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优秀社工案例:百姓事 百姓议——水秀社区“百姓议员”协商共治案例
来源:无锡市滨湖区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9-03-20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温暖、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当需求超出个人、家庭的范畴时,就需要社会工作人员以爱心、耐心、诚心,来完成这一自助也助人的工作,化解孤独无助和烦恼忧愁。目前,我省在社会保障、基层自治、心理辅导、敬老扶幼,乃至司法、教育、医疗等领域工作的持证社工达55700名。他们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着有需要的人们,不断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发光发热。

本周是江苏省社会工作宣传周,为进一步弘扬社工服务精神,表扬典型做法,传递示范经验,我们精选了2018年度全省范围内影响广、特色强、效果好的江苏省优秀社会工作案例、项目,跟大家分享。

老旧小区的改造一直是个困扰着居民的难题。随着设施老化,老小区往往环境差、建筑老、急需改造却面临资金短缺、维护缺乏、管理混乱的问题。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水秀社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80年代老小区,面积大、人口多、建筑老、楼道环境差、物质基础薄弱……虽然老新村内基础设施已进行过几轮改造,但逾70%的居民迫切希望能改善住宅区配套的楼道灯、信报箱、防盗门、晾晒等。同时,旧住宅区硬件配套设施的老化、损坏,后期维护管理的缺乏、投入资金的短缺、居民的抱怨,给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水秀社区社会工作者以楼道改造为思考起点:能否借改造契机,来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以往小村里的议事过程只面向部分党员和居民代表,参加人数少。大部分居民既没有谈判权也没有表达权,对社区事务虽有意见却难以介入。于是社工们运用“邻舍层面的社区发展计划(NLCDP)”等理念,围绕老新村适老化改造、楼道空间管理等居民自治内容,在社区举办“百姓议员”居民提案大赛,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居民自主发掘共性需求问题。通过协商民主、社区管理、活力、文化、认同度的立体式整体营造,解决社区“顽疾”,满足居民需要,推进社区治理进程。

社工首先考虑的是要帮助居民掌握议事规则,提高议事能力。社工们建立了“社区学院”,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聘请无锡市社科联、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教授举办“社区治理”专题咨询座谈会和“公民教育”专题培训课。同时,明确协商目标、正负面清单、流程形式、规则和党委、居委会、工作站、居民、社会组织等在参与过程中的关系定位,逐步引导居民在楼道开展“家门口的议事会”,大家一起说想法,写提案,以社区主人翁的角色进入社区事务的决策环节。

学习和撰写提案的过程经历了前后4个月的时间,社工共收集归纳到关于民生实事、环境卫生、开展活动等150多条居民意见、建议。形成方案的就有8个楼道的微改造计划和4个便民设施提案。社工邀请提出计划和方案的12位“百姓议员”在居民代表大会现场,以“公开路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提案。居民代表可现场向“百姓议员”提问,当提案获得三分之二以上到场居民代表的点赞,即可立案实施。社工认为,路演点赞既是民意测验,又能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所有的意见发问、决策方案、后续追踪执行都向居民公开,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高涨。

提案展示现场

为确保提案的顺利运做,社工在优化提案方面,根据提案涉及的资金量,开展相关提案的参与式预算,细化优化提案预算。居民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投票,选择自己支持的预算方案。经过参与式预算,居民们参与了预算决策、实施、管理、监督和公开的全过程,提案能做什么、需要多少资金、能达到什么效果都一目了然,并且合理地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居民最关注最需要的公共服务上。社工还尝试让居民众筹“自治金”,凑成第一笔楼道长效管理的“物业费”,支持楼道议事会和监督小组对楼道的后期管理、维护。

统计提案投票和众筹结果

居民提案实施过程中设置监督环节,楼道监督小组是楼道议事会推选出的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楼道监督代表,受楼道议事会的委托行使日常自治中的监督权和纠纷调解职能。当一件“百姓议员”提案完成后,就进入最终的公开评议环节,在每年下半年(12月)居民代表大会上,每件实施的提案都要向居民代表大会作答复,根据现场满意度填写《居民评议表》,作为判定提案优劣的一项重要依据。

居民代表现场评议投票

随着“百姓议员”协商项目的推进,许多居民开始认同社工治理理念,提案制的方式得到了广泛响应,居民对自己协商民主成果的维护意识、对各项制度的监督意识、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意识都会不断增强。为了提高“百姓议员”协商共治模式的规范性,规避协商自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工和居民共同商议制定“提、议、定、做、督”五步议事法和《水秀社区楼道议事会组织规则》《水秀社区楼道议事会议事规则》《零距离基金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精细化的规则设计形成完整的“百姓议员”协商共治操作手册,使社区内各类问题从“无人管”到“自己管”,实现了“百姓事 百姓议”。社区自治的内部动力推动形成党委领导、居委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相协同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