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
来源:厅法规处    发布日期:2021-12-11浏览次数:

何叔衡,1876年出生,湖南省宁乡人。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

五四运动中,何叔衡与长沙的进步教师支持学生反帝爱国行动。1920年3月,参加驱除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夏,他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确定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提倡赴俄勤工俭学,先后介绍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进步青年到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俄语及赴俄留学。

1920年冬,何叔衡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10月,参与组建中共湖南支部,任支部委员。1922年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在湖南大力发展党员和基层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按照党的要求,他在湖南发展国民党组织,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曾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等职。

1927年马日事变后,何叔衡前往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坚持秘密斗争。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1930年7月从苏联学习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组织营救被捕同志,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

1931年11月,何叔衡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毛泽东高度评价他的革命精神和工作能力,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时年59岁,用生命践行了“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如果不是有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何叔衡本可以在家乡安稳富足地度过一生,但是他却选择了投身革命,就像他在家书中写道的那样:我绝对不是我一家一乡的人,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善终的,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谋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的。何叔衡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这是他风雨人生的鲜明印记,也是他壮丽人生的生动写照。

百年党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亲民史,也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发展的为民史,回顾我们党过往的奋斗历程,涌现出无数何叔衡这样的仁人志士、共产党员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宝贵生命,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史而增信,信增而行健,进入新时代,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民政人更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把学习“孺子牛”、争当“孺子牛”、勤做“老黄牛”的热情与信念转化为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责任担当,转化为推进为民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的有效行动。民生无小事,责任重如山。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我们要厚植为民情怀,在思想上常怀为民之心,在行动上秉持务实原则,真正做到以情系民生为荣,以关注民生为乐,以服务和改善民生为己任,坚持以设身处地之心去体会老百姓的困难,以情同手足之亲去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以刻不容缓之急去为老百姓分忧解愁,以守土有责的为民实践,去开创新时代民政工作新篇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