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

发布时间:2021-06-03      来源:常熟市民政局  


【类别】

村落区片

【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江南特委、苏常太公署和苏州县县政府驻地,新四军后方医院所在地、新“江抗”的诞生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和斗争故事。一部现代京剧《沙家浜》浓缩了这里的革命斗争故事。这里已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红色基地和旅游胜地。沙家浜风景区和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沙家浜镇位于常熟市南端,地处阳澄湖北岸,东与古里镇毗邻,南与昆山市巴城镇、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接壤,西与辛庄镇交界,西北紧靠昆承湖,北与东南街道相连。苏嘉航高速公路与锡太公路在境内交会,交通便捷。沙家浜镇相继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玻璃模具之乡、中国休闲服饰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境内的沙家浜景区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总局等部门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百家经典景区。

1958年,上海人民沪剧团创作人员到时属南京军区的陆军二十军五十九师收集创作素材,以一七五团的创建史写成沪剧《碧水红旗》。1960年,剧名改为《芦荡火种》,剧中故事发生地取名“沙家浜”。1964年,《芦荡火种》进京演出,剧作家汪曾祺等将其移植改编成京剧。后经毛泽东提议,剧名改为《沙家浜》。随着京剧《沙家浜》被树为“革命样板戏”在全国普及并被拍摄成电影,剧中的人物形象、唱词深入人心,影响极为广泛。因剧中提到常熟,便有人慕名到常熟的横泾、唐市等地,寻访“沙家浜”英雄人物的足迹。

1970年11月16日,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刘金山在横泾公社召开座谈会,特地嘱咐公社主要领导“一定要把沙家浜建设好”。不久,横泾公社随即召开“建设今日沙家浜”誓师大会,开始征集革命文物。1971年11月,横泾公社办的“革命传统陈列室”开放。

1972年4月,横泾公社党委书记奚君确定一批革命遗址参观点,有新四军印报所、修枪所、后方医院、弹壁洞、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等,主要分布在湖浜、龚浜、芦荡、曹浜4个大队。当年在后方医院养伤的伤病员和曾经在阳澄湖畔战斗过的老同志纷纷故地重游,到唐市、横泾地区探望当年掩护过他们的乡亲,寻访当年的战斗场所,回忆当年斗争经历。1981年,横泾公社改名芦荡公社,不久又改为芦荡乡。1988年,“沙家浜革命传统陈列室”改名“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室”。1989年,芦荡乡依托芦苇荡开始筹建旅游风景区。1990年5月,原新四军六团团长叶飞在故地重游时,为展览室提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1991年4月,旅游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在撤乡建镇时,芦荡乡不失时机向省政府申报改名沙家浜镇,获得批准。从此,沙家浜不再只是戏剧中虚构的地名,而是共和国版图上一个真实的地名。2001年,在芦苇塘风景区重建并更名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3年,沙家浜、唐市两镇合并为沙家浜镇。2006年4月,镇政府编制《沙家浜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规划确定城镇性质为江南水乡旅游名镇,规划面积为80.4平方公里,在唐市、横泾东西两个集镇区之间为风景发展用地,北部为高效农业种植区。农业布局以水产养殖业为主,将芦苇荡景区和其他景区串联,形成完整、丰富的沙家浜旅游体系。

近年来,沙家浜镇深挖红色资源,用活红色阵地,先后开发沙家浜党性教育基地、唐市老街时光小镇文创展示中心、美丽红色村庄芦荡村、江抗东路司令部筹备会议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配套旅游设施得到完善,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