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维度”整合多方力量 合力编制儿童关爱保护网
来源:扬州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0-07-07浏览次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截止2019年5月底,扬州市共有困境儿童7640名,农村留守儿童3223名。近年来,扬州市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完善分类保障制度、强化基层工作力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扎实推进困境儿童兜底保障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全市儿童福利工作得到新的提升。

一、以“兜底”为基础,建立健全分类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基本生活保障机制。2018年,市民政局、财政局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2019年,集中供养、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达到每月2440元、1708元;重病重残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月供养标准按照散居孤儿的50%-80%发放,落实低保家庭儿童增发生活费政策,通过分类救助,将政府和社会的关心落实到每一个困境儿童。二是完善困境儿童助学制度。联合教育部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联合、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教育帮扶模式,将困境儿童纳入教育资助政策体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为留守、困境儿童发放网课终端设备851台。联合财政局、市妇联下发《扬州市困境儿童助学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累计实施助学6816人次,发放助学金1363.2万元。三是完善病残儿童救助康复制度。扬州市儿童福利院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儿童福利院工作管理规范》、《弃(婴)儿入院评估服务规范》等30多项规范制度措施。设立孤残儿童康复病区,对重残儿童实行“一人一案一专项”精准康复,推动了重度残疾儿童康复专业化、系统化。市残联出台《关于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0-17周岁残疾儿童应救尽救。仪征市将重病重残儿童医疗救助保障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率先实施儿童血液类、心脏类大病救助,重病儿童医保内住院费用财政兜底、医保外费用群团组织重点支持。市慈善总会连续5年实施“携手困境儿童”慈善保险项目,为全市困境儿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二、以“监护”为重点,多方护航助力健康成长

强组织,建机制。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横向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和群众团体的工作职责,纵向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机制。2019年11月,市政府召开了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联席(扩大)会议,刘禹同副市长出席会议并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作出部署。聚合力,护成长。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开展了“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和“54321”教育关爱工程,农村留守儿童由排查初期的6457名减少至3223名,各地均建立“1+1+1”关爱帮扶机制,将留守儿童全员纳入有效监护,落实了户口登记和控辍保学工作。全市配有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99名,村(居)儿童主任1336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和重点核查工作。

三、以“服务”为宗旨,全力打造关爱保护阵地

将推进儿童“关爱之家”建设纳入扬州市委市政府“民政服务民生十大工程”,分解5年建设任务清单。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儿童“关爱之家”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全市儿童“关爱之家”的建设运营工作作出了再动员再部署。全市依托学校、乡镇文化中心、社区建成50个儿童“关爱之家”,120个“希望村塾”,496个儿童快乐家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学习辅导、文体活动、心理疏导等关爱活动,整合各类资源,深化服务内涵,增强了基层服务家庭、服务儿童的能力。仪征市出台《儿童之家星级评定办法》,对评为三星、二星、一星的儿童“关爱之家”给予奖补资金。宝应县夏集镇儿童“关爱之家”、邗江区西湖镇儿童“关爱之家”等均由社会组织、全科社工和志愿者参与日常运营,各有特色,成为留守儿童关爱的温馨港湾。

四、以“关爱”为常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全市通过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公益创投项目、培育孵化社会组织,鼓励专业人士常态化参与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扬州市未保中心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了困境儿童精准排查、“爱相伴”留守儿童夏令营、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进校园等一系列项目;妇联建立万名爱心妈妈队伍,开展“家庭监护指导”“守护成长”“亲子阅读”“女童保护”等项目,提高了家庭监护和教育能力;市民政局通过公益创投扶持儿童、青少年项目213个,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服务少年儿童近15万人,从教育、生活等多个方面帮助有需要的儿童改善困境、幸福成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