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全国试点落地宿迁:救助时长缩短一半,20个部门一网通办
发布日期: 2021-01-08 22:11   来源:交汇点    浏览次数:    字号:【


记者1月8日从江苏省民政厅获悉,宿迁创新社会救助机制,建立精准覆盖27万名社会救助对象的数据库,20个部门的37个救助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救助事项办理时长缩短近50%。此举有效破解困难群众认定标准不一、多头办理、跑腿负担重等难题,获得民政部认可,成为全国“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市”。

宿迁市困难群众数量多,体量大,年救助量在149万人次、救助资金支出达20亿元以上。为了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公平、精准的救助,2020年初,该市启动探索社会救助机制重构,在全省率先出台救助对象认定办法,构建专门的经办组织架构和流程,并建立了救助对象统一认定机制、打造智慧救助平台综合门户。

统一认定,“一把尺子”量到底

2020年8月,宿迁在全省率先出台救助对象认定办法,有效解决困难群众认定口径不清问题。

明确救助对象范围。当地将低收入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对象、困难职工、临时救助对象等6类困难群众,明确为救助对象。宿迁还首次将城市低收入家庭纳入救助范畴,明确其与农村低收入家庭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均等化。该市共排查出5.2万名低收入困难群众,其中城市1777名、农村50117名,已有216名城市大重病患者被单独纳入低保。

统一核定内容、口径。申请救助事项的城乡居民,对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定明确为4项:家庭收入、家庭财产、重大刚性支出、除刚性支出以外的大额消费支出,改以往的“收入为主”为“收入和支出并举”。对病、残、学、就业成本等刚性支出作出具体的界定。如在因病支出方面,按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总和的20%,从家庭收入中予以扣减,从而提高了有大重病患者家庭纳入救助的比例。目前宿迁全市已有9757个大重病患者家庭被列为救助对象。

统一核定方式。宿迁依托省、市、县三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对申请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以及赡(抚、扶)养人的收入、财产情况进行核对,可实现住房、车辆、存款等25个项目的线上比对;线下采用自主申报、入户调查、邻里访问、行业评估等方式进行。

优化流程,“一站式”服务

为解决困难群众申请救助需要进“多扇门”问题,该市在全省率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组织网络和“一站式”救助服务体系。

加强经办力量配备。宿迁在市、县成立帮扶救助中心,统筹做好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县级重点开展对救助事项的归集受理、转办、交办和研判、审查。乡镇(街道)在便民服务中心或民生保障局挂“帮扶救助中心”牌子,综合配备6-8名专职人员,负责辖区救助事项的受理、转办、审核、上报。村居依托现有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帮扶救助服务站”,设置2-3个救助专员,开展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公示等。

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四级社会救助机构全部开设经办服务窗口。截至目前,宿迁全市共开设1704 个经办服务窗口,共受理、办理各类救助申请、咨询13500余次。

统一审核审批流程。将办理工作流程统一固化为“申请-审核-认定研判-确认”,困难群众仅需提供“一证一书一表”(身份证、签订核对授权委托书、申请表)即可申请救助,由帮扶救助中心统一完成救助事项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定,结果推送至相关救助部门进行应用。

建设智慧平台, “一网集成”办理

为改变以往多部门碎片化的救助模式,该市建设智慧救助综合平台,覆盖20个有救助事项的部门,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窗口一网通用。

救助事项一网通办。推行“一次申请、协同救助”的服务模式,困难群众可通过PC电脑端、APP、微信小程序等,线上随时随地申办20个部门的37个救助事项。输入的基本信息提交后,系统自动发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提示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审核等相关工作,实现了所有救助事项的“一网通办、分块落实”。以低保办理为例,过去办理时限平均在25天左右,现在最快12天左右。

救助信息一键查询。低收入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6类帮扶救助对象信息实行一库管理,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实现即时数据共享。困难群众可以一键查询享受的政策类型、办理流程、办理进展、救助历史等情况。

急难情形主动预警。当地加强医保、残联、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数据比对,如在医疗费用支出方面,根据全市实际对个人自付费用超过2万元的普通居民、超过1万元的在库对象实施比对预警,主动提醒村(社区)社会救助专员入户走访、主动发现救助对象。2020年以来,宿迁已实现预警5400多人次,纳入救助保障范围1100多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