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发布会
时间:2024-10-28 地点:省民政厅三楼视频会议室 人员: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邱泽森,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陈德宝,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凤友,省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副处长姜晓健,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朱晓文,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杨立美,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叶翔宇,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社会新闻部主任王晓映
发布会实录

杨立美(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为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我省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从2009年开始,每年敬老月期间,我们都会发布我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今天,省民政厅、省老龄办联合省发改委、省司法厅、省卫健委、省医保局、新华日报社举行发布会,发布2024《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

省民政厅副厅长、省老龄办常务副主任 邱泽森;

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  陈德宝;

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李凤友;

省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副处长 姜晓健;

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 朱晓文

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 叶翔宇。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社会新闻部主任 王晓映

首先,请大家观看江苏老龄事业发展宣传片。

现在,请邱泽森厅长介绍我省老龄事业发展有关情况。

邱泽森(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为了全面、客观地呈现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省老龄办已连续16年联合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对全省老龄事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每年举行新闻发布会面向全社会公布。今天,我们依照惯例,继续在“敬老月”里发布全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首先,我代表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全省老龄事业发展的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的《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包含全省、包括13个设区市人口老龄化状况与老龄事业发展情况,以及涉老重要文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示范机构名单,也汇集了“幸福老年环省行”全媒体新闻行动专题报道和老年精神关爱项目报道,同时,附录了全省老年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护理院、五级养老机构、老年大学名录。希望对大家全面了解江苏老龄事业状况有所帮助。

下面,简要介绍全省人口老龄化状况以及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一、2023年全省人口老龄化状况

截至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11万人(其中,自然增长-23万,机械增长34万)。值得我们格外关注的是,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89万人(首次突破2000万),占常住人口的24.5%,高于全国(21.1%)3.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73万人,占比18.4%,高于全国(15.4%)3个百分点。

如从户籍人口角度看,老龄化程度更高,截至2023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850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4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9.6%。

分析全省老年人口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2023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全省老年人口总量迅速增长,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较上年同期增加115万人,增量首次突破100万人。

在老年人快速增加的同时,人口出生率却在持续下降。据统计,从2016年至2019年,江苏常住人口出生人数开始呈持续小幅下降态势,但每年仍保持在70万人以上,然而,2020年以后,开始大幅下降,2020年跌破60万、下降到56.4万;2021年跌破50万、降到47.98万;2022年继续降到44.5万,2023年降到40.9万,连续三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2021年我省人口自然增产率为-1.12‰,2022年为-1.81‰,2023年为-2.7‰)。全省老龄化伴随少子化的趋势日益凸显。

二是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化特征明显。从常住人口上衡量,苏中、苏北地区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苏南地区。国际通行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称之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称之为中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1%,称之为重度老龄化社会。2023年末,全省13个设区市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首次全部超过14%(苏州2022年为13.80%、2023年为14.31%),全部进入中度以上老龄化社会。其中,占比超过21%的4个,分别是南通市25.22%、泰州市24.38%、盐城市22.86%、扬州市22.47%,这4个市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而苏州市为全省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市。苏州常住人口数量在江苏最多,达到1295.8万人,而户籍人口只有786.7万人,这说明苏州这些年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年轻人口。

三是老年人口抚养比逐步提高。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为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是指常住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周岁)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龄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近三年,我省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从2021年末的5806万人,下降到2023年末的5796万人,减少10万人;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2021年末的1450万人,上升到2023年末的1573万人,增加123万人;老年人口抚养比从2021年末的24.97%,上升到2023年末的27.14%(高出全国4.64个百分点),上升2.17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反映了社会老龄化的程度加深,意味着每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更多的老年人,对全省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低龄活力老人社会参与需求强烈。从2023年末各年龄段的老年人口变化上看,全省60-69岁户籍老年人口1030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50.41%。老年人口的增长仍以低龄老人为主,意味着老年再就业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这些低龄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良好,有参与社会的强烈需求。2023年末全省60-69岁低龄老人就业率为30.41%。总体来看,老年人就业的机会有所增加,自身养老的经济能力在不断增强,日益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

二、2023年以来全省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省委省政府对老龄工作高度重视,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老龄事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全方位、多维度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提质增效,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持续提升全省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调整江苏省企业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并平稳实施。统筹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全省1051万人,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至人均208元/月,高于同期国家标准一倍以上。积极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全省企业年金职工账户数为79.7万人,资金规模866.46亿元,资金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苏州先行开展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21家具有首批开办资格的商业银行已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缴费人数40.28万户,累计缴存金额8.65亿元。积极发展商业养老年金保险,2023年全省63家人身保险公司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103.18亿元。加快建构多层次医疗保障,截至2023年末,全省基本医保参保人数8133.34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省人大颁发《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纳入医疗保障体系进行法治化推进,全省提前实现长护险制度所有设区市全覆盖。全省25万名低保家庭老年人、18.5万名城乡特困老年人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

二是养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发展,持续将养老服务纳入年度民生实事。2023年度省政府13类55件民生实事里,共有8项涉及养老事业。全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监管效能等措施,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效。省财政下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9.6亿元,加快推进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养老机构平稳运营。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有在业养老机构2235家,设置机构床位40.8万张;累计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万户;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运营各类老年人助餐点8000多家,为330万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强化居住区配套规划建设,2023年全省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98.6%。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开展首批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打通养老服务职业上升通道,破解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瓶颈,成为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突破。

三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加快完善从老年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医院、护理院到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接续性服务。全年优化提升30家护理院、新增24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新增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20家。广泛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不断改善老年人就医流程,提升老年人就医体验。

尤其是出台《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作为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开展的基层卫生立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老年护理、医养结合等服务。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8%以上,高于国家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医养结合服务,实现医养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规范签约率达95%;建成“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869家。支持全省105家互联网医院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病人提供“互联网+”门诊医疗服务,并将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方便老年人远程高效就医问诊。

四是银发经济产业加快布局。前瞻性开展“江苏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对策研究”,举办“江苏省银发经济创新发展研讨会”,摸排发展基础、理清重点领域、探索发展路径。持续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2023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771万元。扎实组织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积极做好银企对接,全省共有11家普惠养老机构获得1.13亿元低息贷款支持。加快智慧养老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养老场景中的应用。全省50项产品(服务)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9家单位入选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支持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精算定价等方面专业优势,通过“保险+养老社区”模式提供养老服务。截至2023年末,保险机构在江苏已建成养老社区4个,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床位超过3000张。首次将养老和银发经济相关展会纳入贸易促进计划,推动加强全省养老和银发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五是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弘扬孝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用心用情构建老年友好环境。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开展积极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2023年全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17个,惠及居民约50.2万户,完成加装并投入使用的电梯1708部。全省成功创建55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数量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全省6个社区被国家命名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数量在全国各省位居第二,社区老年宜居程度大幅提升。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2023年末全省共培训老年人56.7万人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做实老年精神关爱工作,办好江苏省老年春节联欢会、老年人体育节、老年书画摄影展、老年大学合唱汇演、老年太极健身推广展演等品牌活动,以及“首届江苏省企业退休人员诗词大会”,为全省老年人打造老有所乐的平台。省人大颁布《关于促进老年学习的决定》,以人大作出重大事项决定的形式,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老年学习工作,此举为全国首创。加大老年人法律援助力度,2023年全省共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8889件,有效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我省2023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有关情况。今后,我们将继续定期发布有关工作进展,让更多公众了解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也真诚地欢迎媒体界的朋友一如既往做好宣传引导,讲好老龄故事、传播老龄声音、传递老年人心声、传播党委政府关心关爱,携手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全民行动,为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汇聚广泛力量!

杨立美(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接下来,请新华日报社王晓映主任介绍“幸福老年环省行”全媒体新闻行动情况。

王晓映(新华日报社全媒体社会新闻部主任):各位领导、朋友们,上午好!秋风起,菊桂香,我们喜迎全国第十五个敬老月。很荣幸能代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来参加《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年)》发布会,向发布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幸福老年环省行”全媒体行动的有关情况。

今年全国“敬老月”的活动主题为“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江苏是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间最早、速度最快、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且老龄化同时兼具少子老龄化、高龄老龄化、空巢老龄化等特征。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全省2089万老人提供养老多元选择倡导积极健康的老龄观,打造“苏适养老”品牌,江苏各级老龄工作部门作了很多创新探索。

深入宣传好这些创新探索,有利于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今年7月10日,省民政厅和新华日报社联合启动了“幸福老年环省行”全媒体新闻行动,由新华日报派出13路全媒体报道组,冒着高温出征。在近3个月时间里,报社相关采访部门的记者数十人次,深入到13个设区市的城市社区食堂、养老机构、乡村助老食堂等采访调研,以鲜活的语言、敏锐的观察、理性的总结,形成了13篇设区市通讯稿+13篇视频,并以1篇全省层面的综合通讯收尾,总结行动,立体化讲述各地老龄事业发展成就,全方位感知“苏适养老”的江苏高度、速度与温度,多维度描绘“苏适养老”的江苏画卷。

今天的发布会,既是一段行动的成绩总结,更是一个新的合作起点。在之前的采访中,我们的记者发现,采访到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江苏各地还有很多有示范引领意义的“苏适养老”经验典型没有被“打捞”、挖掘出来。接下来,我们将用新一轮的幸福老年全媒体行动,持续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宣传,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舆论合力和思想合力,助推全社会都来关注江苏老龄事业,宣传江苏老龄事业,服务江苏老龄事业,为江苏老龄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白居易有一首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以此来颂扬老年人的乐观、智慧与从容。苏轼也有一首千古名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衣之暖、食之丰、住之安、行之便,全方位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不仅是社会文明璀璨进步的鲜明旗帜,更是构筑和谐家园、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坚实基石。让我们携手并肩,用爱与责任去编织一张覆盖全社会的温情之网,共同助力江苏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让更多的“白头翁入少年场”的美好画面能照进现实,让许许多多的“老夫都能来聊发少年狂”,让江苏每一位老年人的生活都散发着幸福与安详的光芒。

再次祝福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杨立美(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媒体朋友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下面开始提问。

记者提问:你好,我是中国新闻社的记者,我关注到省政府刚刚印发了《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请问省发改委,江苏银发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对于发展银发经济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打算?

陈德宝(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今年1月,国务院以国办1号文形式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就发展银发经济提出26条政策措施。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并将发展银发经济列入省委深改委年度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上半年,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银发经济发展调研,除实地考察外还面向社会征求典型案例。通过调研总体判断,依托于庞大的老年群体及其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根植于强大的产业发展基础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我省健康养老服务业、老年产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基础厚实,服务和产品供给逐渐丰富,市场主体蓬勃涌现,创新活力持续激发,部分领域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比如,从养老服务业看,全省养老机构中70%以上为社会力量建设或运营,已经培育出一些全国连锁的企业;从老年产品制造业看,仅今年工信部公布的《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中,江苏有36个产品入选,数量占全国13%,涌现了一批知名品牌和适老产品;从产业集聚看,南京的养老服务业、无锡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常州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泰州的大健康产业等,都形成了一定的集聚度和规模效益。可以说,银发经济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群体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也日益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生成、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9月初,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目标,明确3个重点领域、10个发展方向、6项具体行动和8个方面政策措施(可概括为“31068”政策体系)。近期,还印发了重点任务分工。下一步,省发改委将会同省工信厅、民政厅、卫健委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在坚持强化老龄事业、做好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的同时,加快发展老年产品制造业、提升发展养老服务业、培育发展抗衰老产业,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性需求。具体抓好“几个一批”:比如,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示范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江苏精品”知名品牌,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培育一批银发经济特色园区,推动各地依托社区、机构等建设一批老年产品和服务的展示体验中心,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等等。目标是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着力打造国内一流银发经济发展高地,让老年群体共享发展成果、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杨立美(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谢谢陈处长!下面,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你好,我是新华日报记者,我们知道,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请问江苏在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叶翔宇(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技能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作为“苏适养老”服务品牌建设的“强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省民政厅印发《江苏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常态化开展养老护理员轮训,打造专业化护理员队伍,“十四五”以来已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近50万人次。将“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列入各级民生实事项目。省市县三级按规定举办养老护理专项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先后承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我省均取得良好成绩。二是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民政部与省政府建立部省合作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项目,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2021-2024年共招收本科生651人、研究生91人。深化养老服务领域产教融合,培育一批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示范激励效应。三是创设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制定出台《江苏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设初级、中级、副高级三个层次,打通养老护理职业上升通道,2023年全省累计325人获得养老护理职称。落实差异化奖补政策,对于同时通过养老护理员认定并获评职称的人员,适当上浮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标准。四是完善待遇保障措施。出台人才队伍建设专项政策,对持证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和学历入职奖励,“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补贴资金5000余万元。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展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风采和良好形象,提升行业凝聚力。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持续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一是能力素质再提升。省级牵头开展四级以上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技师技能培训。指导设区市和县(市、区)根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江苏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加强一线服务人员实操技能训练、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员培养培训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二是发展机制再健全。完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定机制,努力实现人人持证、技能过硬。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施,提升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技能水平。探索建立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鼓励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设置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优化职业技能晋升通道,推动专业人才适应市场需求。三是队伍建设再规范。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培树诚信经营、爱岗敬业、技能突出、尊老爱老的行业先进典型,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欺老虐老、非法集资诈骗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关注从业人员心理健康,适时加强情绪疏导和心理干预,营造良好从业就业环境。

杨立美(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谢谢叶处长!下面,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你好,我是现代快报记者,请问省司法厅在老年人法律维权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服务举措? 

李凤友(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感谢您的提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省老年人法律服务有关工作情况。

我省司法行政部门一直将老年人作为重点服务群体,积极践行尊老、爱老、助老、护老的传统美德,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调解等多类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6353件,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6万余人次,公证行业服务老年人累计5万人次,涉及赡养、继承、事故伤害等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多个方面,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服务供给方面,围绕老年人法律服务需求,对高龄、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群体申请法律援助的,取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限制,进一步放宽老年人法律援助条件。对80岁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遗赠扶养协议公证免收公证费,缩短老年人办理委托、遗嘱等公证事项的时限,等等。

在提升服务便捷性方面,扎实办好法律援助和远程公证两件省政府民生实事,实施“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覆盖提升工程”,推动法律援助服务全面延伸至村(社区)。通过远程办证、蹲点办证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公证服务。畅通老年人“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预约和上门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全省共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1443个、联络点18333个,站点覆盖率达到92.7%;建成远程公证服务点793个,覆盖全省65%的镇街道地域范围。

此外,省司法厅还将开展老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八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在“法润江苏”普法平台开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普法专栏,组织20余万名“法律明白人”开展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制作民法典动漫、“法律明白人”普法微视频等100余部,推动形成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杨立美(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谢谢叶处长!下面,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你好,我是新华网记者,健康是广大老年人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请问近年来我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什么样的进展?

姜晓健(省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副处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我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是推进力度明显增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健康工作,每年都将老龄健康相关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连续四年将老年医学科和护理院建设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老龄健康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我委指导各地通过新建、转型和挂牌等形式加快老年医院建设,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和有条件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护理院,全力构建从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到康复医院、护理院、医养结合机构的接续性老年医疗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二级及以上老年医院80家,护理院420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97%。其中,护理院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数量占全国总数1/3以上,居全国第一。我们还实施了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占比达到36.9%。全省超过2/3的县(市、区)开展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超过2万张。

三是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我们每年组织老年医学科和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务人员参加全国老年医学人才专项培训,培训总人次全国最多。创新设立省级老年健康科研专项,重点面向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医务人员,给予课题经费补助,已累计资助课题项目520个,助推老年医学学科加快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举办省级老年综合评估技能竞赛和省级老年口腔健康技能大赛,通过技能竞赛夯实老龄健康从业人员理论基础,提高临床操作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提升老年疾病防治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护理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进一步完善家庭病床政策,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

杨立美(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谢谢叶处长!下面,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你好,我是省广电总台记者,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49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8亿,已惠及258万失能人员。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近期国家层面也在抓紧部署相关工作,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请问:作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我省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在全省推进建立制度有什么打算?

朱晓文(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感谢您的提问。建立长护险制度是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和发展需要,经过长期酝酿、充分研究、审慎决策作出的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紧迫问题,通过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推行长护险,逐步满足包括广大老年失能人员的长期照护需求。2023年、2024年,连续2年将长护险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高位推动,到2023年10月,全省13个市都已开展了制度建设,率先实现长护险制度全覆盖。截止今年9月,全省长护险参保人数达6270万,占常住人口的73.5%,2016年以来累计60多万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过110亿元。 

我省作为率先探索试点、制度全面覆盖的省份,各地积极创新、大胆实践,主要取得以下三个方面成效:

一是在制度层面,初步构建了长护险制度框架。作为社会保险中的“第六险”,参照现行社会保险法规制度,按照独立险种、独立设计、独立推进的思路建立健全长护险制度体系。在保障范围上,坚持城乡统筹,将全体职工和城乡居民同步纳入长护险覆盖范围,在优先保障重度失能人员基础上,部分地区将保障对象扩大到中度失能和失智人员;在筹资机制上,坚持稳健合理,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医保基金划转、社会捐助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实现个人、社会和政府责任共担;在待遇保障上,坚持公平适度,按照国家要求,待遇保障从低水平起步,根据失能等级、护理需求、服务方式等确定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对符合规定的护理费用,基金支付比例控制在70%左右;在服务管理上,坚持规范高效,立足社会化服务保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探索“政府主导、商保公司经办、护理机构服务”的良性发展之路,创新经办服务管理体系。

二是在保障层面,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负担。我省重度失能人员中,待遇最高的年减负近3万元(徐州市,82元*365天),既保障了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护理和医疗服务,又减轻了其家庭经济及事务性负担,明显提升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逐步缓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问题。与此同时,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庭和谐,推进传统美德和公序良俗的传承,试点改革得到了人民群众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三是在产业层面,有力促进了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长护险制度在增强失能人员护理服务可及性的同时,为养老服务业、健康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吸引就业困难劳动力投身护理服务行业,形成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省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已达2814家,相关护理床位超过9.4万张,从业人员超过6.5万人。

当前我省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为进一步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我们将坚决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精神,按照国家顶层设计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完善制度,根据国家统一建立制度的工作部署,着力解决短板弱项,研究建立适合省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制度覆盖面,让更多失能人员享受改革红利。二是统一标准,健全全省统一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包括机构、人员、项目等管理在内的支付管理体系。三是注重监管,探索建立基金预算及财务管理制度、基金综合监督管理体系、项目价格监测评价体系等。四是提升服务,加快经办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规范全省统一经办服务管理等。

杨立美(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媒体朋友们,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大家的共同愿望。就在本月9号,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强调要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我们将坚决落实好总书记回信精神,始终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广大老年朋友的所思所盼,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老龄工作,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老年朋友安享健康幸福晚年提供有力保障。

真诚地希望媒体朋友们继续关心和支持江苏省老龄事业的发展。

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