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同护桑榆晚景 128名养老护理尖兵在宁“国考”

发布时间:2021-12-06      来源:我苏网  


12月4日,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江苏南京拉开帷幕。

一场综合能力、匠心精神的大考验

本次大赛为期两天,今天进行的是决赛第一轮。记者来到比赛观摩区发现,赛场“一比一”复制了“机构”“社区”“居家”三种养老真实场景,四个赛道同时进行,每个场景比赛时间为10分钟。同时,赛题设置也源于真实生活,比如为老慢支病人吸痰、帮助卧床老人做翻身训练、给老人使用足踝矫正器等等。

“一言一行,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大赛裁判长刘则杨介绍,在如此真实的环境中比赛,选手们不只是完成一件事情而已,更重要的是在情境中为老人提供人性化、全方位的服务。不仅考察选手的生活、基础和康复照护技能,还考察心理支持、人文关怀和应急处理等能力。

“以往比赛,现场老人基本不说话,选手只要按流程完成比赛就好,现在的老人会有自己真实、个性化的需求,比如老慢支的老人会担心‘天冷了我要怎么做才能防止复发’,还有老人说‘我的腿走路太难看了’,心态非常消极”,来自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的倪燕赛后介绍,比赛越来越注重被护理老人的自身感受,选手需要认真了解需求,真心实意为老人着想,并把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做好,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机械性操作。

刘则杨告诉记者,此次比赛设置了灵活的评估机制,并不拘泥于选手操作步骤的先后,而是对关键技术点进行评分,比如在鼻饲过程中,考察的关键点就有体位管理、食物测温、推送速度等。同时,为了确保比赛公平,所有裁判员都经过了三轮培训考核上岗,赛前还进行多次讨论统一评分标准。

年轻化成为趋势 养老人才队伍正“百花齐放”

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各赛区落实全员部署、全员培训、全员参与的要求,共组织地市级选拔赛454场、省级选拔赛32场,参赛选手达3.4万人,最终,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支代表队、128位选手参加最终角逐,江苏共有4名护理员进入决赛。

记者了解到,参加决赛的128名选手平均年龄为29岁,最小的21岁,最大的42岁。其中,有10名男性,118名女性,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50%,选手平均从事养老护理工作6年,最长的达13年。

“以前,我们的‘4050’人员相对更多一些,而且他们的流动性也很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较少。”在比赛现场,北京市领队、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欣喜地告诉记者,经过这么多年比赛,他最深的感受是一线养老护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逐渐走上正轨。

来自辽宁的参赛选手王雪源,1998年出生,养老护理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这份职业,“我从小就是爷爷奶奶照顾大的,对老人有一种亲切的感情,特别喜欢和他们相处,身边也有越来越多同龄人加入,希望大家把活力和温暖带给更多的爷爷奶奶。”一路走到决赛,王雪源认为“这次大赛激励着自己要更加努力锤炼好本领,在养老护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集聚合力 培养更多高技能养老人才

据统计,江苏全省失能、失智老年人和半失能老年人总数累计133万,根据相关服务标准,专业化老年照护人员缺口近27万名。业内人士表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整体依然存在队伍年龄偏大、人员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不专业等问题。

培养和建设一支数量大、专业强、层次高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解决养老难问题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养老服务整体水平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江苏在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育、培养、激励、保障上持续发力。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结构、人才需求分析研判,探索‘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实习实训’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莉介绍,将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引导各类院校建立适应养老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养老服务领域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去年10月,江苏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全国首个本科起点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目前,全省已有31所高职院校和24所中职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其次,健全养老护理员人才补贴长效机制,江苏各地均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学历补贴制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地累计发放学历及岗位津补贴3376万元,惠及8600余名养老护理人员。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表示,到“十四五”末,江苏将新增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高等院校10所以上,毕业生年均超过3000人,从事各类养老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不少于15万名,持续开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