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职业发展规划”,薪酬设“三岗十八级” “小巷总理”可晋“区管干部”
发布日期: 2019-04-15 15:33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社工难招,社工难做,社工难留……说起“小巷总理”队伍,各地多是难字当头。特别是老城区,老旧小区众多、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一支“稳中求进”的社工队伍弥足珍贵。

日前,秦淮区在南京市城区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1+4”系列文件,在提升薪酬待遇的同时,给社工们定制了一份详实的“职业发展规划”。

社工工资普涨一千多元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很高兴,待遇上去了,社工们心也定了。我算了一下,拿到手的工资会涨1200元左右。”大阳沟社区居委会主任沈卫华说,自己在社区工作11年,原来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到手工资4800多元,按新标准她是拿13级工资,估计能拿到近6100元。记者了解到,目前秦淮区社工中级别最高的一位是16级,预计到手工资6900余元。

秦淮区学习上海等地经验,将社区工作者分为“三岗十八级”,根据社区工作者岗位特点、社区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定岗定资。今年1月1日起执行落实,社区工作者待遇大幅提高,社区正职、副职、普通社区工作者平均薪酬分别达到98106元/年、88295元/年、78485元/年(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五险一金”)。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报酬不低于上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2017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为9.8万元左右。记者了解到,同为老城区的鼓楼、玄武两区也开始启用“三岗十八级”的薪酬体系,三区同标。

“新进社工是1级,如果表现合格绩效拿全,就能从原来的到手3000多元涨到4350元,这和目前市场上大专毕业生平均薪酬相当,待遇有了竞争力,入口关能招到社工的好苗子。”秦淮区民政局社区建设科科长陶琼说,2017年开始,秦淮区社工凡进必考,一次招30人左右至少有300多人来报名。秦淮区严把入口关,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凡进必考、注册建档;建立社工队伍储备库,将通过全区统一招聘笔试的人员纳入储备库,员额空缺时,及时补充后备力量。

每个社区要配几名社工?秦淮区制定了详细的测算标准,依据服务人口,核定社区工作者员额,每300常住户配1人,经适房每200-250户配1人,每个社区不少于6人的标准配置,建立在岗社区工作者信息库,实行员额控制、动态调整。

全科培养打造“领军社工”

好社工难留是各地共性问题。记者了解到,某区就发生过社区主任带着社工集体跳槽到物业公司的“一窝端”。“年轻人来社区呆不住,有能力的社区领头人多方想挖,部分留下来的社工能力偏弱……”秦淮区民政局副局长吴军说,社工队伍普遍存在队伍不稳定、晋升不通畅、能力不适应、保障不到位、职业荣誉感归属感不强等五大共性问题。这次秦淮区委区政府并不是简单给社工涨工资,而是运用系统化思维,让社工职业体系立起来,为社工量身定制一份“职业发展规划”。

“一名合格的社工,要有综合全面的素质,张口能言,提笔能写,动手能做,闲时能思。”南京市晓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刘晓平在创办社会组织之前,在社区工作七年。她告诉记者:“经常有单位托她找人,说有个岗位,社工去干很合适,待遇都不错。这次提高了社工待遇,也就提升了社工地位,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接下来社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才成为可能。”

秦淮区出台了《社区工作者“全科社工”认定办法》,明确“全科社工”认定标准,要通过严格的培养、培训、选拔、考核以及奖励措施,逐步建立一支“在网格内有威望、在社区中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化社工队伍,让他们的能力和付出与新的薪酬相匹配。去年,秦淮区从1346名社工中遴选出100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全科社工”。今年的目标是培养300名“全科社工”,该区计划用3年的时间把全区90%以上社区工作者培养成为“全科社工”。

在秦淮区设计的社工职业规划中,不仅要做“全能选手”,还要打造“单打冠军”和领军人才。秦淮区在全市首创区、街两级社工培训实践基地和菜单式培训课程,培养“项目社工”,安排督导训练和专业培训,全年累计受训不得少于50课时;以在岗中级社工师为核心,实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实务能力强、专业视野广、职业素质高的“精英社工”。

社工队伍也不是混日子的“铁饭碗”。秦淮区建立了社区工作者退出淘汰机制,工作3年内未取得社工职称证书或连续两年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辞退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优秀社工可入围后备干部

去年,秦淮区双塘街道的一位社区书记通过统一的定向招考,身份变成了公务员,继续在社区工作。这让很多社工羡慕不已。每年一个定向招考名额,已成中青年社工们努力竞争的目标。

这次秦淮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加大从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把长期扎根基层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选拔到街道领导岗位或纳入事业编制,把年纪较轻、潜力较大、一贯表现好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列为区管后备干部,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形成正向激励效应。

除了“入编”,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正为社工职业发展打开更大的出口。秦淮区鼓励社工“兼职”创办公益机构甚至辞职创办社会组织。社工有扎根熟人社区的优势,通过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为居民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沈卫华则“兼职”创办了两个社会组织,2年拿下6项省市级公益创投项目。“这份公益兼职,虽然不会增加收入,但给了我成就感,收获了百姓的口碑。”她说。如今,秦淮区里有社工兼职创办的各类草根社会组织200多家,成为活跃在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刘晓平的角色转换,更有示范意义。早在2013年,在区街的支持下,她辞去了社区主任的职务创办了秦淮区第一个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如今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全市。

秦淮区提出,要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大孵化培育、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发展社区公益服务类、慈善互助类、调节治理类等社区社会组织,区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300万元,各街道办事处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建立区街公益创投资金购买服务。区级部门、群团组织下沉到社区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学生课后托管、残疾人康复、特殊人员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等社会服务,应依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专业社会组织开展。

目前南京全市社工约1.4万人。这份“秦淮定制”的社工“职业规划”效果如何,牵动着全市基层治理的神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首先要把营盘筑牢。”吴军说,社工“职业规划”要成为社区人才的孵化器,通过社会组织激发社区活力。人走了平台还在,培养体系良性循环产生“源头活水”,社工队伍就会持续壮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