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老太的遗物
来源:厅机关党委    发布日期:2021-12-11浏览次数:

娘亲舅大,情怀无价。这话放在过去,或许不觉得什么。但当我娘我舅辈份的最后一位长者、我嫡亲舅妈过世后,我顿时悟出了许多许多。不知不觉中,我辈成了新的老字辈。记得女儿出生时,我便以女儿的辈份改称舅妈为舅奶奶;女儿生了孩子后,又改称舅奶奶为舅老太。如今舅老太走了,怎不感慨人生一茬接一茬,代际更替有多快。

舅老太是庚子年七月初八日,在老家老宅中辞世的,享年九十六岁。那天,我从南京小红山长途汽车站乘车赶回老家,为舅老太守灵送葬。我的老家是全国重点镇之一大丰刘庄。刘庄也是千年古镇。串场河水静静的绕它而过;万寿桥,建于明万历年间,像精神矍铄的老者守候在镇北;佛家寺庙、紫云禅林,俗称紫云山,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净土院”,全国唯一,佛光驰名海内外;高鹤年居士故居在,《名山游访记》在,“舍我一命,救数十万人命”之精神在,“上报四重恩”(父母恩、国土恩、上师恩、众生恩)的道理在。笔权之下再加上一句,我舅老太生前常讲的“国家好、政府好、共产党好,我们老百姓才好”的话语也还在。老家老镇老故事,令我难忘;青砖小瓦马骑墙,令我向往。那或笔直或弯曲、或宽或窄的小巷子,犹如磁场吸着我。孩童时,从这个小巷钻进,又从那个小巷冒出,与小舅表们捉迷藏,十分的惬意。饿了,径直到舅舅家吃个饱肚也是常事。舅家翟氏宗族,是老镇“六进坊”之首、“染坊”原料“天蓝”的种植者经营者(“六坊”指,天蓝进染坊,菜籽进油坊,小麦进磨坊,大麦进糟坊,大蒜进酱坊、豌豆进粉坊,可见旧时古镇作坊的兴盛)。舅舅家的房子,在我看来,也是大户型的。房子、庭院有点古色古香、耕读模样。有前门和后门,还有边门,主附房有廊道相接,庭院中是一块菜地,还有果树。一个石古董保存着,至今还完好。房子在“公安巷”中。或许是那年头,居住在这条巷子内的人家,阶级成份高的多、几类分子的多,镇上的派出所设在这条巷子中起到“震慑”作用。小时候,走进这条巷子,我也总是被“震慑”,十分的胆怯。现今,派出所早已搬走,但砖砌的门头墙上方的毛体“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八个红色大字也还醒目。墙体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刷白标语,斑驳褪去,上年纪的人依稀记得。不争论,不折腾,公安巷也像人的脸,不再紧绷着,舒展柔和了。和谐悠长、静谧安宁的小巷,如同古镇其它巷子一样,春来,砖缝里探出头来的是青青的小草;夏天,墙边挂着的是碧绿的枝条;秋到,总有金黄的小花如意的开出;冬至,腊梅喜迎白雪飘飘。万年青、吉祥草,则是居民们常年相伴的最爱。走进小巷,直觉时光静止,现世安好。如今,公安巷内,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在少数,百岁也不稀奇。公安巷名淡了,长寿巷叫响了,多少人来此访寻长寿之道。我常寻机会,回家乡,进小巷。闲来去,烦心去,憋屈去,忧闷去,不想言说时也还去。舅老太过世,我当然更是去、带着泪水去。不要问“娘亲舅大、情怀无价”,也不讲“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借用诗人艾青的诗句)。爱家乡,也是爱党爱祖国;尊长者,人自尊,也是尊历史。我久久的凝视着舅老太的遗容,她安祥的、安息着。往日,我走进巷子叩门看望她老人家,尊称一声好,引得开心笑;今日,走进巷子悼念她老人家,阴阳两相隔,愿她一路走好。我想问,舅老太临终遗嘱事;还想问,舅老太留给四代同堂人多少钱根子(当地民俗,老人去世后留下的钱,叫做“钱根子”)?这些,尽在不言中。表弟长乐、表妹长青领我看舅老太的遗物,告诉我:在整理老太摆放衣服木箱时,发现箱子内底下有几张照片。我一看,那是 21 年前,我妈与舅妈结伴来南京同游时合影照,还是我拍的。今见之,我泪水涌流,舅妈与我妈,驾鹤再结伴,留下生前照,情怀无价,有什么要问的,又有什么要说的!又看到,老红纸中包着两块“小硬件”,是金戒子,还是金耳环,总不会是“郢爰”?(2007 年 4 月 20日,一群孩童在刘庄一处鱼塘边玩耍,意外发现塘边水浅处有东西闪闪发光,伸手一捞,竟捞起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金币“郢爰”,共 21 枚,属国家一级文物,无价之宝。“郢”是楚国老城,“爰”为货币单位)。打开红纸包,两枚徽章熠熠生辉。一枚是“国徽”,一枚是“国旗”(附后)。我百感交集,一个九十六岁的老人传递的是家国情怀,留下的是新时代的“传家宝”。小小红纸包,讲透大道理。在我眼中,舅老太“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摘借鲁迅先生小说《一件小事》中的句子,用以表达我的心语)。

回南京后的日子里,我常翻看拍藏在手机中的这个红纸包,看看这两枚徽章,学习“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想想舅老太生前常讲的“国家好,政府好,共产党好,我们老百姓才好”的话语,对标找差距,找身上的“小”。今天,省厅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发通知,开展“民政心向党,永远跟党走”征文活动,***指点我撰稿,有了这个机会、更加之使命担当,写下《舅老太的遗物》这篇文章,算作应征稿,请组织审示,请诸友雅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