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地名 传承红色文化
来源:厅机关党委    发布日期:2021-12-11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省民政厅联合省委党史工办、省文旅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方志办组织开展了百个红色地名征集工作。经市县推荐、部门会商和专家论证,党组会审议确定了江苏首批100个红色地名名单。按类别分:村落区片18个,纪念地和建筑物76个,山河湖岛6个;按年代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88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4个,改革开放时期 8个。

地名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地名承载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和感人事迹,是江苏大地上的红色烙印,是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红色地名记录了党的光荣历程。每一个红色地名,都承载了一段党的过往。江苏诸多的红色地名及其蕴含的深厚内涵,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最初成立若干地区性党组织,领导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在江苏大地播下革命的星星之火,到掌握“枪杆子”武装反抗国民党,建立根据地奋勇抗击日寇,再到以燎原之势解放江苏、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浴血奋战史(有一些地名被人民群众亲切的称呼为“小莫斯科”、“小延安”等);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建成南京长江大桥、江都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艰苦创业史;展现了改革开放时期,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改革创新史。

红色地名展现了党的根本立场。红色地名所展现的党在江苏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遍布全省的红色纪念地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英勇就义的英烈中,除了共产党员外,还有许多具有远大理想、追随党献身于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志士和爱国人士。抗战时期,党领导人民在泗洪、沭阳、茅山、沙家浜等地建立起抗日根据地,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干出来的。红色地名已成为鲜艳的符号,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生动写照。

红色地名彰显了党的重要精神。周恩来故居、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旧址等红色地名,是周恩来同志留在江苏的红色印迹,他光荣的一生所展现出的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义革命人生观完美结合的周恩来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雨花台烈士陵园是数以万计的共产党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志士、爱国人士的遇难地,承载了雨花英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泰山庙(盐城)、茅山抗日根据地(常州镇江)、沙家浜(苏州)、大王庄(宿迁)等红色地名背后的红色故事,体现了新四军将士们在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锤炼出的听党指挥、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无私奉献,英勇奋斗、果敢担当,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碾庄圩战斗纪念馆、贾汪起义旧址等红色地名所反映的战斗过程,体现了科学运筹、果敢决断,听党指挥、忠诚可靠,一往无前、英勇善战,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淮海战役精神。

红色地名铭记了江苏英雄模范。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党的早期领导人——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人民炮兵的奠基者朱瑞将军、救亡图存矢志不渝的江上青烈士、文武兼备一代英才的彭雪枫将军,他们的纪念地已成为地名;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部队中,有一支以江苏地名命名的英雄连队——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战士王杰和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两位烈士的陵园,因烈士的壮举而成为了红色教育基地。时代楷模中,“一生守一岛”的王继才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赵亚夫,以他们的感人事迹,赋予了灌云开山岛、句容戴庄以新时代的红色内涵。

在加强红色地名宣传的同时,我们将结合地名工作实际,开展“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扎实为群众办好实事。

积极宣传红色地名,弘扬红色文化。联合省4部门召开红色地名新闻发布会,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分别面向省级机关、社会和民政系统内部开展多种形式宣传,与南京市民政局共同举办红色地名文化展,大力宣传红色地名蕴含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铭记党的艰苦奋斗历程,砥砺初心使命。

提供地名信息服务,方便群众出行。立足群众需求,整合国家地名库、省厅区划地名综合信息平台和地名普查数据库以及界线矢量化数据,改造提升江苏省区划地名信息系统,实现人民群众通过电脑和手机便捷查询地名信息,方便人民群众生活;不断健全信息发布、更新、共享、交换机制,提升区划地名信息服务水平。

传承优秀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围绕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完善地名信息,留存乡愁记忆,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以乡镇、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居民点、重要自然地理实体等地名类别为重点,补充完善乡村地名信息,让人民群众在互联网上就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组织编制乡镇地名规划,提高乡村地名规范化水平和文化内涵;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评价认定,设置地名文化碑牌,保护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