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推行社会救助“温情家访”项目
来源:镇江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9-12-10浏览次数:

近年来,镇江市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着力构建标准合理、对象精准、管理有序、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工作格局。2019年7月,镇江市在省内率先创建实施“温情家访”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通过引入第三方参与救助家访调查,不断改革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提升救助对象认定专业化水平,有效破解社会救助“基层经办力量薄弱、人少事多”等难题。

一是梳理“温情家访”项目创建实施的核心要点,为项目实施明确重点内容与工作重心。镇江市在“温情家访”项目规划中细致厘定了购买服务的内容,要求第三方牵头成立不少于10人的具备法律、医学、管理、社会、经济、信息化、金融等领域专业知识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共同参与的专项评估小组,建立对入户调查中采集到的证明材料进行专业解读的评估机制,为行业性、专业性问题提供分析报告,供救助审批部门决策参考,有效解决基层工作人员因知识结构单一造成救助对象认定出现偏差现象。

二是建立“温情家访”项目实施整体流程,为项目实施提供规范化程序保障。镇江市依照《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制定了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温情家访”项目服务的详细规则和招投标流程。2019年7月,镇江市与中国人保财险镇江市分公司合作,组建160名家访员的服务团队为全市62个镇(街道、园区)通过救助申请的家庭提供上门服务。针对项目调查过程,要求调查人员持工作证和专用设备入户,调查设备中预置专用APP,调查方式、调查内容、调查步骤按照制式流程进行,充分梳理救助人员实际需求,促进社会救助工作从简单的生活型救助向物质保障与精神慰藉、心理疏导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综合型救助拓展,有力提升了社会救助服务质效,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借力信息共享等手段,促进了基层救助政府工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基层人员工作负担。

三是将“温情家访”与镇江市社会救助制度机制有机衔接,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与机制支撑。在项目创建规划与实施过程中,镇江市注重将项目与主动发现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机制等予以衔接贯通,以形成制度合力。如在证明材料审核方面,一方面,按照简政便民、优化服务的要求,不断优化流程,取消各种证明文件,让困难群众“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另一方面,在办理过程中强化实行申报承诺制、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等做法,加强申请对象的诚信申报。再如,在项目实施中,既积极将该项目与社会救助线上线下的信息流程紧密结合,强化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临时救助、特困供养人员和法律援助条件的对象的主动发现与救助转介。家访员入户调查,掌握受助对象生活状况,也为救急难工作拓展了新渠道,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提升了主动救助效率。相关措施的实施,使得“温情家访”既具有温暖人心、效率提升、获得感增强的温度,也具有依法行政、强化约束的刚度。

四是同步厘定对“温情家访”项目的绩效考核,为项目实施提供动力来源与效果保障。镇江市在谋划“温情家访”项目过程中,专门制定绩效考核细则,规范了绩效考核内容,即入户抽查准确率、服务机构专业服务、服务量及服务成果、服务质量、服务项目管理等五个方面目标要求;确定了绩效考核方式,包括审阅文件、面谈、现场查勘、抽查等方法;以及明确了绩效考核的奖惩措施。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对“温情家访”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完善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相关考核监管措施为“温情家访”项目的有序、高质量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来源与效果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