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坚持人民至上 兜牢保障底线 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
来源:泗阳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1-02-11浏览次数:

泗阳县现有户籍人口106.5万人,常住人口84.9万人。全县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804户、1619人,农村低保对象1.3万户、2.9万人,城市特困供养人员78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3770人。

近年来,泗阳县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温情社会救助改革,简程序、快响应、暖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谁需要救助”,健全主动发现机制

通过平台化、网格化、信息化举措,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

一是强化平台化办理。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经办体系,县级成立减贫救助中心,设立多部门减贫救助综合服务窗口,配备8名事业编制人员;13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减贫救助一门受理窗口,配备公益性岗位,由政府购买服务;233个村居均设立“减贫救助服务站”,分别明确1-2名社会救助协理员,由县财政给予一定补助。通过三级高效运作,切实增强基层经办力量,打通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

二是强化网格化管理。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组织基层网格员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保护和主动发现能力。目前,我县已划分城乡网格770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279名,常态化组织开展入户走访、信息采集和风险排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三是强化信息化救助。借助“互联网+”优势,在“我的泗阳”APP和泗阳民政微信公众号上设立咨询端口,群众只需手机扫一扫,即可全面了解救助政策,让救急难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

二、围绕“如何有效救助”,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创新以临时救助制度为枢纽的“急诊救助”应急响应工作机制,提高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能力。

一是下放小额临时救助“急诊”权限。针对救助程序繁琐问题,实行简政放权,将1000元以下小额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实行“一事一议”,3日内审批发放,15日内完善资料并向县民政部门报备。县级财政年初按照每个行政村1万元标准,预拨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年底根据实际支出按县乡各半比例结算,特殊紧急情形下,先救急、后解难,先救助、后规范。2020年,全县小额临时救助6862人次,发放救助金401.892万元。

二是实行多种救助“转诊”模式。针对救助方式单一、单项救助成效有限的难题,整合县内各类救助政策和资源。对急难家庭给予临时性、过渡性生活救助后,再根据致困原因“转诊”至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慈善等开展专项救助,大重病患者直接“转诊”纳入医疗救助,按合规费用70%以上给予救助。通过各项救助分层递进、互联互通,切实形成衔接有效的“急诊救助”链,充分发挥合力,提高救助实效。

三是做好易返贫群众“复诊”补漏。做好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两项政策衔接,基本生活持续存在困难的低收入人口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供养,城乡家庭收入在低保标准2倍以内、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残、重病人员,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同时,加强对返贫边缘户的日常管理,定期“复诊”补漏,强化兜底保障,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2018年,我县“急诊救助”模式入选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十佳优秀案例。2019年10月,我县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通过民政部评估验收。

三、围绕“如何便民救助”,开展“放管服”改革

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改革试点。

一是畅通申请渠道,推行“掌上办”“指尖办”。在“我的泗阳”APP开发救助申请、进度查询、审批公示、政策查询、咨询投诉等功能模块,群众只需通过扫码即可进行各类救助事项的申请、查询、咨询、投诉,实现了社会救助事项办理的便捷高效、公开透明。

二是简化申请材料,救助申请“只需跑一次”。开发县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资源规划、公安、税务等35家部门数据实现横向联通,群众提交救助申请后,只需签订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委托书,即可自动将家庭成员信息推送至核对系统进行大数据查询比对,不再要求群众提交相关纸质证明材料,提高办事效率,彰显惠民温度。

三是拓展平台功能,努力实现“一网通办”。目前,我县临时救助、低保、特困供养,以及医疗、就业、住房、特困职工、慈善等专项救助均可通过平台实现一网通办。通过数据平台及时对死亡或户籍迁出人员等信息进行动态调整,并及时推送至属地乡镇街道,由工作人员上门进行信息采集确认,变被动申报为主动服务,确保资金发放规范、高效、及时、精准,群众对民政工作满意度大幅提升。2020年,我县改革试点工作获评“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最佳案例”。

我县社会救助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救助方式和供给主体单一、对相对贫困群体保障能力略显不足等问题;此外,部分基层困难群众对社会救助的依赖性较大,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办法不多,还存在长期在返贫边缘徘徊的现象。下一步,我县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作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通过温情救助、精准救助、规范救助和创新救助,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兜住兜准兜牢民生保障的底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