难型、支出型、边缘型困难家庭救助往往容易漏底。对此,我们采取了五项举措:一是迅速统一思想。全县上下专门开展了大调研、大学习、大讨论,我们认为,临时救助最具有救急难的功能特征,适应面广,灵活度强,传递性好,可以说是困难群众求助的“急诊”,应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应急响应、摆渡转介、补充兜底作用。二是明确工作路径。我们从完善机制入手,构建“急诊救助”新模式,将临时救助制度前置,首先应急响应,并强化临时救助与其他救助制度的有机衔接,贯穿形成有效的“救助链”,打破传统救助模式,实现补漏托底。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县级层面建立了高位协调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副县长担任总召集人,35家县直单位组成,定期研究会办,构建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急诊救助”工作格局。四是强化刚性保障。县政府先后出台《泗阳县实施社会救助若干意见》《泗阳县小额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并且每年预算刚性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急诊救助”,提供政策与资金保障。五是积极承接试点。2018年8月,经积极努力,泗阳县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我们以承接试点为契机,通过机制创新、流程再造、制度重组,进一步增强兜底保障能力,提高救急解难效能。

二、完善运行机制,丰富“急诊救助”内涵

一是围绕“谁需要急诊”,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平台化办理。县级层面,成立副科级建制的社会救助服务中心,配备5名事业编制,在县行政服务大厅设立多部门的综合社会救助窗口。乡镇层面,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平台,并配备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村居层面,每个村居均明确一名社会救助协理员,县财政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专项补贴。网格化管理。以县政府所在的众兴镇为试点,将12个城市社区划分网格,深化网格化社会救助,配备54名专职网格员、308名兼职网格员,入户走访,采集信息,排查风险,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信息化救助。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发“智慧众兴”公众号,困难群众扫一扫,救助诉求早知道,整合110、12345、12349等公共服务信息资源,让救急难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

二是围绕“如何有效就诊”,健全应急响应机制。针对救助程序繁琐问题,实行“急诊”应急。优化流程,分级管理,500元以下小额临时救助放权乡镇(街道)自主审批,500元以上的由县民政局审批。县财政年初按照每个行政村1万元标准,预拨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年底根据实际支出按县乡各50%比例结算。特殊紧急情形下,先救急,后解难,先救助,后规范。针对救助方式单一问题,实行“转诊”保障。统筹整合救助政策和资源,根据致贫原因及时转介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或由政府救助向慈善救助转介,形成合力。对全县建档立卡的10万名低收入人口,按“因病、因残、因学、因灾”不同原因建立“一卡四名录”档案,实施分类救助。着眼于因病致贫占比高的实际,配套进行政策创新,将临时救助对象中的大重病患者直接“摆渡”纳入医疗救助,按合规费用救助70%以上。针对深度贫困现实问题,实行“住院”托底。对基本生活持续存在困难的,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供养。城乡家庭收入在低保标准2倍以内、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残、重病人员,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充分做好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政策衔接,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面享受扶贫开发政策,收入增加退出低保后,仍保留扶贫帮扶待遇直至2020年。针对贫困家庭脆弱问题,实行“复诊”补漏。对实施低保及其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救助对象,再次实施补充性的临时救助,同一对象、同一事由,一年内可救助两次。

三是围绕“如何规范就诊”,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依法核对。投入120余万元,在苏北地区率先开发核对信息系统,横向联通12个部门20项数据、纵向对接省市县三级平台,做到低保对象、扶贫人口“逢进必核”,为精准救助、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规范管理。坚持一个严格、两个核实、三个不批、四个公开,即严格审批程序;核实家庭成员和家庭收入;条件不符合的不批、手续缺项的不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批;公开救助政策、救助对象、领取金额、监督电话。县民政局会同财政、审计、督查等部门,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强化社会救助监督检查。失信惩戒。出台《泗阳县社会救助对象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试行办法》,对申请或已获得社会救助对象的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列入公共信用失信名单,推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救助信用环境。

三、采取务实举措,深化“急诊救助”成果

我县探索创新“急诊救助”模式开局良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鼓励,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得到了困难群众和主流媒体的关注认可。但对标找差,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吕厅长讲话精神和省厅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巩固“急诊救助”创新成果,着力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出救急解难、托底保障的新路子。当前和下一阶段,着力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制定标准化流程,明确县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的经办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急诊救助”地方标准,提升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二是完善信息化平台,将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综合保障的“急诊救助”运行机制纳入管理系统,用信息手段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资源统筹、信息共享、闭环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深化网格化服务,将“急诊救助”工作融入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细化主动发现、定期评估、跟踪预警服务,为多层次、网格化的按需救助提供支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