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
来源:厅社事处    发布日期:2021-12-11浏览次数: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ー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一、红旗渠精神提出过程

2016年11月24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今天,继续梳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过程、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激励和鼓舞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红旗渠精神解析

坚定理想信念是学习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林县县委在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又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误解和指责,甚至面临着丢官罢职的严峻考验,最后,能够带领全县人民最终修成红旗渠,战胜苦难,从根本上讲,是以杨贵书记为班长的林县县委牢固树立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追求,把县委的决策部署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统一起来,凝聚起了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首要的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守住信仰的精神高地。红旗渠的“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的碑文,是林州人民“敢教天地换新颜”的豪迈心声,也应当是我们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实求效、实现社会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

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法宝。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践行红旗渠精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花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提供精神支持。半个世纪前,红旗渠的横空出世,彰显了理想信念的能动作用,生动体现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飞跃。

做真抓实干的模范是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关键。学习、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没有终点,关键是把红旗渠精神落实在行动上,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运用到推动民政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上。将红旗渠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与延安精神、刘志丹精神结合起来,用昂扬的斗志、奋进的态度去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中,融入到工作生活之中,真正做到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创优秀的机关党支部。

三、红旗渠精神意义作用

“红旗渠精神”是走群众路线的典范。当年修建红旗渠不是上级要求、不是硬性指标,而是林县县委基于对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主动担当。“红旗渠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红旗渠始终在提醒着我们,只有抓住了群众的根本需求,才能从群众中汲取磅礴力量,才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人间奇迹;只有依靠群众、广泛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成功而持久。

“红旗渠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凝聚力,体现了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十四五”新目标的关键时期,学习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的高尚追求和优秀品质,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有益于广大党员干部获取善作善成的信念、勇气和方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红旗渠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修建红旗渠的十年中,全县参加红旗渠建设的不少于三十万人。县里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在建渠中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十年修渠,培养锻炼了五万多名石匠,三千多名懂技术、会管理、能领导施工的工队长、技术员,这些人后来成为林县十万建筑大军的中坚力量 。更重要的是,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林县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是林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干事创业的象征。

四、红旗渠精神实践要求

弘扬红旗渠精神,迫切需要党员干部进一步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把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转化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拼搏进取、勇创佳绩的工作劲头,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认知,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要铸牢思想之魂。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日常必修课,党支部、每名党员每年制定学习计划,每月至少组织1次集体交流研讨,开展“我的履职与红旗渠精神”研讨会等特色活动,积极参加“学用新思想”答题竞赛、“民政讲坛”“青年干部沙龙”等学习品牌活动,督促党员干部学原文悟原理,时刻对标对表。

要磨砺业务本领。聚焦提升质量效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使命任务,坚持从严治支部、从严带队伍,严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既高度重视流浪乞讨、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等困难人群,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工作中进一步坚定群众立场、树牢宗旨意识,又坚持抓早小抓经常,定期组织学习党内法规制度,精准排查廉政风险点,对省级社会事务专项引导资金分配、社会事务业务创建评审等工作事项严格执行集体研究讨论、专家学者评估、厅党组会议研究确定程序,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要服务大局要事。紧扣社会事务工作任务,克服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现实困难,深入13个市的殡葬、婚姻、流浪救助等560多个民政服务机构督查指导,查漏补缺,抓早抓细,筑牢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防线。持续推进全省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工作,扎实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行动,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率100%,切实维护困难群众最根本利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