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广电】养老服务业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上线”,江苏这么做... | ||
|
||
从1月1日开始,我国养老服务业的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正式实施,对照新的规范,我们身边的养老机构做的怎么样? "九防"标准有效落地 人员设备需管理到位 中午十一点,入住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准时开饭了。根据老人咀嚼、吞咽及消化功能,机构向老人提供普通膳食、流质及半流质膳食,有噎食风险的老人由护理员帮助进食。每天备餐前,后勤人员会再次与护理员确认老人需求。 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后勤主任刘会介绍:“我们这边接触的老人,都是属于一个特殊群体,比如说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各类疾病的老人都有。像有的老人有痛风,不吃豆制品,我们要给他单独配个什么菜来代替这个菜。” 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入住老人告诉记者:“老人的饮食是最重要的。”另一位老人说:“基本来讲,他们(护理员)都掌握到我们(需求)了,哪个吃多,哪个吃少,就这种精神就很不简单。” 正式实施的《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对养老机构的建设、住养老人安全风险评估、"防噎食""防跌倒"等9种"服务防护",以及机构人员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还新增了8项配套实施的行业标准。以食品安全管理为例,记者在机构后厨看到,仓库区、备菜区、烹饪区、面点间等等区域划分明确,鱼类、肉类、蔬菜的清洗池及处理工具,标识明确、杜绝混用。每道菜的留样也严格按照重量不少于200g、留样时间48小时以上执行。面对300多位住养老人的一日三餐,厨房的秩序井然与安全卫生归功于工作人员的职责分明。 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后勤主任刘会说:“一个人负责巡视,每一个开关、燃气、水电(安全),一个就是负责早中晚的消毒工作,这个菜是否变质了,是否清洗到位了,都有一个检查的人。(安全)对于我们养老机构来讲,是一个严上加严的问题。” 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院长易婕说:“他们(机构人员)知道必须按照这个标准,从环境、设施的配备,从人员组织架构,如果这三块都能够做到,我们后面的服务,一定是能够满足老人养老和享老的需求。” 风险评估常态化 服务因人而异安全有保障 在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一位奶奶正在接受安全风险评估。评估项目包括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能力。按照新规范、新标准的指导,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会对老人入住前进行一次评估,入住后每年进行两次动态评估,如果身体、精神有突发情况,会进行紧急评估。 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副院长许俊介绍:“评估给我们减少了很多的纠纷和隐患。因为我们提前发现了老年人的一系列隐患问题之后,提前就会介入,比如说老年人他的肌力不好,我们就会想到他有可能会摔伤;比如说老年人感觉近期有点忘事,我们就想到了可能会有认知功能的改变,会请相应的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以及我们家属的介入。” 标准不仅给养老机构划出了服务的安全"红线",也提出了服务水平提升的方向。目前,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的不少社工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也配备了专业的精神科医生。 江苏超9成机构达标 等级评定推进"高线"发展 记者从江苏省民政厅了解到,《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作为养老服务行业首个国家强制标准,自2020年开始试行。江苏作为参与该规范起草的成员,过去两年里,将规范的落实和强化走在前面。2021年9月,江苏省民政厅制定了《江苏省贯彻<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操作指南》,进一步细化实施细则。目前,全省2241家养老机构中,符合《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的有2041家,达标率91.6%。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叶翔宇介绍:“除了落实国家强制的基本服务规范以外,我们也结合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定位。我们也不断推进养老机构的等级评定,来打造我们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个高线。” 根据《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规定,目前,江苏共有22家养老机构符合五级养老机构标准,有效期三年。 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 打造区域性养老"补齐短板" 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短板,农村敬老院在近几年也开始转型升级,对标《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叶翔宇说:“我们从2013-2016年,有一个三有、三能、六达标的改造,主要是针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我们现在主要是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在硬件软件能力提升两手抓。” 根据2021年10月印发的《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设置指导规范(试行)》,对敬老院的医养职责、医护人员资质、护理型床位占比都有明确要求。"规范"同时要求敬老院要设置能力评估室、公共活动室等涉及医疗、娱乐的保障用房;对居室面积、设施配备标准也提出要求。江苏目标在2022年底,每个县(市、涉农区)至少要有3所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从标准的试行到强制执行,在这两年内,江苏的养老机构也在不断摸索,不仅向标准看齐,也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抓短板的同时,也在推进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