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802/2021-00154 分        类 政策文件 综合工作 通知
发布机构 江苏省民政厅 发文日期 2021-07-30
标        题 关于印发江苏省“智慧民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文        号 苏民发〔2021〕10号 主  题  词 江苏省,智慧民政,行动计划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江苏省“智慧民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时        效
索  引  号 014000802/2021-00154
分        类 政策文件 综合工作 通知
发布机构 江苏省民政厅
发文日期 2021-07-30
标        题 关于印发江苏省“智慧民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文        号 苏民发〔2021〕10号
主  题  词 江苏省,智慧民政,行动计划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江苏省“智慧民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时        效
关于印发江苏省“智慧民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 08- 25 20: 31 浏览次数: 字号:【

各市、县(市、区)民政局,厅各处室、直属单位:

《江苏省“智慧民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第十七次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民政厅

2021年7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苏省“智慧民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近年来,我省民政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覆盖省到社区五级的民政综合业务信息平台顺利推广,江苏民政综合服务“旗舰店”上线运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稳步开展,对于规范全省民政业务办理、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服务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政府治理模式、服务方式、监管手段等发生巨大变革,人民群众对服务便利需求日益强烈。但我省民政信息化建设与新技术融合尚不充分,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业务应用支撑不足、信息共享协同不畅、在线服务便捷性不高、政务服务整体效能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统筹集成,以更加过硬的信息化成果助力现代民政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智慧民政”建设,提升民政管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我省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推进全省“智慧民政”建设,以一体化和集成化为核心,统筹推进机制、建设模式和实践路径,以场景应用和管理赋能为抓手,全面促进精准服务与高效监管,以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关键,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以新技术运用为支撑,切实提高服务对象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全方位推动民政工作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重塑性变革,助力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整合。按照全省“一盘棋”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基础支撑、统一标准规范、统一评价考核,高起点谋划架构体系,高标准建设示范工程,高水平打造一体化“智慧民政”,推动各级分散的民政政务信息系统加快向省级平台整合。

2.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建设思路、技术路径、服务模式,借鉴“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迭代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引导社会力量和创新载体参与共建,形成边界清晰、资源共用、合作共赢的创新闭环,打造良好生态。

3.坚持融合融通。针对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以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为途径,以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治理和服务为主线,加快平台再造、流程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4.坚持试点示范。聚焦群众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民生服务的痛点,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民政应用场景,鼓励基层探索特色应用,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成熟做法,以点带面、示范带动,让“智慧民政”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5.坚持集约安全。依托部省政务云平台,构筑多网融合、集约高效、安全可控的“智慧民政”基础设施基座,推动自主研发技术应用,完善安全防护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升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网络、系统和数据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分阶段、按步骤、又快又稳地推动“智慧民政”建设发展,通过三年努力,实现民政服务便捷可及、数据共享高效有序、社会治理协同精准、决策预警科学智能、数据价值充分释放,打造“智慧民政”省级标杆。

2021年底前,着力平台搭建、系统开发,全面优化省级一体化“智慧民政”技术架构,实施民政业务系统改造提升,省市两级系统整体上云率达到80%;完善统一归集和集中共享的数据应用机制,业务数据省级归集率达到70%;围绕“一件事联办”,打造一批民政服务在线应用场景。

2022年底前,着力数据驱动、业务变革,基本建成整体运行、共享协同、服务集成的支撑体系,省市两级系统整体上云率达到100%;信息堵点全部打通,业务数据省级归集率达到100%,数据按需共享、实时交换,有力支撑民政管理服务开展;民政在线服务场景更加丰富,推动更多民政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基本形成“智慧民政”框架体系。

2023年底前,着力迭代提升、智慧赋能,所有民政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新技术应用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民政数据治理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线服务方式更加多元,监管手段更加智能,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民政服务,形成“智慧民政”江苏品牌。

具体实现“五个一”目标:

一网通办。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民政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依托省政务服务网民政综合服务旗舰店和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物流快递等基础支撑,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实现民政业务全流程、在线化办理,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大力推广掌上办、指尖办,全面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推动民政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

一体智管。围绕“智慧管理一平台”,加快推进分散的各级各类民政业务管理系统向省民政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整合,实现一个平台对外,做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统一入口,通过对省民政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子系统进行改造提升,深化业务流程协同再造,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运行,拓展新技术应用,实现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推动民政业务管理从“条块分割”向“整体智治”转变。

一屏统览。围绕“感知调度一大屏”,建设省级民政综合指挥调度中心,依托5G、大数据、云视讯、物联网等技术,接入实时业务数据、监控视频画面、热线工单信息以及外部门、第三方数据资源,全景式、可视化、多维度展现全省民政业务发展态势,做到一屏观全局,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风险及时预警、指令实时分派、问题联动处置、流程闭环管理,推动民政应急管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

一脑聪算。围绕“数聚赋能一大脑”,完善全要素、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民政主题数据库,有效汇聚全省民政信息资源,开展省级民政数据中台建设,形成数据采集、存储、交换、治理、分析、应用为一体的支撑能力,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和快速校核机制,利用大数据关联分析、数学建模、深度挖掘等技术,建设智慧民政大脑,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推动民政管理决策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转变。

一键直达。围绕“精准推送一键通”,创新民政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开展政策一键搜、服务一键找、问题一键查等智能引导服务,基于大数据动态画像和用户在线行为分析,准确识别潜在服务对象和需求,一键匹配政策、链接资源,利用智能推送、定点提醒、号码直呼、上门代办等方式,提供主动式、管家式服务,实现“来办、能办”到“推送办、智慧办”提升,推动民政公共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二、架构体系

围绕“五个一”目标,构建江苏省“智慧民政”1312总体架构体系如下: 

  

一个设施基座。依托民政部和我省统一的政务云、网等基础设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智慧民政”建设集约化基座,提供网络、存储、灾备、计算等能力。

三大支撑平台。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政务前台、数据中台和业务后台,其中数据中台是协同枢纽,政务前台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支撑,业务后台集成民政各类业务办理。 

一个指挥中心。构建省级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多渠道民政服务事项受理、智能化精准服务推送、可视化业务监管联动、多维度数据分析研判。

两大保障体系。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制定配套政策和信息化标准规范,强化贯标执行。健全主动防御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三、重点任务

(一)业务管理协同工程。

1.推进信息系统整合互通。按照一体化发展思路,做好落地我省使用的部建“金民工程”系统和各地自建的各类民政业务系统向省民政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整合,通过关停并转、系统集成、数据对接、单点登录等方式,做到与省民政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的“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形成全省“智慧民政”统一门户,实现民政系统内部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一个出口对外。

2.实施业务平台迁移上云。根据国家和我省关于政务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部署要求,坚持以“上云为原则、不上云为例外”,实施云融合工程,依托民政部和省、市两级政务云平台基础设施,推进民政业务系统集约化部署,主要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运行,降低硬件投入和运维管理成本。省民政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于2021年底前完成迁移,各地保留的自建系统要按照2022年底前迁移完毕的目标,申请调配本地云资源,有序推进上云工作。

3.完善六大体系业务集成。围绕我省高质量现代民政“六大体系”建设发展主线,结合民政业务范围新拓展和新要求,遵循“需求导向、急用先行、分类推动”原则,瞄准“管用、好用、乐用”的目标,对省民政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各业务系统进行改造重构,按照“大救助、大养老、大未保、大协同、大治理、大服务”设置6大子系统,推进子系统内部各业务应用的集成融合,打通各环节通道,实现数据贯通、流程联通、业务协同、资源统筹。

4.推动行政办公效率变革。改造建设民政行政办公系统,实现办文办会、督查督办、信息报送、财务管理、后勤事务等在线办理、协同审批,大力推广“掌上办公”,推行扁平、移动、智能的办公方式,确保政令畅通、运转有序、高效协同。进一步发挥视频技术作用,扩展移动会议、桌面会商等应用。建设全省民政系统在线培训平台和知识库系统,支撑在线学习与技能提升。 

5.加强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利用分布式、微服务、模块化、组件化等技术,全面升级省民政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技术架构,提高平台可靠性、扩展性、灵活性。发挥大数据在海量计算、物联网在智能感知、区块链在可信追溯、5G在高速传输、人工智能在辅助决策等方面优势,找准新技术与各项民政工作的结合点,以技术创新驱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

(二)在线服务惠民工程。

1.加强办事指南标准化建设。按照“最小颗粒度”原则,立足群众办事视角,对民政行政权力事项业务办理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细化梳理,对办事指南各类基础要素进行标准化管理,规范事项名称、编码、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依托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依法依规进行动态管理,推动办事指南部、省、市、县“四级四同”,实现省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2.深化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丰富民政领域不见面审批(服务)场景,加快推动民政服务事项全流程在线化办理,不断提高民政服务事项不见面办理占比。依托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物流快递、电子支付等基础支撑,通过电子证照调用、跨部门信息核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等方式,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减少不必要纸质材料,实现群众办事“零跑动”。

3.推进民政服务跨区域通办。围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尊老金申领、救助申请、婚姻登记等异地办事需求,梳理编制民政服务事项“省内通办”清单,依托省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省民政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推进省内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全国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要求,在“省内通办”基础上,逐步实现长三角“无感漫游”和全国“跨省通办”。

4.开展政务服务一件事联办。坚持用户导向,围绕个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梳理与民政相关联的“一件事”主题和服务场景,推出“婚姻户口生育”“殡葬身后事”“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养老机构开办”“地名审批使用”等“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协同相关部门,做好系统数据对接对连,推动业务流程简化优化,实现“一件事”联办、“一次性”办好,提升服务对象的感受度、便利度和满意度。

5.拓展便民服务移动端应用。推进民政服务“指尖计划”,以民政领域高频事项为重点,梳理适宜移动端查询、预约、办理的业务和流程,从查询精准度、引导便捷度、申报易用度等方面,提升用户体验,充分利用政务服务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多元化渠道,构建江苏民政掌上综合服务旗舰店,推动更多民政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提供“一直在线、贴身随行”的便捷服务。

6.探索个性服务智能化推送。依托政务服务网、移动端、政务服务热线,构建“一键直达”机制,基于语音、文字、图片识别和知识库等技术,提供智能搜索和应答服务,做到群众诉求一键提交、一秒响应。依靠大数据画像和算法分析,识别潜在服务对象和需求,推送关联信息,匹配政策资源,提供主动服务,实现免申即享。依托政务服务“好差评”,主动发掘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热点问题,动态整改优化。

7.实施网上办事无障碍改造。兼顾民政服务对象中的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等特殊人群办事需求,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应用,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互联网、手机的对象网上办事。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相贯通,避免“数字鸿沟”。

(三)数据治理创新工程。

1.建设省级民政数据中台。打造衔接政务服务前台和业务管理后台的重要核心枢纽,对数据采集编目、汇总归集、存储加工、质量监控、可视分析、交换传输等进行集中统一管理,通过公共组件和标准接口,为信息系统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提供有力保障,为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数据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基础支撑,有效提升全省民政大数据的汇、治、用、管水平。

2.加快数据资源归集汇聚。加强全省民政大数据资源体系统一规划,编制民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共享目录、开放目录。构建覆盖各类民政服务对象、工作人员等自然人信息,村(居)委会、社会组织、民政服务机构等法人信息,区划、界线、地名等地理空间信息的民政基础库、业务库、主题库、共享库,做到统一编码、统一标识、一数一源。通过库表、接口等方式,推进全省民政数据全量归集。推进网络版民政事业统计台账系统建设,打通与业务系统数据通道,减少重复录入,确保来源一致、口径一致。强化数据质量评价,建立多元校核机制,不断提高民政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3.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依托省级民政数据中台,健全完善“数据全省集中、实时分类存储、统一共享交换”机制,积极推动省五大基础数据库及共享责任清单所需的民政基础数据、政务服务信息、社会信用信息等由省厅统一推送至省大数据中心、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等,减轻各地重复报送、多头报送负担。依托省大数据中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畅通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级部门及各地数据通道,开展民政信息资源注册、发布、申请、交换、回流、开放等工作。

4.打造民政决策智慧大脑。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海量民政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挖掘,开展多维统计、综合查询、智能分析、监测预警,实现对民政业务的精准管理、实时研判。征集一批民政热点难点问题,汇聚各类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资源,构建主题分析模型,进行测算模拟,辅助科学决策,打造个性化、科学化领导“驾驶舱”,形成基于大数据深度应用的智慧型民政数据生态。

(四)智慧监管赋能工程。

1.构建全域信息感知体系。开发建设民政监管“一大屏”,集成各类民政业务实时数据、监控视频、服务工单、安全预警、应急信息、网络舆情以及跨部门、社会化数据资源,对民政业务发展质态和风险隐患进行全方位感知,通过可视化技术进行全领域、全过程主动监测、自动预警、直观展示。围绕风险管控,强化数据碰撞、关联比对,基于空间地理、人员对象、资金流向等,实现精准定位、动态跟踪,进一步提升问题源头发现能力。

2.建设综合指挥调度中心。依托民政监管“一大屏”,建设省级民政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兼具平战两种应用场景。平时主要受理来自热线、信访、网络等渠道的咨询投诉、应急求助和系统发出的风险预警、跨区域业务协同、评估核查等任务,联动各级民政部门、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等,实现任务分派、接收处置、结果反馈、督查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公共突发事件等战时,满足远程视频、在线会商和应急指挥要求,形成智能感知、快速反应、精准指挥、科学处置的监管应急体系。

3.深化“互联网+监管”应用。全面接入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依托全省监管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全省民政系统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库、监管对象库、执法人员库、监管行为库等,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建设全省民政信用监管系统,推进各级各类民政信用信息有效归集公示,开展联合奖惩应用,实现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养老服务市场主体等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支撑民政信用监管示范创建。

4.推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积极应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系统,鼓励各地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有效整合各类社区服务信息资源,丰富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推动民政“智慧大脑”与“社区微脑”良性互动,做到数据共享互通,最大限度为一线赋能,为基层减负。开展“互联网+社区治理”创新示范,探索“互联网+居民自治”,完善“线上+线下”“网络+网格”治理模式,优化社区便民服务供给,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五)安全保障提升工程。

1.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分级分类数据管理机制,强化数据收集、分析、使用、共享等各环节安全管理,做好网络、应用、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安全防护。落实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在信息共享、系统对接等关键环节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加强日常监测和威胁预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科学应对各类突发情况,提高响应处置能力,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2.健全数据容灾备份机制。推进省级民政数据中心机房转型为容灾备份数据中心,支撑部、省政务云平台民政业务应用数据异地容灾备份。建立可靠的数据容灾备份工作机制,制定数据备份技术规程与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恢复检测,强化容灾备份技术保障与网络安全管理,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完整、准确恢复,实现长期保存和历史数据的归档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民政厅“智慧民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和管理,各级民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参与“智慧民政”建设,督促推进工作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局面。加强对“智慧民政”建设工作考核,与其他民政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二)明确职责分工。“智慧民政”建设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要加强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厅办公室、信息中心负责牵头、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提供技术保障;厅各业务处室要主动参与、提好需求、用好数据、抓好应用、做好条线指导,分步推进,务求实效。各地民政部门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因地制宜,上下联动,精心组织本地信息化配套项目建设,创新开展试点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推动行动计划在本地的落地实施。

(三)完善机制保障。全面落实信息化归口管理和责任制度,统筹省级各条线民政信息化建设资金,加大“智慧民政”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支持民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和持续迭代更新。完善民政信息化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智慧民政”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建立社会评估机制,以社会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导向,着力将“智慧民政”打造成为江苏民政的品牌工程、民心工程。

(四)强化人才支撑。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大信息化机构建设力度,选优配强民政信息化专业队伍,积极培养既精通民政业务又能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综合型人才。将“智慧民政”建设纳入各级民政干部学习培训内容,分级分类做好平台使用、业务办理、技术应用等培训,提高全员“智慧民政”应用意识和能力素养。加强与科研院校、技术单位合作,组建“智慧民政”专家团队,发挥指导、咨询和服务作用。

(五)注重宣传推广。充分利用政务大厅、服务窗口、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广泛宣传“智慧民政”建设新理念、新举措,多形式、多渠道推介“智慧民政”各类应用场景、创新功能、便民应用和惠民成效,定期评选发布全省民政系统“智慧民政”建设创新成果,不断提升“智慧民政”的公众认知度和应用水平,增强民政服务对象的获得感。


附件:1. 江苏省“智慧民政”建设重点项目实施计划.pdf

      2. 江苏省民政一体化综合业务平台整合计划.pdf



关联阅读:

· 图解:打造“智慧民政”,江苏未来三年这样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