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优争一流 救助为民求实效 努力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温度
来源:徐州市贾汪区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3-03-17浏览次数:

去年以来,贾汪区牢固树立救助为民意识,突出精准精细、提前靠前,强化机制创新、能力提升,“信用+社会救助”模式获评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最佳案例。

一、抓实基础工作,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一是扎实做好“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工作。立足不漏一人、不缺一项,严格执行各项救助政策。2022年全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累计保障28506户次、42482人次,累计发放资金2909.3万元;临时救助591户、1032人,发放资金43.4万元。二是全力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逐户逐人排查梳理,确保风险人群见底清零,纳入保障网。全年累计排查六类在保对象11354人、十类风险边缘对象342人,排查发现问题26个,已全部完成整改。需跟踪帮扶的861户(人)重点户(人员)均已确定镇、村两级帮扶责任人,并落实保障措施。三是配齐建强基层救助力量。全区132个村(居)全部建立社会救助点,配备协理员145名,在全市率先完成基层社会救助站点建设及协理员任命工作,社会救助主动发现、一窗协办有了更坚实的抓手。

二、聚力创新实践,推动救助服务提质增效。一是敢首创,构建“信用+救助”体系。通过信用承诺、简化程序方式提高对困难群体救助的应急性、时效性和精准性,形成“一次告知、诚信申请、先办后核、失信惩戒”的“信用+”救助品牌,实现办理救助由“多次跑腿、30个工作日”变为“一次申请、7日办结、应救尽救”的救助机制,年度救助1032人次,实现“雪中送炭”更加便捷高效,经验模式在全市推广。二是重温情,实施精准帮扶行动。积极探索“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机制,建立低收入群体分层分类常态化包挂制度,排定全区44家机关部门、12家属地单位、45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精准帮扶2397户、4556人,通过量化到数、精准到户、关爱到人,每月入户走访一次,用政策排忧解难,用行动温暖民心。三是拓载体,开展民企结亲活动。筛选406家民营企业对接全区1001名困境儿童,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亲帮扶活动,为他们多撑一把幸福“守护伞”,累计捐资捐物折合资金600余万元,为困境儿童购买医疗保险500余份,为其家人提供公益岗位300余个,切实让困境儿童家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强化多元补缺,打造“社工+慈善”特色品牌。一方面,广搭舞台“善”唱戏。认真践行“安老、扶幼、助学、济困”慈善宗旨,2022年累计募集善款313.8万元。统筹开展情暖童心、点燃生命希望、为生命续航、99公益日、退役军人关爱等各类助学、助医、助老、助困慈善救助活动,累计支出资金240.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达8120人次。另一方面,需求导向实做“工”。实行社工站“一镇(街)一特色”示范建设,结合镇域实际梳理群众需求,全力打造“社工+慈善”运营模式,广泛开展面向“老幼困残”群体的救助帮扶和社区居民的服务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达9778人次,全区社工站“救助+”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践行“四敢”精神,坚持能动作为,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更实举措推动社会救助民生兜底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探索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创新救助方式为切入点,持续扩大“信用+社会救助”“民企结亲困境儿童”“科级干部包挂帮扶”“社工+慈善”等特色品牌影响力。二是积极探索完善救助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高数据信息准确性,横向汇聚全区社会救助部门数据信息,纵向加强省市、区、镇社会救助平台对接联网,创新集成多元一体社会救助网络。三是积极探索完善常态帮扶政策。认真总结精准帮扶有效做法,积极借鉴先行地区成功经验,优化细化创新工作举措,千方百计帮助各类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增收,不断提升生活品质,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增色添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