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奋进 攻坚克难 全力推动社会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扬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03-17浏览次数:

民政工作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社会事务是做好民政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扬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抓投入强根基、抓改革激活力、抓服务促提升、抓内涵创品牌,加快健全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奋力推动全市社会事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底线思维,切实加强特殊群体民生保障。坚持把服务保障特殊群体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入、健全机制、凝聚合力,让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一是持续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坚持不懈推动残疾人补贴扩面增效、动态调标、精准管理,逐步推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乡一体、同城同标,不断加大残疾人保障力度。去年,全市为4.67万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3.12亿元,服务总人数、资金总量同比分别增长10.1%、9.6%。二是切实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效能。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快构建以市级救助站为“区域中心站”、县级救助站为“卫星站”的“一心多卫”救助格局,切实做到市县联动、同频共振、合力救助。去年,全市共提供救助服务1003人次,帮助寻亲23人、成功率达100%。三是不断加强精神障碍人员关心关爱。大力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建设,有效链接各方资源,切实搭建起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桥梁。目前全市共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8个,其中省级示范点4个。今年计划新(改、扩)建省级示范点7个,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二、强化高效供给,持续优化民生服务工作体系。坚持把提升民生服务供给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坚持先行先试与打造特色、资源整合与系统提升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民生服务的质量和效能。一是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救助体系。在全省率先制定《公安机关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转介处置工作指引》,深化协同民政、公安、城管、属地政府、社区网格以及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跨专业跨部门协同、多资源聚焦的救助服务模式。二是创造性打造扬州特色街面巡查体系。构建以“自然启动、平战结合、快速反应、联动共治”为特色的街面救助“扬州模式2.0版”,形成以主城区街面救助应急指挥中心为核心,公安、城管及政务服务12345等联动单位为二级发现网络,气象预警、视频巡查、救助指令为三级触发机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N方联动平台的“1+2+3+N”街面救助应急体系。三是全方位健全殡葬设施保障体系。大力推动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将其全部纳入政府指导价范围,由发展改革部门核价,民政、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常态化监督。近三年,我市累计投入6500多万元,新(改、扩)建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34处,新增穴位(格位)7万多个。

三、强化改革创新,积极回应广大群众关切热点。坚持把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根本宗旨,聚焦群众关切、回应社会期盼,在殡葬、婚姻登记管理、婚丧礼俗等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力求新成效。一是全面深化殡葬行业改革。深入推进殡葬行业专项整治,坚决杜绝新增散埋乱葬、豪华墓、“活人墓”、“住宅式”墓地等现象。深化殡葬行业改革发展,切实加强对殡葬车辆、殡葬中介等市场主体的监管执法,加快构建基本殡葬服务托底、综合监管有力、文明生态节地的殡葬服务管理新格局。二是持续推进婚姻登记管理改革。大力推动结婚“一件事”改革,逐步实现结婚登记“跨省通办”、离婚登记“全省通办”,去年全市完成跨区结婚登记办理1557对。拓展延伸服务链条,常态化开展婚姻危机干预和疏导,去年开展家庭辅导2290人次,挽救300多对危机婚姻。三是大力推动婚丧礼俗改革。印发《扬州市支持婚俗改革工作责任措施清单》,建立管用有效的婚俗改革工作机制。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等多措并举,不断传承发扬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全面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绿色低碳祭扫,连续5年举办生态葬集中安放仪式,切实做到“绿色殡葬”。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座谈会精神,特别是方伟副省长的讲话要求,以民政爱民的初心、敢抓敢为的作风、守正创新的举措,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兜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全力推动扬州社会事务工作走在前列,为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扬州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