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联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来源:苏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03-17浏览次数:

近年来,苏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把“五社联动”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一体谋划、一体推动,促进社会组织、志愿力量、社区平台等各方主体有效发挥各自功能,探索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一、在优化社区治理体系上探索求进。去年以来,对全市村(社区)规模和服务治理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出台《苏州市调整优化社区规模工作方案》,对常住人口5000户、1.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社区进行渐进式拆分优化,进一步合理划分基层治理单元。目前,全市已拆分大型社区59个、增设社区62个,今年计划还将拆分约30个大型社区。同时,全面加强职工集中住宿区社区化管理,将集中住宿区建设管理纳入城乡规划建设总体布局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改善提升集中住宿的硬件设施及配套标准,提升居住品质;设立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阵地,围绕入住职工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将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送到外来劳动者身边;加强智慧智能设备的应用、创新自治模式、加强应急和安全管理,提升新市民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上改革创新。聚焦促进共同富裕,2022年累计引导13家社会组织投入资金788.36万元,开展帮扶项目36个,受益人数达3.7万人。举办2022长三角社会组织协同发展苏州大会,协同搭建“招才引智、供需对接、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社会组织交流平台。出台《苏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办法》,2万余家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协商、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助力乡村振兴。全市集中挂牌产业创新集群建设25个细分领域行业协会(联合会),集聚上市公司173家、龙头企业141家、专精特新企业221家、高新技术企业885家,助力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三、在汇聚慈善志愿力量上深耕细作。出台发展“社区慈善基金”行动方案,全市97个镇(街道)、881个村(社区)均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引导6098万元慈善资金下沉,开展“兑现微心愿”“春风送岗”“助力疫情防控”等项目,涵盖扶老、帮困、助残、村居环境改善等多个领域,畅通了慈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开展“慈善同心·志愿同行”活动,以福彩公益金的“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源的“大集合”。近两年,全市在疫情防控、生态环境保护、社区治理、困难群众服务保障等领域,精准设计和实施68个富有特色的项目,累计引导社会资金近千万元,推动慈善与志愿服务力量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在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上多措并举。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行准入管理、员额管控、待遇保障、发展激励等八项举措,解决困扰基层队伍建设发展的瓶颈难题。大力实施“社工+”战略,深入推进强导向、强运行、强体系、强融合、强品牌的“五强”基层社会工作站建设,努力把基层社会工作站打造成“五社联动”的枢纽平台,带动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触角向基层拓展。目前,全市持证社工2.1万人,建成基层社工站99个、社工室2172个,实现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大力开展“支部建在站上”专项行动,实现基层社工站党的组织全覆盖。组建“驻站社工”+“外派社工”基层民政服务队伍,累计引入“驻站社工”397名、“外派社工”828名,带动慈善资源、社会组织、志愿力量等要素充分涌动。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深入系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特别是方伟副省长讲话要求,发扬优势,查摆不足,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建设,推动基层社工站建设与管理、公益创投、社区服务社会化、社区公益基金管理、困境儿童服务成效评估等标准研制,争取形成更多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进一步做实精细化服务,持续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档升级,落实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持续加大社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与养老服务供给;进一步加强项目化管理,制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库的管理办法,引导购买主体从民生需求出发,设计和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推动形成分层次、分领域按需购买的供给机制,实现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统筹谋划、动态监管、规范管理;进一步推动智慧化发展,围绕丰富服务事项、畅通民主协商、提升社工能力、推动资源共享等重点领域,创新拓展为老、为小、为困、为残等智慧社区应用场景,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