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慈善事业是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救助制度和兜底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实现社会第三次分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些为促进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无锡自古享有“至德名邦”美誉,以义庄文化为代表的公益慈善文化在全国有重要影响,近代无锡民族工商业者兴办的民间公益慈善事业更是影响深远。近年来,无锡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法依规、稳步推进无锡慈善事业发展,秉承优良传统,扎根慈善沃土,全面打造“善者无疆,大爱锡城”慈善品牌,聚焦困难群体、聚焦急难愁盼、聚焦共同富裕, 通过发展慈善信托、推广社区基金、创新活动形式等多维并举开创慈善事业新格局。无锡已连续五届荣获“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奖”;慈福民生系列保险、九如城养老抗疫志愿服务团队分获第十、十一届“中华慈善奖”;累计获“江苏慈善奖”奖项54个,其中在去年第六届“江苏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中获得11个奖项,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三;2022年开展首届“无锡慈善奖”评选活动,76个捐赠企业、爱心个人、慈善组织、慈善项目荣获奖项。无锡市慈善总会先后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透明慈善卓越组织”“5A社会组织”等称号。
一、“五个注重”推动慈善赋能
我局将公益慈善事业作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重要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公众、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慈善。截至目前,我市今年已累计募集资金超3.84亿元。
1、注重创新激发慈善活力。近两年来,我市在慈善活动方面突破了多个“首次”。一是开展2022年无锡市第一届“无锡慈善奖”评选。选树出了一批慈善企业、个人、组织和项目等,全面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全市多家企业(单位)、组织与个人踊跃参与,最终以市政府名义发文授予76个捐赠企业、爱心个人、慈善组织、慈善项目等第一届“无锡慈善奖”称号,有力增强了无锡慈善工作反馈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慈善氛围。二是举办2023年首届“无锡慈善晚会”,14个专项慈善公益爱心基金集中发布,总规模近1.992亿元,161家爱心企业捐赠善款总计近1.49亿元,现场发布首批百个慈善项目,善款资助预计1.3亿元,精准设计项目加大对临时生活困难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针对性帮扶力度。三是举办首届无锡“慈善嘉年华”系列活动,通过创新捐赠模式,捐时间、捐资源、捐专业等行为打开慈善模式“新玩法”,引领慈善行为“新风尚”,推动“全民参与、全民慈善”。先后开展了慈善公益徒步,筹集项目捐款30余万元;公益市集引导善捐平台捐款2000 多笔;试点餐饮行业“消费捐”,下一步在梁溪区逐步推开。截至目前,已汇聚2万余名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惠及困难老人、困境儿童、环卫人员、建筑工人等特殊群体2000余人。
2、注重慈善市场化效应。一是慈善信托进一步发力。我市成功实践“慈善+金融”模式,2022年实现了慈善信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已成功设立“华若中慈善信托”“崇军关爱基金慈善信托”“无锡助医助学慈善信托”等4个慈善信托,并在我局完成备案工作,资金总规模超9000万元,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华若中慈善信托”和“无锡市崇军关爱基金慈善信托”是我市首单慈善信托和全省首单以关心关爱退役军人为内容的慈善信托,“无锡助医助学慈善信托”资金将重点用于助学、助医等领域,促进无锡卫生医疗、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近期,无锡已完成碳普惠绿色发展公益慈善信托的签约,也是我市“慈善公益+绿色低碳”的新实践。二是基金捐赠模式进一步创新。积极引导市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推动基金捐赠模式创新,推动江苏长电科技公司出资1亿元购买专属慈善理财产品,捐赠部分理财收益计1500万元设立“长电科技环保与健康慈善基金”,定向资助5个现代公益慈善项目,成为我市首个通过融合“慈善+财富管理”新型捐赠模式设立的慈善基金;推动无锡物业行业领军企业怡庭物业公司捐赠500万元设立“怡庭悦老慈善基金”,成功打造无锡首个“慈善+行业组织”捐赠模式样板,并同步启动实施物业行业员工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为高龄老人发放智能手环等项目,带动物业服务行业和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三是社区基金进一步壮大。出台《关于实施“五大行动”深化“五社联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方案》,深化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机制,积极推动依托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助推社区治理工作,有力推动社区基金破土而出。今年,我局在推动有条件社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社区基金,目前社区基金已累计达到212个,引导慈善资金6179万元。
3、注重联动构建慈善格局。一是纵向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慈善网络体系。增强慈善总会、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之间的联络和协作,夯实慈善网络和慈善根基,更好的服务受助对象。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构建市、区级层面的慈善总会、基金会,乡镇 (街道) 已成立 67 个慈善组织,村 (社区)已建成647 个慈善工作站,计划明年努力实现全覆盖。二是横向融合慈善会、基金会和志愿服务力量。依托“江苏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公益项目与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为构建大慈善格局提供平台支撑,截至目前,我市共发布救助帮扶、扶贫减贫、关爱特殊人群等慈善公益项目1200余个,招募志愿者6万多人次。宜兴市慈善会的湖㳇镇养老服务项目,资金依托尊老敬老基金会等基金会,服务团队由退休教师、工人、农民和社会青年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是慈善会、基金会和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的成功示范。
4、注重精准提升帮扶成效。一是“雪中送炭”靶向帮扶。与锡商公益基金会合作大力发展儿童福利服务保障,打造“物质+服务”综合保障模式,今年已形成“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成长关爱项目”等3个儿童福利类慈善项目落地执行,有力实现了特殊群体点单、政府制单、社会慈善力量接单的模式,强化了供需对接机制。开展让困难家庭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上海优质医疗资源的“心手相连·锡沪慈善双诊行”系列服务活动,15个项目累计资助款物249.67万元,受益群众将达2万人次。深化“无锡市关爱妇女儿童慈善公益基金”“助医助学基金”等,帮扶困境妇女儿童、无锡籍困难工科大学生、为特定老年人提供肿瘤免费检测。积极推广锡山区“特困帮扶基金会”救助支出型深度贫困家庭成功经验,发动慈善组织提高救助精准度和救助力度。二是“自我造血”提升效能。打造“筑梦护航”“幸福到家”两大品牌,实施“慈善助残幸福快车”项目,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家门口创业场所;实施“特校毕业生就业赋能”项目帮助残疾学生就业;策划推出“电商筑梦计划”项目,为残疾人开展专业培训、赠送电商设备等,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自强自立。三是“共同利益”携手拓展。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开展为对口帮扶地区儿童进行先心病筛查与就诊救助、百名乡村医生技能培训、“心连心,共成长”乡村教师赋能培训等项目;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推进实施口袋公园、美丽河湖建设和增强青少年长江环境保护意识的“自然笔记”系列活动等项目。
5、注重营造扬善行善良好氛围。一是成立无锡慈善文化研究院。今年我市依托江南大学建立无锡首个慈善文化研究院,打造理论研究新阵地,聚焦慈善文化、慈善责任和无锡慈善探索实践等开展研究,围绕《国际慈善文化与中国慈善文化的比较研究——以无锡为例》等课题进行集中调研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委书记在阶段性成果上作肯定性批示。二是构建宣传教育新基地。今年建成启用无锡慈善大讲堂,内设慈善讲堂、慈善书屋、慈善荣誉馆、慈善捐赠场景等,并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文化传播、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爱心捐赠、联动合作的作用,进一步讲好慈善故事,培育慈善意识。三是拓展扬善促善新载体。按照标准化、统一化、网络化要求对全市慈善捐赠场景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制定慈善文化进校园行动方案,广泛开展乐善好施、扶贫帮困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导青少年积极向善向上,进一步培植青少年学生慈善基因。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我市慈善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内慈善事业发展高标杆相比较,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大慈善格局还需进一步构建,全市慈善工作整合力度还不够,政府部门与慈善系统联动机制需进一步加强,各类慈善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度还需提升。慈善品牌效应还需进一步凸显,慈善文化传承力量尚显不足,社会慈善氛围还需进一步浓厚,“人人可慈善、行行可慈善”的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慈善载体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承载故土乡愁与慈善记忆的实物载体有待修缮,慈善传承体系需要做实,暂未形成古今交汇、新旧互哺可全面呈现和记录的慈善载体。慈善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慈善组织、资金的监管手段还较单一,捐赠人受助人的反馈机制还不够健全。
接下来,我局会进一步调动慈善资源、汇聚慈善力量、打造慈善品牌、发挥慈善作用,不断促进我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先行先试的慈善工作无锡经验、无锡样本。
三、多措并举点燃慈善新引擎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党对慈善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慈善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扩大慈善工作领域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度,确保慈善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工作。从严抓好慈善组织中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党建强、慈善红”的浓厚氛围。着力培育各级各类慈善组织,推动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支持互联网型、联合型、行业性慈善组织承接政府委托或转移的职能。
二是积极研究创制政策意见。一是研究创制慈善信托政策意见。我局高度重视慈善信托工作发展,近期,协调市政府办牵头发改等有关单位将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调研我市慈善信托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工作建议。接下来,我局会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资产、不同类型产业慈善信托介入方式,拓展慈善信托来源渠道,制定慈善信托政策意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信托。二是研究创制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办法。我局会同市慈善总会、无锡慈善文化研究院就社区慈善基金进行充分研究并创制社区慈善基金管理相关办法,形成完善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社区治理、支持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发展,确保基金运行的合法、规范、高效。
三是构建慈善联合组织。积极筹备成立全市慈善联合会,由市慈善总会牵头,加强各市(县)区慈善会、基金会、公益组织间的融合互助,开展相应的业务交流、资源推广、行业自律、权益维护、理论研究等工作,通过行业组织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慈善活动,促进第三次分配健康发展,推进慈善行业的规范化、法治化和专业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成果共享,构建一起干的大慈善工作格局,推动行业交流和能力建设,促进慈善组织在资金募集、志愿者动员、项目实施等方面深度合作,更好的对临时生活困难群众、特殊困难群体等群体给予针对性帮扶,更好的服务受助对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四是拓宽慈善参与渠道。一是注重项目引导。关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内容,找准和满足困难群体不断变化的慈善需求,精心设计慈善项目,完善项目发布、征集、孵化、资助等流程,建立健全以政府帮扶为主导、慈善救助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机制。以项目化方式动员社会组织搭建广告资源供需平台、动员爱心企业搭建实物资源供需平台、动员有专长的志愿者搭建时间资源供需平台,充分发挥公益爱心桥梁作用。二是注重公益营销。以慈善商店场景捐、慈善超市、爱心徒步、跨年爱心直播等方式进一步助推消费时尚中的慈善元素,扩大慈善文化的社会渗透力,培育一批潜在捐赠者,践行“消费即慈善”的创新理念,营造城市慈善气氛,使企业通过慈善公益事业拓展更多商业机会,激发“善经济”活力,打造“善”产业之路。三是注重网络捐款。继续优化“无锡善捐”平台,加强数字技术与慈善公益事业深度融合,优化完善集机构入驻、项目发布、网络募捐、信息披露等功能为一体,整合全市慈善资源和社会资本和爱心力量,提高慈善的便利度、精准度,实现“指尖上的慈善”,打造人人可参与、事事可追踪的公益新形态,让慈善管理更智能、慈善服务更智慧、慈善行动更有效。
五是擦亮城市慈善名片。一是筹建慈善博物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已会同我局和锡山区等相关单位进行了多次研究会商,通过调研交流、参观考察、专家研讨等方式加快推进,并依托无锡慈善研究院加强研究对外宣传上的慈善元素,打造全市范围内的著名慈善遗存建筑,以期通过“点—线—面”的方式,形成无锡“馆—古镇—城市”的整体形态。二是打造慈善品牌。围绕“善者无疆,大爱锡城”品牌组织系列慈善项目,链接各方慈善资源,对接匹配供给与需求,在“中华慈善日”来临之际,开展“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主题活动,精心打造“人间慈话”慈善系列活动,造浓慈善嘉年华升级版热度。三是构建慈善宣传矩阵。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加强“无锡慈善奖”后续传播影响力。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使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借助政务大厅、城市地标、公共交通、广场公园、银行网点等公共场所开展慈善宣传,将慈善理念和慈善信息嵌入文娱活动和体育赛事等活动中。同时,培育“优秀慈善课程”,将慈善文化编入校本教材;培育“优秀慈善实践”,组织青少年学生立足校内、走向社会开展结对公益陪伴和乐善志愿服务等活动。
六是构建慈善监管体系。加强慈善组织安全防范工作,引导慈善组织把握正确导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特别是意识形态风险方面紧盯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动态梳理排查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化解,促进慈善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政府监管。推动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参与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活动加强指导和监管。严格执行慈善组织年报制度,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加强对慈善组织及其活动的监督检查,提升对慈善组织抽查检查的频次和密度,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二是加强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公众以及媒体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进行监督,进一步畅通以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为主的投诉举报渠道,加大社会对慈善组织监督力度。三是加大评选激励力度。加强对慈善贡献者和践行者的精神激励,注意评选激励程序的公开透明,确保慈善评选对象经得起社会公众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