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802/2022-00052 分        类 办理结果公开 社会事务 其他
发布机构 江苏省民政厅 发文日期 2022-06-17
标        题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11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苏民议复〔2022〕15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索  引  号 014000802/2022-00052
分        类 办理结果公开 社会事务 其他
发布机构 江苏省民政厅
发文日期 2022-06-17
标        题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11号建议的答复
文        号 苏民议复〔2022〕15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1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7-11 15:54      浏览次数:    字号:【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011号建议的答复

陈庆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婚俗改革、加强婚姻家庭辅导的建议》收悉,经与省委宣传部、省妇联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民政厅会同省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指导南京市建邺区、东台市、无锡市滨湖区3家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和24家江苏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将婚俗改革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围绕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教等方面,创新工作载体,搭建交流平台,推广试点成果,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拓展婚姻管理服务的广度深度,引导群众革除婚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持续推进婚俗改革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积极落实家庭家教家风工作重点任务。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强村规民约建设 树立诚实守信新风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乡村治理 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意见》《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就抓好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作出制度安排,突出党员干部带头,强化群众自我教育管理,切实对婚姻领域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进行治理。省妇联将“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作为专节纳入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化家庭文明创建行动,选树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教子有方家庭等典型,开展好家庭巡讲、好家训征集活动;大力开展家庭教育服务,2020年试点实施社区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型的“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共建设39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各试点地区通过建立领导机构、压实部门责任、调动多方参与共治等举措统筹推进婚俗改革和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并积极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及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将婚俗礼仪写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二是加强婚姻机关服务能力建设。修订完善《江苏省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巩固和拓展婚姻登记机关行风建设成果,完善软硬件设施、规范办理流程、强化人员管理,着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全省共有74个婚姻登记机构的场地建设条件符合3A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占机构总数的72.5%,婚姻登记机关整体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新建江苏省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共享人口基础数据库、法院判决(调解)离婚、残疾人证等信息,所有婚姻登记窗口统一配备具有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功能的高拍仪,实现人证合一验证、实时电子归档等功能,推动实现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一键式”预约,婚姻文化活动、婚姻登记机构展示“一键式”浏览,机构交通线路、登记办事指南“一键式”查询,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制定《婚姻登记标准化服务手册》《婚姻家庭辅导室服务规范》《婚前辅导教育大纲》等制度规范,提升婚姻登记机关服务队伍能力水平。聘请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和律师等专兼职队伍,为婚姻当事人提供婚前辅导和离婚调解服务。建立特邀颁证员制度,邀请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到婚姻登记处为新人集体颁证,强化结婚登记“仪式感”。

三是扎实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近年来,在民政、妇联等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婚姻登记机关充分借助相关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士的力量,通过部门间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工团队、借力社会组织等方式,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省妇联积极争取将“建设标准化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培训家事调解员”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省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扶持妇女儿童工作专项资金,针对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积极开展省妇女儿童和家庭公益社工服务项目。2022年立项117个,涉及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类有10个。各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扎实开展“普及婚姻家庭知识、化解婚姻家庭矛盾、提供心理和法律援助”等服务,推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信息化、常态化。2021年5月,“江苏102个婚姻登记机关提供免费婚前辅导”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榜,获得1.3亿点击阅读量,网友给予普遍认可和肯定。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就我省婚姻登记机关“婚前辅导服务”做新闻专访。截至2021年底,江苏婚姻家庭辅导覆盖率100%,培训家事调解员23500人次,建成家事调解室1370个,打造集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社会帮扶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自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后,已有11.6万多对申请离婚的夫妻放弃登记,离婚调解成功率40.3%以上。

四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各级民政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做好牵头协调工作,联合当地宣传、法院、妇联等部门共同举办婚姻家庭辅导、集体颁证仪式、集体婚礼等活动,合力推动婚俗改革。各地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合理约定红白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将考察各地是否存在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比富斗阔等不良风气纳入文明城市省级年度测评,以考核为导向促进抓好落实和整改。大力开展优秀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案例征集活动,挖掘、展示、推广一批优秀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各地聚焦解决高额彩礼、攀比炫富、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问题,出台相关指南,对彩礼数量、婚宴水平等列出标准、规模和处罚措施,让群众办事有章可循,引导树立喜事新办、节俭养德的文明新风尚。

五是大力营造婚俗改革浓厚氛围。各地充分利用“5·20”“七夕”等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大力宣传婚姻领域移风易俗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有效引导居民群众自觉践行婚俗改革。充分运用各类媒体以及公益广告、民间文艺、地方戏曲、农村广场文化等形式,广泛传播婚事简办、喜事新办等文明新风,破除婚嫁恶俗、陈规陋习,把婚姻领域移风易俗的要求融入日常生活空间,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教育,形成社会共识。依托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限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低俗婚闹;依托婚姻登记机关颁证服务、婚姻辅导、婚姻文化宣传等提高当事人的婚姻责任感、神圣感和处理婚姻关系的能力;利用室外颁证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集体婚礼,引导当事人婚事新办简办;利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做好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家风家教宣传、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讲好婚姻家庭故事,积极打造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品牌。

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我们推进今后的工作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建议,结合自身职能,在家庭文明建设、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加强婚姻家庭辅导等方面持续发力,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及“两微一端”等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广泛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大力宣传倡导低彩礼、零彩礼等婚事新办事迹和经验做法,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直接面向农民群众的宣传阵地,用群众身边的移风易俗事例教育引导身边人。结合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在“德行天下”栏目推出文明家庭专题节目,挖掘与树立模范婚姻楷模,加强青年正确婚恋观教育,引导更多的人弘扬正确的婚俗理念,让婚姻回归“爱与责任”的本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红黑榜”等作用,强化村(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指导各地加强和改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引导村(居)民针对婚姻领域不正之风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制和约束内容。

二是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建立完善党员干部操办婚嫁事宜报备制度,对党员干部婚事新办、抵制天价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等作出相关规定,发挥好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各级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以及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选树、宣传一批婚事新办、孝亲敬老典型,营造弘扬婚育新风、人情新风的浓厚氛围。开展“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视角下的婚育文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专题调研,继续选树典型家庭,讲好最美家风故事。推广党员干部操办婚事的有关规定要求,选树身边榜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建立正面激励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政策,对在婚俗改革中作出表率的模范家庭和先进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婚俗改革的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会同省有关部门逐项推进2022年度我省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点工作项目,加强与妇联、工会、共青团、关工委以及教育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党政各部门齐抓共建、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继续制播《我们家》电视栏目,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着力点,切实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化家庭教育支持行动,推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打造1000个“三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营造有利于家庭稳定的社会环境。创新开展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挖掘和弘扬传统家风家教家训文化,发挥社区教育作用,深入宣传身边事迹、身边榜样,形成良好的婚姻家庭教育和婚俗改革工作氛围。

四是进一步推动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创新。推动实施《婚姻家庭幸福护航三年行动计划》,搭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婚姻危机干预、离婚冷静期调解、结婚颁证服务、举办现代简约婚礼等护航行动,通过公益创投、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扶持途径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专业人才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婚姻家庭幸福和谐。创新开展结婚颁证服务,建立地方领导、“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名人颁证制度,创新颁证词,定期举办集体颁证活动,增强结婚登记仪式感。积极搭建婚恋交友服务平台,为适婚青年“牵线搭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定期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现代婚礼,倡导和推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婚礼。建好用好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和公益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加强家事调解员队伍建设,积极化解家庭矛盾。持续跟进婚姻家庭辅导公益社工项目,结合专业力量进行精准全程督导,切实提升项目质效。

五是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指导婚俗改革实验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有队伍、有活动、有成效“六有”标准,凝聚起多元参与婚俗改革的合力。坚持把基层群众作为推进婚俗改革的主体力量,积极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婚俗改革,不断增强群众对婚俗改革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为婚俗改革注入持久活力。大力革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增加群众负担、造成无限攀比、低俗繁琐的婚俗观念和礼仪,继承传统婚俗礼仪和文化中有强烈仪式感的部分,强化婚姻家庭伦理观念,保留能够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内容,并注入反映新时代年轻人兴趣和志向的元素,深入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将“治理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务实举措加以大力推进,切实治理农村高额彩礼,明显减轻农民人情支出负担,大力推进婚嫁移风易俗。



              江苏省民政厅

              2022年6月17日



联 系 人:何正标

联系电话:025-83590623

抄    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省政府办公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