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淮洲的“请战书” 
来源:省老年公寓    发布日期:2021-12-11浏览次数:

1934年12月14日,在安徽省太平县谭家桥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遇国民党军,在抢夺制高点的战役中,冲锋在先的19师师长寻淮洲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2岁。临终前,寻淮洲反复念叨着“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

寻淮洲侄孙寻仕堂介绍说:“这是我们寻氏第五次修的族谱,这上面有我二祖父,就是寻淮洲,这是他的牌名叫学海,字就是淮舟(洲)。他很小的时候经常爬树,当地的老人都叫他猴子,会爬树,勇敢。”

寻淮洲家境贫寒,但父母还是想尽办法让他在9岁那年进入了当地小学读书。13岁那一年,寻淮洲又考入了高小,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并萌发了革命志向。他曾在高小作文中写道:“革命的意义,是革除腐劣而建新优:如社会黑暗,便起社会革命;政治腐败,便生政治革命。”

为了实现革命理想,1927年,寻淮洲告别亲人,独自赶往长沙,去投奔浏阳工农义勇军。

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王文珍介绍说:“他只有15岁,所以本来还不到参军的年龄,但是他强烈表达了自己投身革命要参加武装斗争的这样一种决心,就批准他了,所以他也成为了当时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

1927年9月,寻淮洲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又追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寻淮洲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屡建奇功,21岁便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成为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1934年7月,红七军团受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担任总指挥。同年11月,红七军团进入闽浙赣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寻淮洲任19师师长。

1934年12月,红十军团首战谭家桥,为了争夺制高点,寻淮洲率部先后发起三次冲锋,都遭受失败。在发起第四次更大规模冲锋时,寻淮洲不幸腹部中弹。但他依旧忍着剧痛,指挥战士们往前冲。

12月16日,部队转移至泾县茂林镇,寻淮洲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寻淮洲的遗体被就地埋葬,却不幸被随后赶到的国民党军掘墓破棺,残忍地割下头颅示众。

1938年5月,陈毅率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途经茂林镇时,为寻淮洲重建了坟墓,并为他亲笔撰写了墓志铭:“寻淮洲同志是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

“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这是寻淮洲的临终遗嘱,更是他的请战书,展现了一个优秀红军将领为国为民英勇牺牲的精神和初心。即便临死仍不忘北上抗日、仍不忘消灭敌人,寻淮洲用生命铸就理想信念,生动诠释了担当作为的时代价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要积极弘扬寻淮洲等革命英烈的担当作为精神。敢担当、善作为,切实增强使命感,铸牢担当之“魂”。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内在动力,肩负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肩负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肩负起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要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坚守为民情怀,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幸福。要增强担当之“能”,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本领、依法执政的本领、落实群众工作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练就善于担当的“真本事”。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行动促发展,着力为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