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多措并举 深化改革 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新发展
来源:启东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1-02-11浏览次数:

截至2020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36.24万人,老龄化率达33%。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市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重头戏和民生幸福工程的关键点,重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初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

从2006年起,我市改革农村敬老院管理体制,优化布局,打破原有的“一乡一院”格局,统一规划建设了8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在保障670多名集中供养对象的同时,还为300多名社会老人提供寄养服务。标准的服务、优越的环境、亲民的价格,使中心敬老院成为我市农村养老的首选。同时,推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中心敬老院规范运作。首先,明确中心敬老院由市民政局直接管理,民政局下设敬老院综合管理中心,具体负责中心敬老院的日常管理,所有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从源头上保障了中心敬老院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通过出台管理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考核机制,实现了中心敬老院管理的规范化。第三,通过外出培训和内部训练的方式,对敬老院全体职工进行不间断地专业训练。采取积极的薪酬管理制度,实现服务团队专业化。第四,探索研究敬老院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收纳各类标准249余项,为全国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标准提供参考。2018年,我市敬老院管理中心获评全省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敬老院实施标准化服务后,服务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满意度达95%。

二、注重多元供给,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

坚持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改进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努力实现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对接。一是优化养老产业发展举措。出台扶持养老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社会力量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新建民办养老机构。从优惠土地出让价格到减免建设规费再到提高建设、运营补贴标准,有效促进了民间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全市民办养老机构42家,养老床位5992张,入住老人2778人。二是探索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引进专业服务团队,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1个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服务、社会化运营。截至2020年底,共服务老人12.87万人次,极大地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三是健全社会关爱服务体系。积极打造“银发驿站”、“情暖夕阳”和“慈善惠老”等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公益创投,投入580万元扶持37个社会组织开展为老服务。实施家庭照料者免费培训计划,2020年共培训老人照料者450人次,提高了家庭成员专业照护能力。

三、注重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在省内首创利用闲置乡镇卫生院改建护理院,建成7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19家养老机构被评为长期照护险定点单位,推进医疗和养老的深度融合。全市所有民办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保健服务协议,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8家中心敬老院全部设立医务室,入住老人24小时享受医疗服务。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达4826张,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数的63.62%。二是推行链式养老服务模式。为解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营不正常的问题,选择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15家养老机构,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和专业护理服务等便利条件为附近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居家上门服务,推动“机构-社区-居家”一条龙发展。三是升级智慧化服务平台。完善升级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设养老服务热线,引进专业服务团队,形成“线上亲情关爱+线下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助机制,目前享受服务老人近10.46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8.9%。

下阶段,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积极性,有效增加养老服务供给。

二是进一步深化养老体制改革。一是推进中心敬老院公建民营,有效激发活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履行兜底养老责任。二是全面推广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引导养老机构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延伸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三是推进《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贯标工作,建立综合监管机制,开发实时在线监管平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一是推进农村敬老院双“改造双提升”,改建2所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升集中照护能力。二是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启东养老服务标准化推广,实施养老服务人才补贴政策,提高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三是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并与运营补贴挂钩考核,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