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精准关爱 护航成长 做好儿童福利“心中工作” | |||||||
| |||||||
“十三五”以来,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福利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不断完善儿童福利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关爱保护力度,提升困境儿童保障水平,切实做好儿童福利工作,努力让困境儿童共享阳光和温暖。 一、真情传递政策温度,厚植儿童福利的“滋养沃土” 始终把儿童福利事业摆在优先位置,通过强组织、建机制、办实事、优服务,构建起“家庭尽责、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同关爱”的儿童福利工作新格局。 一是在组织推动上不断发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将“困境儿童精准排查保障”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儿童福利工作汇报,深入一线抓推进、问需求、送温暖,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市、县两级成立联席会议制度,逐级压实责任,建立健全动态管理、关爱服务、兜底救助、财政投入、督查考核等一揽子工作机制,确保儿童福利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在制度保障上精准着力。出台《泰州市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和关爱服务办法》,将分散在多部门的零碎政策统一扎口,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每年按照不低于低保标准2.4倍的要求调整散居孤儿补贴标准,低保和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儿童按散居孤儿标准的60%保障,其他家庭重病重残和低保家庭非重病重残儿童按散居孤儿标准的50%保障,低收入家庭非重病重残儿童按低保标准的50%保障。 三是在优先投入上持续用力。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十三五”期间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2.46亿元,用于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服务机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各类支出。2020年,市政府将“困境儿童关爱”列为市区改善民生实事项目,安排18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困境儿童精准排查、“成长护航”行动和基层儿童工作者培训。 二、精细做好排查保障,打造精准关爱的“暖心工程” 探索建立“3+4+N”困境儿童精准排查保障“泰州模式”,健全主动发现、精准施策、多元关爱机制,切实做到底数清晰、保障到位。全市在册困境儿童总数较排查前上升了92%,发放基本生活补助儿童由3852人调增至8804人。 一是开展“三步排查”,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第一步:推动职能部门数据互联共享,及时监测潜在风险儿童信息,形成重点对象清单,第一时间分解到所在镇(街)和村(居)。第二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与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混合编组,上门开展拉网式排查,逐人登记造册。第三步:集中梳理排查数据,形成问题清单,对于共性问题,由职能部门分层负责、分类解决;对于个性问题,即时交办、即查即改。通过开展“三步排查”,实现“铁脚板”自下而上排查和“大数据”自上而下比对有机结合,全面摸清了困境儿童底数。 二是实施“四色管理”,变“事后救助”为“源头预防”。对困境儿童监护风险、生理风险、行为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将每种风险类型分“红、黄、蓝、绿”四个等级,采取紧急干预保护、强化家庭监护、生活兜底保障、结对帮扶解困、定期走访探视等相应措施。创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设置关爱保护热线,建立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应急响应机制,从源头上及时介入、防范风险。 三是落实“N重关爱”,变“保障生活”为“保障发展”。聚合政府、市场、慈善三大力量,深入开展“养治教康·幸福童享”系列品牌服务活动。成立龙凤堂幸福童享基金会,基金规模达3460万元。大力实施“成长护航”关爱行动,由专业社会组织与困境儿童结对陪伴成长、全方位帮扶,为困境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拓展延伸关爱触角,构筑儿童成长的“幸福家园” 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关爱服务网络,大力促进资源整合、力量融合、软硬结合,不断优化儿童成长成才环境。 一是关爱阵地更加巩固。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现全覆盖,建成“儿童关爱之家”64个,为儿童关爱服务提供活动平台。推动市社会福利中心提档升级,打造集养、治、教、康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弃儿童,面向社会残疾儿童开展残疾康复服务。 二是关爱力量更加充实。着力发展基层服务队伍,配备98名乡镇儿童督导员和1819名村(居)儿童主任,将儿童服务力量延伸至每个基础单元。建立全员培训、定期奖惩、业绩评价、监督管理等儿童工作机制,探索儿童主任津补贴制度。依托“凤城社工”云课堂开设儿童政策法规讲座,邀请专家网上授课,已开26课时,在线听课1万多人次。 三是关爱活动更加丰富。推动部门服务资源向社区、家庭集聚拓展,团市委开设“青仔公益暑托班”83个,为4000多名困难、留守学生提供暑托服务;市妇联开展“给你一个家”母爱支撑行动;市教育局推进“教师妈妈”一对一结对活动,为留守学生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全市志愿者结对帮扶困境儿童5万多人次,为儿童的生活增添更多温暖。 在儿童福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我市总结经验、积极推广、深化创新,推动各领域民生工作优化升级,建立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新机制,构建了“兜底保障+纾困服务+励志增能”的社会救助新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民生服务新格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此次会议部署,进一步放大精准排查保障成效,用深厚的为民情怀,当好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家长”,用心做好儿童福利这项“心中工作”“良心工作”,让儿童共享更加幸福的生活。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