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要塞(黄山炮台)

发布时间:2021-06-02      来源:江阴市民政局  


【类别】

建筑物

【简介】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起渡江战役,抢占强渡长江重要战略地,江阴要塞是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长江防线三大突破口之一。



江阴要塞是以濒临长江屹立在南岸的黄山为中心的关隘,黄山位于江阴市区东北2公里,海拔91.5米,滨江而立,因纪念春申君黄歇得名,系茅山余脉在长江南岸颠连起伏的山脉之一。江阴黄山西衔鹅鼻山、君山,东接肖山、长山、巫山,循江逶迤10余公里,构成江阴古城“枕山负水”“水环峦拱”的天险形势。黄山系列炮台建于黄山的席帽、马鞍、龙头诸峰和鹅鼻山、君山山峰顶上,其下鸡头、大石、小石诸湾遗存有古炮台,统称为江阴要塞。江阴要塞(黄山炮台)隔江与靖江的孤山相对,江面最窄处仅1250米,上游大江至京口折向东南,奔腾到此骤然收缩,而后滔滔入海,故素有“江河门户”“锁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12年10月19日,孙中山先生视察黄山炮台,为增强江防力量批拨专款,逐步将炮台改成“洋炮台”,并正式划黄山为军事要塞。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吴淞炮台失去作用,黄山炮台便成为守卫长江的第一门户。1937年9-11月,中日两军在黄山炮台周围展开大战。江阴要塞当时驻扎的防空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88师的高射炮连,装备的是德制高射炮。在江阴海空大战中,为没有制空权的国民党海军提供了有力支援,击落击伤多架日机,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全部覆没在江阴及附近江面上。在后来的江阴守城战中,黄山炮台内的大炮多次炮轰花山、定山方面的日军,为江阴守卫部队提供稳定的炮火支援,为抵抗外族侵略的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战役结束后,黄山炮台基本被毁。1939年,陈毅夜过江阴,遥望国防废垒,写下了“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华”的动人诗篇。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在江阴要塞配备从一个守备总队,约3000人(相当于一个加强步兵团),后又增加了相当于一个重炮团。特别是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一面抛出“和平”阴谋作为缓兵之计,一面拼凑残余军事力量,布置长江防务,妄图凭借长江天险继续进行顽抗,对江阴要塞的防务更为重视。1949年春,江阴要塞包括炮兵总台、守备总队、游动炮团、工兵营等总兵力约有7000余人,相当于一个军的建制。国民党重要军事主管也接二连三地到江阴要塞视察,召集要塞将领训话、密谈等,蒋介石、汤恩伯等把江阴要塞视作长江防线的重点,倚为南京、上海的可靠屏障。

1946年春夏之间,中共华中五地委(即盐阜地委)组织部长唐君照,接到其在国民党军队里任职的四弟唐秉琳和五弟唐秉煜的来信,他俩暗示想离开国民党,到解放区来。唐君照随即向五地委书记曹荻秋作了汇报,曹荻秋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关系为中共工作,指示唐君照复信“要他们等待”,并暗示将派人和他们联系。1947年春,五地委通过中共建阳县委派上岗区区委委员、副区长唐坚华(唐秉琳的堂侄)到上海,和唐秉琳取得联系。这时唐秉琳调任国民党江阴要塞上校参谋处长。唐坚华按照组织上的指示,要唐秉琳他们留在白区,“深入国民党部队抓实力”。尔后唐秉琳把和唐坚华见面的情况告诉了五弟唐秉煜,唐秉煜时任国民党国防部三厅上尉参谋,分管要塞业务;还告诉了在国防部一厅任上校参谋的吴广文(唐秉琳的姨表兄)。同年,五地委分为五地委和十一地委。由十一地委决定,派共产党员唐仲衡(唐秉琳的堂兄)到江阴城内设立了地下联络站。不久,中共苏北区委员会成立,唐坚华与唐秉琳、唐秉煜的联系都移交到苏北区党委,唐仲衡的地下联络站亦转到苏北区党委,由区党委社会部长兼公安处长宋学武和公安处一科科长江华具体掌握。1947年11月,华东局成立中共华中工作委员会,为加强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工作,并为将来渡江作战做好准备,华中工委决定把江阴要塞列为策反工作的一个重点。宋学武、唐坚华对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了解考察,由管文蔚代表组织正式批准3人为地下特别党员。

唐秉琳等入党后,即根据党组织“要抓实力”的指示,在戴戎光接替孔庆桂担任江阴要塞司令以后搞扩编的机会,设法把吴广文调到江阴要塞当守备总队长。又通过吴广文把吴在黄埔的同学王德容弄到要塞当参谋长(1949年初改任游动炮团团长),自己当了炮台总台长。由于唐仲衡、唐秉琳、唐秉煜、吴广文都是弟兄亲戚关系,因此经常秘密在一起商量研究。唐秉琳等采取联络感情、帮助解决困难等办法,把那些遭到排挤、对国民党统治不满的中下层军官团结在自己周围。到起义前,在炮兵总台、守备总队以及游动炮团、司令部直属分队中间团结了一批军官。在解放军渡江前,江阴要塞包括炮兵总台、守备总队、游动炮团这3支武装力量的实权,基本上都被唐秉琳、吴广文、王德容等地下特别党员所控制,要塞司令戴戎光被架空,为江阴要塞成功举行起义创造了条件。

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已集结江边待命,准备渡江。为配合渡江,江阴要塞的策反工作由华中工委移交给三野十兵团直接掌握。随后,王徵明接到华中工委陈丕显、管文蔚通知:“这项工作交十兵团,直接由十兵团掌握。”同月,十兵团叶飞司令、韦国清政委在兵团司令部和王徵明谈话,对江阴要塞地下党的任务作了更为具体的指示。叶、韦在听取王徵明汇报情况以后指示:江阴要塞的基本任务是“保持30公里防区,控制3个到4个港口,见到我部队不打枪,迎接我部队登陆。

3月底,十兵团领导为更有把握控制江阴要塞,协助要塞地下党组织策反起义,从29军选派李干、徐以逊、陆德荣、王刚4位团、营级干部,分别由交通员吴铭护送到江阴,打入要塞内部。李干到唐秉琳身边当“卫士”,徐以逊、陆德荣到游动炮团当“副官”,王刚到特务连卫士排当“卫士”。这批有斗争经验的同志打入后,使要塞内秘密共产党员达10人,力量大增,成为要塞起义成功的可靠保证。

4月,王徵明正欲赴江阴检查起义最后阶段的准备工作,接到叶飞司令员来信,说明人民解放军渡江行动推迟到20日以后,告吴铭并要求不要心急,不要松懈。18日,王到达江阴,19日同唐秉琳、唐秉煜等人见面时,获知发生了两个情况:一是游击炮团的阵地被第21军接管,二是守备总队队长吴广文被免职。在此紧急情况下,王当机立断,作出如下部署:由陆德荣、徐以逊潜伏江边,接应渡江先头部队登陆;找回吴广文,协助刚任命的李云葵控制守备总队,唐秉琳、李干负责控制炮台;王刚和李容有控制对内对外通讯联系;王徵明以团长王德容“卫士”身份担任内部联络。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和谈协议上签字,国共和谈宣告破裂。当晚,人民解放军炮击江阴对岸的八圩港守军桥头阵地。国民党第21军第145师参谋长电告要塞炮台台长唐秉琳“炮火支援”。唐即命令黄山炮台全部火力减缩400米火力实施射击。结果,12发急速射,炮弹全部落到国民党军第145师阵地上,师长气得破口大骂,可唐却说:“夜间观察困难,射击不准确。”

2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二野、三野于20日晚及21日,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开始了举世震惊的渡江战役。22时零时刚过,解放军渡江先头部队(东集团东突击部队29军)即在长山北麓悄然登陆,很快控制了长江渡口。与此同时,徐以逊在肖山登陆点同渡江先头部队接头,夺取肖山。当戴戎光发现解放军渡江时,即令唐秉琳开炮射击。唐用电话命令第二中台长丁佩基“执行佯动射击计划”,一发发不卸保险、不装引信的炮弹,开始了漫无目标的射击。戴戎光十分恼火,当他找不到贴身卫士,打电话又不通时,顿觉事态严重,即走进指挥所,不知所措。人民解放军渡江先头部队向纵深发展。王徵明通知唐秉琳立即掉转所有炮口,向国民党第21军阵地射击。唐秉琳立即作了部署,并由吴铭找到唐秉煜和李干,率领已挑选的一个班的兵力,用两挺机枪封锁了指挥所的进出口。唐秉琳控制外边局势,吴铭、李干提枪冲进了指挥所。面对枪口,戴戎光惊恐未定,把手枪和子弹袋交给了唐秉煜。

22日7时,江阴要塞召开全体官兵大会,宣布起义,正式由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接管。会后,由唐秉琳、王德容、李云葵、吴广文署名发出致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起义通电。1949年5月,第三野战军派唐君照到江阴要塞进行整编工作,将要塞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此次起义,打开了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的重大缺口,使渡江部队切断了京沪线。

4月22日下午,人民解放军三野特纵政委张凯率部进驻江阴城,宣告江阴要塞区军管会成立,张凯任主任。起义官兵由特纵负责整编。4月底,陈丕显转达前委粟裕司令的命令,委任唐君照为要塞政委。唐君照以三野军代表名义,接管江阴要塞。5月中旬,人民解放军江阴要塞司令部正式成立,唐君照任政委、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阴市十分重视黄山炮台保护工作,拨专款对一些毁坏的炮台进行多次修缮,划定保护范围,建立要塞森林公园。黄山炮台尚存国民时期钢筋混凝土结构炮台12座,机枪工事3处,观察所1座,弹药库3间,由西向东,分布在各个山头。此外,还有三合土构筑的明清古炮台(堤)遗址2处(500余米),清末由两江总督张之洞督建的混凝土炮台3座。其构筑年代之早、延续使用之长、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国内现存炮台遗址中罕见。1982年3月,被江苏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叶飞题写的陈毅《1939年夜过江阴要塞国防废垒有感》诗碑,耸立在黄山之巅。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黄山革命烈士陵园正式更名为江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增至2500平方米。纪念馆内有1个革命烈士纪念碑、1个革命烈士纪念馆、1个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出革命文物300余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