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问职业培训学校 | |||||||
| |||||||
成立时间:2012年10月 登记部门:常州市民政局 业务主管部门:常州市民政局组织人事和社会工作处 在古人的扶贫理念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及“救急不救穷”的说法,但是武进天问社工服务中心在扶贫实践中找到了一条“鱼渔兼授,贫急双济”的增能+扶贫模式,既能取得较好的扶贫效果,又能确保扶贫的效率。 2018年武进区天问社工服务中心受邀对口扶贫安徽滁州。在当地民政局的安排下,以国家级贫困县滁州市定远县池河镇为扶贫试点基地。武进天问通过在当地开展深入走访调研,精心设计策划了“鱼渔兼授,贫急双济”的扶贫工作方案。所谓“鱼渔兼授、贫急双济”,就是既积极帮助当地整合链接资金和物质资源,直接“授之以鱼”,解决当前居民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又寻找当地的社会服务组织,输入常州的智力资源,为本地公益组织提供陪伴式成长服务和增能培训活动,培养其自我造血和服务当地百姓的能力,即“授之以渔”。以这种理念和思路,通过两年的精准扶贫活动,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扶贫模式。 武进天问首先通过当地民政系统寻找到有潜力的“授之以渔”的对象——滁州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其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随后为其提供培训增能。同时,武进天问发掘社会资源,联系到了常州的天宁慈善基金会,为当地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和扶贫帮困提供大力支持。截至目前,该计划进展情况良好,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深得受助地政府、民众和社会组织的好评,该扶贫方案的做法和经验概括如下: 1、在定远县帮助成立了两家专业社工机构,实现了定远专业社工机构零的突破。 2、对受援地近300名社工开展了专题培训、学习交流和实务训练,从而激发了社工机构发展专业力量、参与知识扶贫和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培育了专业社工人才14名。 3、2019年6月,天问机构选派资深社工督导和社工专家,与受援机构开展“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训练营”项目,指导受援机构社会工作能力的提升。项目通过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研、培训方案设计、活动的组织实施等,现场指导和督导受援机构项目的组织实施。 4、积极整合链接社会资源,争取了天宁慈善基金会提供了3万余元资金援助,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对贫困儿童家庭提供直接的经济资助。项目开展情况良好,在当地引起积极反响,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儿童及家长纷纷表示感谢。 5、项目对受援地相关政府部门开展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知识培训,帮助受援地相关政府工作人员转变了观念、开拓了视野,传输了新的知识和先进理念,使其更加重视专业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的培育工作,强化了知识扶贫的思想观念。 6、安排受援机构社工来武进学习参访交流。帮扶机构来常州参加全天候能力提升培训,参访常州的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并且和本地同行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学习,收获良多。受援机构表示此次学习不仅提升了理论高度,而且在实践操作、专业技能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7、帮扶对象的能力提升显著,成功中标“2020年滁州市三社联动工程试点建设项目”,该项目扶持资金40.2万元,是该组织成立以来首次获得政府资助项目,并且也是滁州至今资金扶持力度最大的社工项目。 在“鱼渔兼授,贫急双济”的扶贫模式下,受助地不仅得到了直接的经济援助,缓解了活动资金困难,而且还提升了当地公益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成长能力,扶贫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