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1-06-02      来源:邳州市民政局  


【类别】

纪念地

【简介】

从1948年的11月6日开始,围绕军事重镇徐州,国共两党展开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血战,共产党60万对国民党80万。碾庄圩战斗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此战共歼敌17.8万人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镇区G311国道南侧,占地116亩,1958年6月奠基兴建,1960年2月竣工,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一、围歼黄百韬军团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以60万兵力,对阵国民党军80万大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枣庄市,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性进攻,发起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这是在中国历史转折关头的一场空前的战略决战,战役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影响之深,都为国内外战争史上所罕见。

碾庄圩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主战场。1948年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将黄百韬兵团围歼在碾庄圩地区,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决定性胜利;同时,中原野战军也在华东野战军的配合下,借势牵动和包围了黄维兵团,为第二阶段战斗创造了条件。碾庄圩战斗不仅是淮海战役的首场关键之战,更是整个战役的“牛鼻子”之战,直接推动了战役的演进和战场态势的形成,为整个淮海战役的全局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民的胜利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力量的空前展示,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集中体现。战火纷飞中,邳州人民和其他解放区的支前民众一起,坚定不移跟党走,牺牲一切,破家支前,换取人民战争的胜利。500 多万民工用独轮推车、毛驴、扁担和背架,甚至两手和双肩,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与人民子弟兵共同构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首战地民谣就是人民群众与人民军队鱼水情深、血肉相连的生动写照。

淮海战役胜利后陈毅深情的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毛主席亲笔题词称赞,这是“人民的胜利”。

在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的序厅内摆放了一组群雕,展示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邳县和邳睢县交界处的潘桥村,北始台儿庄,南至赵墩站的铁路桥从这里经过。铁路桥横跨不老河,长约百余米,是我军从台儿庄南下包围黄伯韬部的必经之路,我军指战员和车辆正源源不断地经过此桥向战场急驰。国民党出动了十多架飞机轮番扫射轰炸,密集的炮弹终将大桥炸跨了三孔,部队被迫停止通过。在邳县党组织的带领下,潘桥、汪场等周边二十余个村子的群众,扛着门板,抬着木棒,冒着敌机的轰炸,奔向潘桥。然而,在敌机密集轰炸下修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部队又急需过桥,怎么办? 这时,几十名青壮年肩扛门板和木棒,站在了被炸毁的桥下,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一座人桥,承载着子弟兵的铁流。战士们眼里饱含泪水,轻轻地,轻轻地,从人桥上快速通过。敌机依然在盘旋、轰炸、扫射,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但桥,却岿然不动,有人受伤了,马上有人前去替换,有人牺牲了,立即有人接替,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不老桥的河水,大家抱定一个信念,部队的前进不能停!11月的天气已经很凉,夜里更冷。老人们主动熬好姜汤,烫好酒,让桥下的人们暖身子。就这样,人民群众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大桥,坚持了一天半时间。在这场斗争中,有十几个群众伤亡,人们献出的门板,木棒不可计数,整个汪场村的树木全被伐光。人民群众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再次证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就像丰碑上闪闪发光的金色标题: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三、红色场馆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1987年6月确定为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馆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亲笔题写。2014年6月,邳州市委、市政府对纪念馆进行提档升级改造,西扩40亩,新建纪念馆约6300平米,建成后占地面积达到156亩,总计投资5000余万元。2014年12月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8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建成新馆于2016年10月对外开放,每年游客接待量为60余万。主要景点有纪念馆、纪念碑、碑林、粟裕广场、烈士安葬区、英烈湖、荷花池、兵器陈列处等。

 纪念碑 碑高18.5米,碑身正面是刘少奇同志题写的四个鎏金大字“浩气长存”,左面是刘伯承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右面是陈毅同志的题词“淮海战役牺牲将士永垂不朽”,背面是邳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体四面上方各镶一枚红色五角星,碑座四周分别镌刻着支前、战斗、冲锋、胜利等四幅浮雕。

 烈士安葬区 纪念馆南部的一片松柏丛林之中,有36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两座大墓以一条甬道为轴,东西对称排列,分别安葬着512名有名烈士。甬道北首上位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纪念墓。粟裕将军临终前有遗愿,骨灰撒放到曾经战斗过的三个地方,碾庄便是其中之一。甬道南首正对将军墓的是一座无名烈士公墓。林区西面是无名烈士纪念林。

黄百韬被击毙处 碾庄圩向北五华里的尤湖村,是黄百韬被流弹击中毙命的地方。当年的芦苇塘如今已经变成农田,田边的村路上立着一块碑,上面刻着一行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击中黄百韬遗址。黄百韬的毙命,是敌军大势已去,我军英勇追击的结果。

四、传承红色精神

岁月流逝,历史走过的足迹不会磨灭;时代变迁,淮海战役的精神永放光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一定会面对外部挑战。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淮海战役精神,紧紧的依靠人民,敢于向困难“亮剑”,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为党和人民立新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