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大家好!欢迎来到“基层民政大家谈”直播间,我是新沂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 陆宝芹。
坚持“五个聚焦” 奋力担当作为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既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也是托起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板块”。近年来,新沂市民政局紧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按照“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促稳定”的总体思路,努力把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找准基层民政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定位”
从党和国家全局看,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民政工作提出新要求。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工作。今年7月,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又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总书记还有许多关于民政工作直接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重要文件,都对民政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所以说,做好民政工作就是讲政治,要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到位。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看,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增速也在放缓。民政部门资金有限、力量有限、条件有限,但人民群众对民政服务的需求和期待持续增长,民生托底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社会领域加速变革,新旧矛盾交织叠加,社会诉求复杂多样,人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网络舆论与行为的影响日渐加深,社会问题的关联性、敏感性和复杂性不断加深,民政工作面临形势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矛盾的突出性前所未有,都给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从民政的职能定位看,民政部门承担着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其中,基本民生保障事关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和监护等最底线的生存权益;基层社会治理事关社会治理的区域范围、基本组织形式等,在社会治理中起着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基本社会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周期中最基本的环节,涉及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可以说,全社会最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在民政,最基层的社会治理平台在民政,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在民政,最广泛的社会力量也在民政,民政工作做好了,可以有效发挥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减压阀”作用,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和增进民生福祉。
二、针对民政工作面临新问题,拿稳县级民政破解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难题 “金钥匙”
“高质量发展”是热词,涵盖民政事业各个方面,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和精彩,又面临困难与问题。作为基层民政部门,要敢于直面困难,善于迎接挑战,在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困局、突破瓶颈、破解难题上下功夫,争做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推动者。做好民政工作,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紧扣中心大局。这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关键。要提高站位、放大格局、开阔视野,跳出民政看民政,站在全局谋民政,围绕中心抓民政,把民政工作融入到党委、政府中心大局谋划。比如,围绕促进共同富裕,努力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围绕乡村振兴,大力推动殡葬改革,做好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等等,确保民政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民政工作任务繁重,点多线长面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突出重点、瞄准难点,坚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把工作重点放到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要事上来,放到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难事急事上来,抓大带小、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民政各领域工作。比如,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最关注的重点问题,民政部门就要做好低保扩围增效文章,确保兜住兜牢底线。
三要勇于创新探索。创新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好民政工作,要善于找准结合点、切入点、突破口,创新方法和手段,把难点变亮点。近年来,我们在推动农村养老方面积极创新,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破解农村敬老院发展难题,实现了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在殡葬改革、移风易俗上创新,解决群众丧葬负担过重问题,获批省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在地名管理服务上创新,解决了地名分散化、碎片化、标志设置不规范等问题,获批省“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
四要善于借势借力。做好民政工作不能仅限于调动民政部门的资源、手段和对象,要善于整合资源,借助外力。一方面借助党委政府的力量推动工作,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全力抓好党委、政府关于民政领域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部门力量推动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的各类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如救助联席会议、殡葬改革联席会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等,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凝聚工作合力。
五要厚植为民情怀。民政工作的理念就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民政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困难群众当亲人,关注他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让民政党员干部的心与困难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从与困难群众日常心灵感应中,获取解决问题之道。
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实践,争当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排头兵”
近年来,新沂民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遵循,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质效提升年”工作主题,按照省厅市局的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抓好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凝心聚力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争做示范。
(一)聚焦老有所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亮品牌”。一是推动区域养老服务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全省率先推动区域养老服务改革,投资2亿余元,在全市规划建设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5.73万平米,总床位2300余张,走出一条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助推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新路径,形成农村养老“新沂模式”,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今年4月,“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座谈会”在新沂召开,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给予新沂“有特色、高质量、可持续”评价。目前,全市有入住意愿和失能半失能特困对象实现100%入住,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床位使用率超过70%,同时将优质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社区中,为周边社区高龄独居、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家庭床位、康复护理、助餐助浴、文化娱乐等服务,形成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4家被评定为“四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不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投入,积极构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市级层面,由国有平台公司投资9000多万元,在风景秀丽的马陵山脚下,建设一所满足社会中高端养老需求的康养中心,今年10月份将投入使用;镇级层面,充分利用原农村敬老院设施、镇卫生院闲置床位,建设镇级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和老年护理院,满足社会老人就近照护需求;村(社区)层面,利用配建的小区养老用房及其他村社区闲置用房,建设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村互助养老睦邻点等,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500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提升普惠养老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创新拓展普惠性养老服务项目,投入500余万元,对900余户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建成家庭照护床位600张,培训养老服务人才1200余人;投入1000余万元,为全市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和空巢独居等困难老年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为3000余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办理了长护险,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二)聚焦幼有所护,撑起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伞”。一是搭好“组织构架”。认真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牵头职责,市镇两级全部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推进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六位一体”工作格局。建立1处市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8处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未保机构实现全覆盖。配备18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284名村(居)儿童主任,探索“专业社工+儿童主任”服务模式,积极开展未保队伍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保护水平,形成市(部门)、镇(街道)、村(居)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二是建强“前沿阵地”。推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优化提质,推行18个镇街“社工站+未保站+家庭教育指导站”三站融合服务模式,发挥9个省级“儿童关爱之家”作用,引导专业机构和专业社工力量,扩大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范围,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常态化走访探视、日常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护航儿童健康成长,提升政府购买服务质效。三是聚力“春雨润苗”。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关爱”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定期开展谈心走访、心理辅导、法治教育等精准帮扶工作,确保困境儿童“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拓展“线上+线下”服务,依托 12345 政务服务热线,设立“儿童救助专席”,全面做好涉未成年人保护事项受理和转介救助工作。开展“党员爱心妈妈托起朝阳”护童行动,427名爱心妈妈与困境儿童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实施“梦想小屋”项目,为126名困境儿童建设梦想小屋。实施“12355心阳光”项目,组建15人家教讲师团走进乡镇、社区、企业,开展家庭教育巡讲活动,累计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自我保护等活动40余场,覆盖人次达3万人。
(三)聚焦弱有所扶,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织密网”。 一是构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形成分层分类阶梯递进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划出兜底保障群体和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群体及因病、因灾、因意外致困群体“三个救助圈层”,分别给予基本生活、专项和急难救助,形成“资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最大化的满足医疗、住房、教育、急难等不同救助需求。二是创新诚信互助救助模式。全面推行“信用+救助”,简化申办流程,优化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审批时间缩短至7天,提高救助时效。大力实施以村民医疗救助为重点的群众互助金、以“救急难”为主要内容的村居互助会、以“掌上办”为主要手段的群众互助APP的“三大互助”救助工程,有效化解因灾因病因意外致贫返贫难题,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去年以来,累计办理诚信救助1210人,筹集互助资金650万元。三是积极推动低保扩围增效。深入开展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排查,综合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加强与人社、医保、乡村振兴局等部门间数据信息比对,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今年以来,新增办理低保317户,特困292户,临时救助493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5亿元,为2783名困难老年人办理长护险,为217户低收入群体改造危房。市政府出台《新沂市特殊困难群体“春风行动”实施方案》,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住房、就业、教育、就医等问题。市财政设立500万元大病救助专项资金,对罹患重病的困难家庭实施再救助。
(四)聚焦群有所治,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强机制”。一是推进“三化建设”,提升“微治理”能力。阵地建设标准化。市委、市政府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1号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237个,村部面积全部达到600平米以上。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均达1000平方米以上,并设置若干“睦邻点”“服务站”,形成“一居多站(点)”城市社区服务治理架构。群众议事民主化。打造8个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示范点,完成8个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行“村民小组自治”“居住小区自治”等微治理方式,持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推进基层治理多维创新。服务治理信息化。建成以“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网格化社会治理智能应用”两个平台为支撑,“政务、公共、便民”三项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智慧型社区平台,嵌入19个模块167个便民服务事项,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妥善解决”的便捷高效治理与服务体系。二是规范“四会运行”,打通“群治理”经脉。创新构建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村(居)务公开标准化监督和村(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常态化联动,扩大全过程人民民主,规范“四会”运行模式,全市285个村(居)全部组建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广泛吸纳辖区人大代表、老党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参与乡村治理,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经脉”,有效提升了乡村善治水平。三是创新“五社联动”,打造“融治理”品牌。创新“五社联动”机制,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一批“乡村治理、救助帮扶、民主协商”等“融治理”品牌。马陵山镇高原村创新使用“一薄一册三榜”,成为首届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棋盘镇毛林村按照“红黄绿”为弱势群体“把脉开方”,让识别更有精度、救助更有温度、帮扶更有速度;新安街道春华社区通过“老友议事会”机制,创出新沂“首个老旧小区改造样板”。去年以来,新沂通过公益微创投带动,实施“民政资金微实事”项目50余个,基层社会治理走在苏北前列。
(五)聚焦逝有所安,树立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殡葬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编制完成《新沂市殡葬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共规划殡葬服务设施49处,总占地面积1847.27亩;规划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10处,占地面积221.05 亩。投入建设资金1.16亿元,建成18处镇级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实现镇级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安放设施“全覆盖”。投资1.3亿元,按照二级馆标准,建设一处多功能现代化殡仪馆,占地107亩,建筑面积1.68万平米,年底前将投入使用,同时配套建设1处城市公益性公墓,切实解决“葬有去处”问题。二是重拳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提升“满意度”。成立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专班,设立散埋乱葬和违规墓地整治、殡葬服务市场整治、殡葬车辆整治、宣传引导、督导督查、综合协调6个工作组,制定《全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文件,累计改造“老林地”40多处,平迁散坟4万余个,整治殡仪服务市场秩序,规范41辆社会殡仪车辆备案登记和51家丧葬用品店经营,殡葬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30%以上。三是推进省丧葬礼俗改革试点打造“新样板”。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新沂市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细化9大类21项目标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坚持“节约用地、文明生态、滚动发展”原则,探索公益性公墓建设新模式,完成省级为民办实事提档升级工程项目7个,打造“公园化”墓园。加强“智慧殡葬”建设,推进殡葬信息化网络平台应用,创新殡葬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线上咨询、预约预订、业务办理、网上祭奠、远程告别等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更加透明、高效、惠民的殡葬服务。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全市284村(居)将丧葬礼俗改革理念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充分发挥村居红白理事会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播放文明殡葬“小喇叭”、“微视频”,发放《殡葬移风易俗倡议书》5万余份,加大融媒体平台宣传,引导全社会弘扬厚养礼葬、节地生态、文明殡葬新风尚。
直播间网友提问
一、提问:陆局长您好,您刚才提到在特困群体排查整治中新沂市开展了“春风行动”,请问推进成效如何?
陆局:去年,在特殊困难群体“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中,围绕解决特困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开展了“春风行动”。一是困难老年人照护。对低保家庭中空巢独居、失能失智、重度残疾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中心的,按照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市财政予以补差。二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对困难家庭危房进行改造,在上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由市镇两级财政进行托底。三是事实孤儿认定。配合公安机关查询父母情况,联合法院对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撤销其监护权。 对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弃养、失联的儿童,无法提供失联证明或判决书,采取个人承诺、邻里证明、村居证实、镇街核验、民政部门确认等方式获取佐证材料,由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集体会商的方式进行认定。四是困境儿童心理疏导。通过政府购买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每月不低于2次给予心理疏导、精神关爱。五是困难群众大病救助。设立“大病救助专项资金”500万元,对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难家庭,医疗费用在各类医保报销、大病医疗救助、其他社会救助后,个人自费部分再进行救助。六是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建设,有效扩大服务精神障碍患者群体覆盖面。去年以来,累计126名低保家庭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补贴享受集中照护服务;为420户低收入群体改造危房;11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通过变更监护人方式纳入保障;投入200万元为困境儿童开展“心理疏导、精神关爱”等服务;对50名困难群众实施大病救助100余万元;新建2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
二、提问:陆局长您好,您刚才提到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创新使用“一薄一册三榜”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请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陆局:一簿,即“孝恩簿”,用来记载村民敬老孝亲点点滴滴,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弘扬厚养礼葬新风尚,杜绝“不恩不孝、大操大办”现象。一册,即“雷锋手册”,引导村民学雷锋,将“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村训落实到行动中,让更多村民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提升了乡村善治水平。三榜,即“好人榜、乡贤榜、秀才榜”,让乡村文明蔚然成风。一是好人榜,把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写入村规民约。二是乡贤榜,让回乡老干部老有所想、老能发光、老有所乐。三是秀才榜,新考上本科的大学生用秀才榜的形式张贴出来,激励村里的孩子奋发图强,让高原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学生村。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高原的家风、民风和村风,带来了家庭和睦、村民和谐、治理和顺,也将高原村推进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