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淮安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发展成效明显
发布日期: 2021-03-31 15:59   来源:淮安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礼莫重于丧祭。殡葬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事业,也是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淮安坚持疏堵并举、标本兼治,加强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和供给,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在补齐短板、深化改革中持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全市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切实满足群众“逝有所安”愿望,生态文明殡葬新风尚加快形成。

殡葬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涟水县建成牌坊、小李集、保滩等公益性公墓70个,彻底解决公益性公墓用地长期“黑户口”问题。在公益性公墓建设中,该县出台《关于印发涟水县农村公益性公墓以奖代补办法的通知》,累计投入资金1600万元用于公益性公墓奖补,实现全县镇、街道公益性公墓奖补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骨灰入墓率。

近年来,我市实施县区殡仪馆迁建改建、殡葬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公墓环境优化提升等项目,现有8个殡仪馆、2个火化点、42个火化炉;经营性公墓7个、公益性公墓(骨灰堂)364个、集中守灵中心14个,其中市辖区经营性公墓4个、公益性公墓(骨灰堂)197个、集中守灵中心6个。

惠民殡葬政策有效落实

自2017年1月1日起,市殡仪馆在院内设置集中守灵点。对来这里集中守灵的市区户籍居民,每例给予1500元费用减免,不仅避免守灵扰民,而且达到环保的效果。截至目前,共减免904人,减免丧葬用品费用约132.5万元。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全民普惠的殡葬减免政策,自2014年起,对城乡居民遗体接运、火化等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分别减免1000元至1400元不等的费用,累计减免1.39亿元,惠及18.5万人。

殡葬领域专项治理深入推进

“来,再往前开一点,就先从我爷爷这座开始。”日前,淮安区博里镇南头村党总支书记张桂彪指挥着挖掘机,“去年殡葬领域专项治理开始时矛盾重重,农村人安土重迁,反对意见很多。我就从自身做起,从党员开始,带头做给大家看。”在他的影响下,南头村坟茔迁移工作顺利实施。

2018和2019年,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先后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排查整治违规建设殡葬设施等工作,共整治“住宅式墓地”4个、超标墓7738座、散坟30.68万座、违规公墓50处,新建殡葬服务设施55个,投入资金5636万元。2020年以来,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全市整治散坟30万余座,其中整治沿铁路和高速公路边散坟5万余座;各县区建设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127个,投入资金约1.87亿元。

殡葬“两个规划”同步实施

2019年,在全面分析研判城镇化趋势和殡葬供给需求的基础上,我市完成《淮安市区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5)》和《淮安市殡葬事业发展规划(2020-2025)》编制工作,推动殡葬“两个规划”同步实施。

根据规划,到2025年,市辖区将形成5处殡仪馆、23处殡仪服务中心、4处经营性公墓和1个经营性骨灰堂、78个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格局。各县区以“两个规划”为引领,加大资金和用地保障力度,加快完善殡葬基础设施,着力补齐殡葬服务供给短板。

殡葬移风易俗扎实开展

在淮阴区乡村,一项“自选动作”正在释放积极效应——除婚丧嫁娶、70岁以上老人寿宴之外,不操办满月、周岁、升学、祝寿、乔迁、开业庆典等事宜,并且礼金不得超过200元一份。

近年来,市民政局、市文明办组织开展“树新风、除陋习”系列活动,大力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对选择树葬、壁葬等节地葬法和花坛葬、草坪葬等不保留骨灰的,给予一定奖补资金。2014年以来,全市共有2.3万人选择节地生态葬,其中1500余人选择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奖补资金192.1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