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江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有甜头有奔头有劲头 | |||||||
| |||||||
在江苏省推进“十四五”时期“苏适养老”品牌建设进程中,在一幕幕全流程养老服务场景中,活跃着一大批养老护理员、老年社会工作者、能力评估师、医务工作者、康复师、适老化改造师、营养师等的身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为老年人提供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成为“苏适养老”蓝图中一道亮丽风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因为江苏省接连推出的养老服务人才政策切实有效,才让养老服务岗位上的人们坚定理想、敬业奉献。 机构养老服务场景 ● 厨师长王伟 (江苏省老年公寓) “餐饮部所有业务由我把关,入口的东西,一定不能出错。”每天早晨7点,王伟就来到江苏省老年公寓厨房,先查看早餐准备情况,再进入库房核对午餐菜品,备菜间、灶前、老人桌前,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此前,王伟在饭店工作,看到老年公寓招聘,他决定来试试。“我喜欢这里的工作氛围,不浮躁,根据老人口味、身体状况、季节变换等专心研究餐品,保障营养和品质。”每月轮休6天、每天工作7小时,王伟觉得工作和生活都能很好地平衡。 此外,单位为其缴纳五险一金,逢年过节工会有慰问,只要努力工作,不用担心下岗,这让王伟吃了一颗定心丸。提到未来,王伟笑着说:“我认定了这份工作,希望老人们身体健康,单位发展越来越好,如果工资能涨点就更好了。” ● 护理员张敏 (江苏省老年公寓) 1992年出生的张敏,一毕业就来到了江苏省老年公寓从事护理工作,一转眼已经10年,从一线养老护理员到楼栋管理员,她与3名伙伴挑起了照护38位老人的担子。 一线服务工作很琐碎,早班从6:30开始,查房、送餐、测量体温血压、发放报纸……一上岗,张敏就忙得脚不沾地,对于身体风险较高的老人,还要定期上门宣教,虽然忙碌,但每项工作都得心应手。 刚参加工作时,身边人会讲,“工资太少了。”“为什么要去照顾老人?”但是坚持下来后,她觉得一切都有意义,“跟老人和同事们相处久了,感觉就像家人一样,单位每月都会进行业务培训,无论从情感还是个人提升方面,都很有成就感。” 张敏目前是技师职业等级,在听说江苏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时,她很兴奋:“这是对我们职业的认可,在这个有温度的行业里,工作感觉更有动力了。”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金佳慧(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 今年35岁、有着护士专业背景的金佳慧,已经在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工作了13年,从一线干起,历任楼层管理员、护理部主任、副院长,一路走来,福利院的老人们见证了她的成长。 每天早晨7:00,金佳慧便开始忙碌,走访老人、开晨会、制订工作计划、餐饮安排……工作内容虽多,但她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她的工作中,老年人能力评估尤为重要。据她介绍,通过对老人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况、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评估,确定老年人服务等级,才能制订服务计划,并安排合适的护理员进行照护,从见到老人到老人入住,评估内容有200余项之多,“只有仔细、严格地评估,才能为老人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景 ●护理员刘小菲(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1996年出生的刘小菲,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后,便留在一家养老机构做护理员。她细心、周到的服务让老人们赞不绝口。今年4月,机构因运营问题闭门歇业,18位老人找到她,“你去哪里,我们跟着你。” “不能辜负老人的信任。”刘小菲开始了寻找之路,价格优不优、环境好不好、饭菜香不香、地段是否方便,找寻十几家机构后,她最终选择了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里房间大、设施齐全、布局温馨、餐食可口,很适合老年人。”刘小菲与18位老人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 目前,刘小菲是中心3楼的楼层主管,中心负责人已为她规划好了职业发展路径。一心一意照顾好老人,干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刘小菲正向未来一步步迈进。 ●社工耿彤彤 (太仓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轮值总干事) 2012年,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耿彤彤,前往广东一家社区服务机构做社工,2015年,听闻师姐孙陈号召,便来到了太仓。 让耿彤彤意外的是,太仓虽是一座县级市,但社工起步早、发展快,政府支持力度也大。“机构里大家经常在一起碰撞火花,有意思、有朝气。民政局领导经常来找我们聊工作、谈心,只要政府重视,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对老人进行评估、向社工派单、入户调查、链接资源、开展社工督导……从一名普通社工,成长为中心轮值总干事,从助理社工师到高级社工师,耿彤彤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2017年,耿彤彤当选为太仓市政协委员,还相继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百名社工人物、苏州市社会工作人才先锋代表等荣誉。对于未来,耿彤彤信心满满。 ●医疗护理员董艳萍 (江苏居家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2018年,董燕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我主要为老人上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固定服务6位重度、中度失能老人,按日程表排开,每天服务4位,每位老人服务时长2小时。” 每天早晨8点开始,为老人换尿布、翻身、洗澡、喂药……看着瘫痪在床的老人们通过自己的服务变得干净整洁、精神良好,董艳萍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医疗护理师的工作要求更专业。资格考试培训30余项内容,喂药、注射胰岛素、测血糖、更换尿管、急救等医疗服务内容占了一半,技术熟练了,服务老人更加得心应手。 董艳萍表示,对目前的收入待遇她很满意,除基本工资和绩效外,公司为员工设立了爱心公益金,提供健康关怀、大病帮扶、高温补贴、电动车被盗补助等一系列福利,她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份工作虽辛苦,但总要有人去做。” ●院长徐小燕(苏州市姑苏区居家乐西大街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43岁的徐小燕转行到养老服务业不足2年的时间,在江苏居家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完善的培训体系下快速成长,取得养老护理员中级证书。在日间照料中心工作1年多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内部选聘,今年7月晋升为姑苏区居家乐西大街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院长,该中心除了具备日间照料中心功能,还设置了一个拥有10张床位的社区嵌入式小微公寓,徐小燕带领一个8人团队负责整体运营。 企业完善的内训体系、开放的选聘成长机制让她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充满信心。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她喜欢居家乐这种学习型企业提供的各类培训学习机会,让自己不断充实、不断探索,争取实现更大的价值。 ●适老化改造专员曾志峰 (江苏居家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2022年,曾志峰从一家智能产品销售公司来到江苏居家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成了一名适老化改造专员。 还记得为一位农村老年人上门改造,看着老人破旧、杂乱的房屋,曾志峰被深深触动了。他和团队为老人翻新了房屋、改造了厨房、安装了马桶,还去村委会为老人申请了一部空调,“就是想让老人过得舒适、便利、安全一些。” 虽然入行仅有一年多,但曾志峰早已成了适老化改造的专家。上门看一眼老人的房间,与老人聊一聊天,他便能初步判断出适老化改造的方向;了解基本的养老服务政策,发现有老人符合却没有享受的,他便成了政策宣讲员;为了让自己更专业,闲暇时间,他就去康复辅具展示厅、老博会等转转看看,不断积累经验。 ●话务员华志芳(江苏居家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阿姨好,这里是居家乐,明天在家吗,我安排工作人员上门为您服务。”华志芳每天都通过电话为老人和服务人员“牵线搭桥”。 综合电话沟通情况,华志芳要为服务人员安排好工作时间表,服务结束后要进行回访,同时根据量表对服务情况进行打分。每天她接打电话近300个,“跟老人说话吐字要清晰,语调要柔和,更要细心、耐心。”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0年,她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 让华志芳感动的是企业的温情。她是单亲妈妈,孩子读书时花费较大,居家乐成立的“金秋助学”基金,为她补贴了部分开销;公司还设立了“特别委屈奖”,100元的金额虽然不多,但让她的心里很暖。在华志芳看来,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才能把员工凝聚在一起,为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农村养老服务场景 ●护理员杜美红(新沂市塔山养老康复中心) “在外打工辛苦不说,还顾不上家里,不如去旁边的养老院工作。”进入养老行业,是杜美红和邻居闲聊时的决定。 下定决心,杜美红没有着急应聘,她先来到人民医院住院部,从护工做起。“医院有系统的上岗培训,先学了技术,服务老人才更有底气。”“偷师学艺”后,她便进入养老行业。 每天5点起床,忙好家里事务,杜美红便来到养老院,为老人洗脸洗手、更换衣物、整理房间、送餐喂饭……工作虽然辛苦,但她很喜欢,“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好,这份工作我能干得了、能干好,这种感觉很好。” 今年55岁的杜美红,在养老院已经工作了2年,她告诉记者:“这里都是本乡本土的老人,相处久了,跟自家老人没什么区别,只要我能干得动、他们需要我,我就不会离开。” ●医生徐贵永(新沂市钟吾养老服务中心) 2020年,56岁的徐贵永从乡镇医院退休后,选择来到养老机构,他说:“年轻时工作忙,对父母有亏欠,现在父母不在了,想把这份亏欠弥补回来。” 徐贵永所在的钟吾养老服务中心是医养结合机构。“在养老机构工作,不像在医院,不能在诊室里等老人来,而是要把服务送到老人床边。”他告诉记者,这里的老人年纪偏大、基础病多、突发事件多,因此责任更大,“虽然很辛苦,但每天看到老人们健康快乐地生活,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 对于工资待遇,徐贵永坦言,“如果去私立医院,会比现在高很多,但在这儿收获的满足感,在哪都比不了,我要尽心尽力,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康复师晁天成(新沂市钟吾养老服务中心) 2021年,从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毕业后,24岁的晁天成选择来到新沂市钟吾养老服务中心做一名康复治疗师。在他看来,“老年人基础病多,要为每位老年人制订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对我来说是积累经验的过程。” 走进康复治疗室,一块白板上面记录了晁天成一天的工作任务,从9:00到17:00,7位老人的康复计划把一整天塞得满满当当。他告诉记者,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过程,量表评估—开具医嘱—病人沟通—开始治疗,过程中还要根据老人恢复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很多老人通过康复治疗可以恢复身体机体,但很多人没有重视起来。”晁天成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老人重视康复治疗。对未来,晁天成表示:“努力让老人幸福快乐,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就是最重要的事。”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