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水利枢纽

发布时间:2021-06-03      来源:扬州市江都区民政局  


【类别】

建筑物

【简介】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为江苏特别是为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辉煌夺目的成就。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从规划布局、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堪称江苏乃至全国治水的典范,是江苏水利的瑰宝。



江都水利枢纽位于江都区仙女镇龙城路133号,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它是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苏省江水东引北调工程的源头,被誉为“江淮明珠”。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

江都水利枢纽所在地江都区仙女镇,有个妇孺皆知的别号——“龙川”。  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杜姜、康紫霞二女化作白龙飞升”的记载,就是仙女镇别号“龙川”之名的由来。“龙川”后来又变化出很多相似的地名,如“龙城”“仙城”等等。传说中的白龙飞升,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蟒导河(今称高水河,又名芒稻河)中间的一条狭长的陆地上,这块陆地长约3里,宛如一条长龙,它将蟒导河分成两条河,形成一个“川”字,以前称中洲岛,解放后称三闸街。1962年建设江都水利枢纽第一抽水机站时,迁走了原住民,三闸街变成了江都水利枢纽第一抽水机站的站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历时16年。第一抽水机站在1963年4月胜利完成,接着又投资1.7亿元兴建了二、三、四站及其配套工程。工程全部由中国自行设计,全套设备自行制造和安装,江都水利枢纽具有灌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发电以及为江苏沿海冲淤保港、改良盐碱地提供淡水资源等综合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江都水利枢纽雄伟壮丽。门前,朱穆之同志题写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8个浑厚有力的金色大字熠熠发光。入门,沿坦荡大道南行,头顶绿荫遮蔽,身旁碧水滔滔,不远便可见4座庞大的抽水机站,由西向东,呈“一”字形巍然矗立。那相当于10层楼高的灰白色建筑与绿树、碧波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伫立在站体之巅,凭栏远眺,南面,万里长江,波涛滚滚;北面,高楼林立,纵横的大街车水马龙,一片繁华;东西两侧,滔滔汩汩的通扬运河、芒稻河,如白色的莽带飘落在百里田畴。

江都水利枢纽是江淮大地的骄傲,以她特有的英姿,吸引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前来参观,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政党领袖。一位外国总统参观后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起步首先在于农业发展,农业又离不开水利。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太好了。” 1991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陪同朝鲜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一行来到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参观;2000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江都水利枢纽工程。202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江都水利枢纽,详细了解了水利枢纽发展建设历程和发挥调水、排涝、泄洪、通航、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情况。习近平强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就,离不开数十万建设者长期的辛勤劳动,离不开沿线40万移民的巨大奉献。要依托大型水利枢纽设施和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积极开展国情和水情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强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如今“南水北调”的东线规划,就是从江都水利枢纽引水,通过13级抽水台阶和黄河河底隧道,将长江之水引到天津及河北雄安新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把长江水北送天津、东送山东半岛,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12月通水,年调水规模约90亿立方米。近年来,为确保“一江清水北送”,扬州着力开展输水廊道生态保护涵养工作,在调水源头区域划定340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推进生态湿地恢复、林网建设,有效服务了南水北调工程,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生态福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