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精准发力 打造温情救助品牌
发布日期: 2021-05-28 10:05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大力实施困难群体帮扶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创新探索弱有众扶温情救助新路径,建立健全政府基本保障和社会力量帮扶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精准化、项目化、品牌化、智慧化的救助,打造了社会救助“金招牌”。

2018年至今,共开展涉及生活、助医、教育、助残、就业、精神关爱等8大类3102个帮扶项目,受益人群约3.5万人次,全区困难群体人数较2017年底减少超30%。

项目化帮扶

具体困难精准救助

三年前,家住漕湖街道的顾云芳突发脑中风导致下肢瘫痪,那时候他以为这个家要完了。“上有两位高龄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六口人就靠我爱人一个人养活。”

相城区民政局及时发现了他家的生活困境,帮他家办理了低保、医疗救助等。这个原本幸福的家,算是保障了基本生活。

2018年,相城区开始开展项目化帮扶工作。顾云芳家获得了9项帮扶,总帮扶资金达4.42万元。

根据“一户一档一策”的要求,相城区民政局1名党员与他家挂钩结对,每季度访视慰问,了解家里的困难和需求。街道每月发放定量生活物资,慈善会每季度为该家庭补贴生活费600元,每年发放党员关爱基金1800元。

更多的是服务帮扶。考虑到顾云芳今后的康复需求,区民政局链接了区康复医院资源,提供专业医疗康复训练,由签约家庭医生每月定期上门为顾云芳检查身体状况。为方便顾云芳日常出行,为他免费配了电动轮椅,并对厨房及卫生间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顾云芳的小女儿正值青春期,学习成绩下滑,被纳入了困境儿童社会保护个案服务范畴,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链接志愿者进行线上一对一课业辅导及心理疏导服务,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在这样私人定制式的帮助下,顾云芳一家的生活逐渐回到正轨。他激动地说:“没有政府和社会的帮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个家!”

据介绍,相城区民政局制定“一户一档一策”工作机制,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针对全区五类困难对象,即低保、特困、低保边缘、一户多残、无业重残的2362户3096人进行定制化、项目化帮扶。

“我们通过入户调查等形式,摸清了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针对差异化的特点,梳理形成家庭帮扶计划,绘制帮扶‘流程图’,建立帮扶需求‘项目库’,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发布、认领、完成。同时实现帮扶服务全流程监管。”据相城区民政局局长周雪奇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全区共开展困难群体帮扶项目146项,其中服务类帮扶102项,投入帮扶资金425.89万元。

品牌化建设

援手有力度更有温度

“相帮扶·城温暖”是相城区打造的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更是相城救助的核心理念。

“相是相城的相,也是相互的相,更是向着目标的‘向’,相城区的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就是要不遗余力、风雨无阻,让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周雪奇说,“我们的帮扶不但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温暖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我们伸出援手的同时,社会也会回馈给我们以力量。”

相城区在弘扬社会救助品牌文化的同时,创新建立“一镇一品”帮扶文化矩阵,如元和街道开启“五社联动”模式、望亭镇打造“爱心帮扶·乐善御亭”品牌、黄桥街道设立“红色锋巢·精准帮扶”书记项目、黄埭镇设立“很高新·遇见爱”帮扶品牌、太平街道成立“彩虹桥”精准帮扶行动支部联盟、高铁新城打造“大爱新城”等,通过搭建需求链接、资源链接和政策链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传播力的服务品牌。

此外,相城区还有一支支“金牌”帮扶队伍。升级打造社会救助“温情管家”队伍,由镇、村两级队伍构成,镇级11名区域“温情管家”,负责镇级帮扶服务的对接实施;村级284名网格帮扶“温情管家”,负责需求调研反馈、服务落地。两级队伍同频共振、信息共享、服务联动,打造温暖救助特色服务。

渭塘镇的善爱益家民政服务中心便是“名牌+金牌”强强联手的成果。

随手拿起一份善爱益家3月刊,一整月的活动便图文并茂地展现在眼前。“手绘春天”风筝彩绘活动、“慈善同行、志愿同行”助跑成长系列活动、“巧手阿姨 花漾生活”爱心编织队培力活动……一个月就有十多项个性化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活动。

“渭塘镇善爱益家民政服务中心于2020年5月投入使用,打造镇、村(社区)两级综合帮扶体系,镇级平台为善爱益家,村(社区)平台为善爱益站。这也是我们年度民生实事工程之一。”渭塘镇副镇长黄映霞介绍,善爱益家的设立与运营是通过组建“温情管家”两级梯队,实现对辖区内困难群体精准帮扶。

智慧化发现

“最强大脑”激活神经末梢

2019年12月,相城区困难群体智慧帮扶信息平台上线。该平台统筹各类救助政策和帮扶资源,覆盖帮扶业务全流程,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有机衔接。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但可以实现困难群众精准帮扶,还可以帮助爱心人士找到力所能及的帮扶项目。

通过几个月的摸索应用,北河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于晶晶有种“运筹帷幄”的感觉。轻点鼠标,辖区内47户困难家庭基本情况、帮扶需求、社会资源、帮扶项目认领管理、公众监督反馈等信息,立刻呈现在屏幕上。于晶晶说:“所有数据信息实时更新交互,根据平台对困难家庭、帮扶服务、帮扶需求等数据进行的多维度综合分析,管理端可以及时修改并发布新的帮扶项目。”

有了这颗“最强大脑”, 也就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帮扶的触角延伸到辖区角角落落,激活处于最末梢的村(社区)工作人员靠前服务,成为救助工作“灵活的脚”,让困难群体帮扶行动焕发出新活力。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建立起了全区低收入家庭数据库,同时运用区块链存证应用技术,确保帮扶项目数据安全流转,提升各部门协同效率,实时跟踪掌握对每个困难人员的帮扶进度。

底数摸得清、需求找得准,困难对象预警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同时,相城民政还向前一步,破解了几项预警机制中的难题:第一是死亡人员退出救助预警,通过将困难群体智慧帮扶信息平台与苏州市殡葬系统进行对接,达到救助对象及时动态更新;第二是重复享受预警,分别与人社、残联以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接数据,避免社会救助对象多头重复享受;第三是主动发现预警,对接人社部门医保数据,对累计自负医疗费用超过三倍低保标准及重大疾病对象,及时主动发现,预警提醒并跟进相关社会救助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