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大家好!
欢迎来到“基层民政大家谈”直播间,我是来自如皋市民政局的丁山燕。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扩大服务有效供给,推动“三端”同时发力,构建“苏适养老皋地”》。
如皋素有“长寿之乡”美誉,是江苏乃至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和老年人口较多的县市,2022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1.15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29.7%。叠加老年人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物资保障型”向“服务型、精神文化型”的结构转变,给养老服务供给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困难与机遇共存,庞大的老年群体和迫切的供给需求,为新时代的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党的二十大为养老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划出了重点,我们必须全面贯彻、狠抓落实,紧紧围绕实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目标,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框架,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围绕“苏适养老皋地”建设,分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以调查研究理顺工作思路,迅速把“蒙头转向”转化为“有的放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掌握基层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找准养老服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办法举措。
(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叠加财政保障乏力,面上形势比较严峻。伴随着“1962年至1975年的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开始步入老年,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市老年人平均增长率约为2.8%。同时,独一代的“60后”父母进入老年队列,叠加“独一代”的“50后”老年父母,使“十四五”时期独生子女老年父母数量快速增加,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小型化、少子化态势更趋明显,高龄、失能、失智、空巢老年人数量和比例将大幅提高,对养老、医疗、照护以及精神文化、适老化环境等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三年的疫情和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地方财政明显收紧,给予养老服务保障的资金更趋吃紧,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全面铺摊子、大兴改造提升工程、提高保障水平已难以维系,只能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有效发力。
(二)养老服务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叠加区域发展不均衡,契合度不够。一是养老服务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无论是轻资产、重资产还是轻重资产结合的养老运营模式,在盈利能力上均面临挑战,短期盈利非常有限,尤其是大中型机构因固定成本偏大,盈利表现不容乐观,仅有部分小微型机构依托成本优势和政府补贴可实现微幅盈利。二是养老服务企业定位不清。养老市场缺乏标杆企业,产品服务创新能力、标准化和体系化管理能力受限,市场发展速度较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参与企业众多,供给方尚未明确自身产品和服务定位,核心竞争力界限不清,供给内容同质化程度较高。三是养老服务人员支撑不足。一方面,目前我市失能半失能老人逐年递增,社会普遍缺乏专业性养老护理员;另一方面,因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偏大、工资待遇偏差、晋升空间偏窄、职业风险偏高、社会地位偏低,行业对年轻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人员流失率偏高。四是供给与有效需求存在错位。目前,养老服务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高达50%以上,主要是受付费能力和传统养老观念限制,需求基数的转换比例很低,说明消费需求没有被有效激发。
(三)老年人需求高低迥异,叠加老年人囊中羞涩,个人获得感不够强。从高端看,随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退休金也在逐年增长,拿着高额退休金的这部分群体,对医养结合、养老设施和环境、老年人群益保障等要求越来越高。从中端看,既看不上公办养老机构,又住不起高档的民营养老机构,绝大部分选择居家养老方式,凑合着生活。从兜底保障看,能走能动时跟子侄一起生活,每月的保障资金很难全部用在老人身上,可一旦高龄走不动道了、出现失能失智的情况后,子侄不再愿意赡养,无奈选择进敬老院,这种情况不容忽视。
二、勇于探索,补齐短板,以为民情怀激昂顽强斗志,致力把“蜻蜓点水”转化为“入木三分”
近年来,如皋全力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深耕养老服务改革田,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倾力打造具有长寿之乡特色的“苏适养老皋地”。
(一)支持高端,深化公建民营管理模式。在确保“三个不变、两个不降”(原有单位在编人员性质不变、资产权属产权不变、养老服务性质不变,人员待遇不降、服务质量不降)的前提下,探索公建民营养老运营管理模式,培育了江苏华医大健康集团、江苏颐乐集团、如皋市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如皋申丞护理院、如皋福康护理院等一批本土养老服务企业。截至目前,14家乡镇敬老院,已有7家实现公建民营。如皋申丞护理院是全市首个实行公建民营的机构,园林式环境宜居温馨,康复中心、生活照护区、认知症区、全失能照护区、半失能护理区、健康自理区等功能区完善配套,专业化的医疗、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功能让有高端需求的老年人“悦享”晚年。
(二)聚焦普惠,推动“链式养老”服务延伸。聚焦农村养老设施建而不用、无专人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我市探索新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实践“农村社区嵌入式”养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连锁化社会化运营。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实践,长寿星连锁运行2家农村敬老院、4家农村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16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如皋福康护理院连锁化运行3家养老机构、1家日间照料中心、9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为例,建立了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为20个村居3000多名老人提供能力评估、康复锻炼、精神关爱、助餐服务、老年课堂等服务,打破了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边界。
(三)兜牢底线,利用“小社工”释放大效用。2018年,我市开始推行“互联网+服务”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老人开展上门服务,服务老人数从最初的3000人扩展到目前的7.5万人,占全市老人总数的17.5%;同时,为5000多名老人配备了“呼救通”“智慧养老手环”等智能设备,支持人工呼叫24小时在线。但在实践中发现,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对智能化的认同感和操作能力并不强,仍需要大量的线下服务。为此,我市落实项目资金420多万元,全面推动14个乡镇社工站实体化、项目化运营。社工站动态掌握辖区内空巢独居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细化探访排查、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权益保障等服务内容。为提高服务精准度,社工站按照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和居住环境进行分类,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红色为重点关注人员,每天至少视频探视两次,每周上门服务不少于1次;黄色为一般关注人员,每天至少视频探视一次;绿色为正常探视人员,可相应减少探视频次,每隔两天探视一次。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方式方法、总结工作经验,补齐了养老服务“最后一米”的距离短板。
三、多措并举,小步快跑,以实干之心去除浮躁之意,务求把“精致盆景”转化为“万顷良田”
养老服务工作切忌“三分钟热度”,尤其是在财政资金乏力和群众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小步快跑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市高规格、高标准制定“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力求以规划为引领,构建“苏适养老皋地”,打造全省养老服务品牌。
(一)高点定位,充分调研论证,力求规划更科学。我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提出,将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养老服务质量保证、养老队伍社会认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养老服务要素支撑、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养老服务环境支持等九大体系,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人人可及、普惠均等、主体多元、服务多样、品质优良、监管有力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高端有选择、中端有供给、兜底有保障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为了让规划蓝图真正落地生根,着力补短板、扬优势、创特色,我市适时出台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新建小区和已建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置“碎片化”且利用率不高、无法利用等现实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牵头召开了专题调研论证会,我市在实地勘察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如皋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比较集中的新建住宅小区地块,综合设置功能齐全、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养老床位80-100张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同时结合15分钟生活圈均衡布局,与区域内居家养老服务站形成联动机制。同时形成了民政、住建、行政审批等多部门及时联动机制,在今后规划设计审批新建小区公益性服务用房时,必须选择朝阳、一楼等好的区位,方便老年人出行,充分发挥各类服务用房的使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将养老服务用房、社区服务用房、文体设施用房、物业用房等集中配建在一起,实施“养老+社区+物业+文体”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放开市场,给予政策支持,力促高端有选择。一是优化养老服务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全面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优化政务服务,精简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相关税费优惠,按规定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不动产登记费等方面享受优惠。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全额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减半征收。二是推进养老服务制度化管理。开展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安全评估、职业培训等技术性工作。建立健全“银发顾问”制度,设立一批镇(街道)、社区(村)及专业机构银发顾问站点,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信息获取、权益维护、法律咨询与援助等服务。大力发展为老助老志愿服务,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在自愿的基础上,从事文化和科技知识传播、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等社会活动。三是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发展银发经济,实施“养老服务+行业”,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行业的融合发展,带动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加大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服务、健康旅游与文化等康养项目的招引,鼓励养老养生、医疗康复、精神文化、休闲旅游等一体化发展,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三)构建网络,激发消费动能,力推中端有供给。一是提升医养康养服务能力。深化医养签约合作,完善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规范签订合作协议服务机制。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设,利用现有基层医疗卫生闲置资源,试行扩建一批符合条件的镇级、社区医养康养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鼓励养老机构新增或改造护理型床位。目前,全市39家养老机构中共有8家护理院护理型床位数达6395张。二是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鼓励市属国有企业、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等创新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方便老年人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完善智慧养老服务标准、流程和规范,探索面向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多种应用场景的智慧养老产品,支持发展“智慧养老院”。三是激发养老服务消费动能。大力发展老年用品市场,加强推动老年用品生产开发,重点发展康复辅具、智能穿戴设备、居家养老监护、无障碍科技产品等适老化技术和产品。
(四)强化监管,加大资金投入,力保兜底有保障。一是强化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责。进一步完善城乡特困老人供养服务制度,按照“应保尽保、应养尽养”的原则,对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有集中供养意愿的老年人实现100%供养。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效能,解决困难老年人遭遇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探索建立低收入家庭和低保家庭特殊人员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二是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每年有序实施2-3家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设施改造,全市养老床位从8199张增加到15980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拥有量从25张增加到40张。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对全市217家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了改造提升,达标站点达到321家,占比92.8%。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提升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供养机构建设水平。对国有资产江滨医院老年公寓楼及裙楼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总投资800多万元成功打造了如皋市特困供养人员失能失智照护中心。中心占地20000多平方米,设有护理院、多功能康复训练室、起居功能室、多功能活动厅等,设计床位198张,已累积收治护理全市失能失智特困人员145人。2021-2022年,我市又投资800多万元,将磨头镇敬老院和九华镇敬老院相继改造提升为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供养对象照护中心,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床位220张。三是创新养老服务领域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建立养老服务投诉举报受理平台,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渠道和方式。推广“互联网+监管”,统筹运用养老服务领域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推动相关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纳入信息化监管体系,及时动态更新安全监管状况。
工作是干出来的,成绩是拼出来的。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养老服务工作中的痛点堵点,紧盯改革发展中的沟沟坎坎,紧盯老年人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找准主攻方向,守住一颗“恒心”,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劲和魄力,做实养老服务工作“后半篇文章”。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如皋民政事业发展的各位网友、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在刚刚直播过程中,有部分网友提出了一些问题,我来做个回应。
1.关于我市如何建设乡镇社工站并发挥其作用助力养老服务的问题。
一是强化问题导向。调研中发现我市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委托邻居或近亲属照护,存在照护不到位,甚至被委托对象长期在外务工,照护义务严重缺位。为有效整合资源,切实解决问题。我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支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探索先行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探视照护项目交由各镇(街道)社工站承接,为推动乡镇(街道)社工站实体化运行提供经费支撑。
二是夯实服务阵地。全市14个镇(街道)社工站均打造了集业务接待、个案咨询、功能展示等于一体的80-120平方米的服务场所。为解决社工站运营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连续两年发动3000多人参加社工考试,638人考试获证,为社工专业服务夯实了人才基础。结合社工站服务项目需求,按每6个村配备一名、最低不少于3人的标准,共招聘了55名社工站专职服务人员。2022年8月,全面完成14个社工站的社会服务机构法人注册登记。
三是多元融合助老。为提升探视照护项目服务质量,推动各镇(街道)为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安装高清视频对话系统,极大提高了探视照护的频次和质量。社工站成立以来,累计开展探视照护60000多人次,其中上门探视28305人次,排查发现异常情况123次,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通过上门照护、视频探视、分类服务,实现了对全市4700多名分散供养特困对象“探视全天候、服务全方位”的精准照护,达到了“诉求即时回应、问题即时发现、需求即时解决”的预期目标。
2.关于如何实施今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问题。
遵循依申请设置原则,优先保障高龄、失能半失能、残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遴选了江苏颐乐集团(西片区)和如皋市长寿星养老服务中心(东片区)为两家试点服务机构,参照养老机构的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为80名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照顾服务。主要服务内容涵盖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医疗护理、心理支持、智能设备监测、远程应急响应、家庭照护技能指导等,服务机构须根据老年人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项目清单,每天上门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或每月累计不少于30小时。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欢迎大家到如皋考察指导,参与我市养老事业产业发展!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