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报】打造高品质生活,江苏奋力推进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走在前——江苏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比全国高8123元 | |||||||
| |||||||
江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兴办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月26日上午,江苏举行“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发布会——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专场,用一个个数字呈现江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的优异成果。 富民增收 上半年居民人均收入27795元,较全国平均水平高8123元 “今年上半年55件民生实事项目实现‘进度过半、任务过半’,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成效。”发布会上,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王荣飞介绍民生保障相关情况。 富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他提到,近年,江苏省发改委促进全省居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如,2022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979元,位居全国第四,同比增长5.0%,较2020年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1,居全国前列。在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居民人均收入27795元,较全国平均水平高8123元,同比增长5.6%。 在推动自主创业,释放财富创造潜力方面,江苏254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吸纳3万多家中小微企业入驻,解决就业近80万人。聚焦缩小收入差距,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方面,2022年,16家示范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产值分别为249.05亿元、342.15亿元、463.34亿元,带动农民就业约60万人。 “民政答卷” 保障低收入人口97.7万人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赵庭朴介绍了江苏交出的一份温暖厚实的“民政答卷”。 江苏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创新服务。全省共登记各类社会组织8.4万个,社区社会组织14.1万家,总数全国第一。这些社会组织和9.98万名持证专业社会工作者、11万支志愿服务队伍、2200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社区一线,为居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差别化的社区服务。 切实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截至6月底,全省共保障低收入人口97.7万人,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823元。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87.34万残疾人。近三年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9万人次,帮助长期滞留人员寻亲成功1383人。在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方面,五年来全省累计接受慈善捐赠283亿元,社会组织累计实施各类帮扶项目7593个、33.17亿元,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努力推进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全省共建成养老床位68.3万张,建有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320万老年人接受专业化居家上门服务,累计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万户。高龄老年人尊老金和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护理补贴惠及300余万老年人。连续11年举办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共有4.05万家与养老相关的企业,总量全国最多。 我省将51.97万名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孤儿保障标准位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施行以来全省共办理跨区域婚姻登记19万对,让群众不再“为爱奔波”。 推动就业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2.4万人,占全国总量1/10以上 就业和社会保障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介绍,江苏联动开展“创响江苏”就业公共服务系列活动,创新打造“就在江苏”智慧就业云平台、“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线上线下就业公共服务品牌,建好用好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为超480万城乡劳动者提供优质就业公共服务,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推动近140亿元稳岗和就业补贴资金直达惠企、直补到人,保持全省就业局势平稳向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2.4万人,同比增长4%、占全国总量1/10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月均值控制在4.7%的较低水平,低于全国0.6个百分点。 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期间特别强调“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江苏一方面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综合施策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聚焦聚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另一方面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实际工作成效助力我省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住房保障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去年底江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74.4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市民、青年人涌向城市。发布会上,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范信芳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2021年至2023年6月底,两年多的时间,全省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9.02万套(间),基本建成19.03万套(间),已交付出租使用11.06万套(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取得初步成效。 江苏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指导各市科学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58万套,数量名列全国第三,其中苏州、南京两个外来人口最多的大城市分别为20万套和15套,占全省60%。 护航健康 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江苏省卫健委副主任张金宏介绍,这些年来,江苏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方便百姓家门口看病就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省建有乡镇卫生院945家、村卫生室14750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73家,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在15分钟内就能到达最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家门口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全省已建成省社区医院343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200个、甲级村卫生室529个。已建成的省社区医院,院均面积1万平方米、开设床位92张、建有2个以上基层特色科室,诊疗病种达150种以上。 持续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2022年底,全省建成1100个基层特色科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特色科室的比例达到53%。近五年来,江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42万名基层急需紧缺医学人才;面向高校招录9182名农村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面向基层遴选8500人次省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建成117家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每年培训基层全科医生、护理、乡村医生三类人员3万人次以上。 全省组建7000多个巡诊服务团队,按照每月至少2次的要求为村民提供常见病诊疗、健康宣教、重点人群健康指导等服务,巡诊服务覆盖到所有行政村。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