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目前,全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工作蓬勃开展,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可喜局面,且发展势头强劲,形式喜人。社区建设为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扩大城市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形势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和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大了工作力度,工作进展迅速,城市社区建设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形成了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大中城市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建设由点到面发展,全面推进的热潮已在全国兴起。中办发[2000]23号文件下发后,吹响了推进社区建设的序幕。各地以贯彻落实为契机,掀起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召开会议,统一思想,部署任务;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社区建设五年发展计划,把社区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目前,全国社区建设呈现出由点到面发展,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又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的良好态势。二是示范活动深入开展,社区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根据民政部下发的《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及标准,各地积极开展了创建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有一些省份相继制定了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在社区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拓展社区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尤其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率先行动,均提出了“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区”的响亮口号。许多城市召开了创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动员大会,书记,市长亲自讲话,并将这一目标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有的城市还将争创活动的任务具体化,把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目前,全国已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三是社区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城市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地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都紧紧抓住社区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管理体制。目前,在部分城市的社区规模调整工作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各地逐步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培育和发展了社区中介组织。社区自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在城市基层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此外,各级政府加大了社区基层建设的投入,通过政策扶持、多渠道筹措资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等多种办法,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办公经费、工作人员补贴等问题。有的城市逐步建设了区、街、局三级社区服务网络,推进社区服务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社区服务的整体水平。四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动社区建设的氛围已初步形成。社区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人大和政协的建议案、提案显著增多。政府各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其中,社区为老“星光计划”、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计划生育、社区教育、社区就业、社区物业管理、社区治安等工作,制订了相应管理措施。各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社区建设的宣传。现在,许多城市从市政府到居委会,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都对社区和社区建设有了较多的了解和熟悉,对搞好社区建设有了共识,许多同志还对社区建设的深层次问题有多研究。有的城市上上下下已形成了一股“社区热”,社区建设正在成为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已形成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一年来,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开展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上,都不断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体现了社区建设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居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从而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二是扩大了基层民主,增强了社区居委会的自治能力和凝聚力。在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社区干部,评议社区工作和参与社区事务,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信任感,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不断完善,社区的凝聚力空前提高。三是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维护了城市社会稳定。通过社区建设,社区的功能得到强化,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基层管理力量不断加强。市场经济形势下纪念品城市管理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在社区内得到了较好落实,使城市基层的社会矛盾趋于平缓,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安和城市社会的稳定。四是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程序,促进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社区建设项目丰富,内容多样,特别是随着各地创建示范城、示范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基层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社区风气明显好转,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已逐渐成为风尚,安下祥和、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氛围在社区中进一步形成,居民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建设意识显著增强。五是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树立了基层政府为群众服务的良好形象。
??城市社区建设之所以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取得显著成效,其主要原因:一是党委和政府领导的推动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及社区内的组织成员密切协作,相互配合,达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切实帮助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了领导的推动力作用。特别是在社区建设的初始阶段,党委的统一领导,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显得尤为重要。二是社区建设工作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所决定。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已成为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社区建设作为一种新城市基层管理的社区式模式,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三是社区建设在满足广大需求方面发挥了作用。社区建设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把社区建设作为自己的事业,变“政府号召居民参与”为“居民主动参与”,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社区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从全国总的情况看,社区建设在推进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凝聚力不够,社区自治功能有待完善。现在,尽管许多地方已经进行了社区体制改革,调整了社区居委会的辖区规模,建立了新的社区组织,但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志愿者人数少,中介组织不健全,居民和驻区单位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社区凝聚力不够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较为突出。因此,这讴还没有真正实现居民自治。
??(二)社区关系不顺,部门之间缺乏合力。在推进社区建设中,包括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部门与部门的关系,社区内部各种组织的相互关系都有待理顺。在一些地方,城市基层政府对社区居委会会不是给予“指导、帮助和支持”,而是把社区居委会当作街道办事处的下属机构,经常下达指令性行政任务,许多不仅有具体指标,还有各种考核、奖惩,有的还要签定责任书。有的地方社区物业管理与社区居委会混为一体,或者用物业管理机构替代居委会,或者是经常扯皮,发生冲突。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社区建设各自为政,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还有一些交叉、重复的职能和推诿、扯皮行为,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形成合力。
??(三)政府转变职能不能到位,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尽管一些地方在政府转变职能上做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城市的市、区政府转变职能,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思想也很明确,但因为涉及到部门利益或具体问题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较大阻力,很难见效。目前,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一些政府部门把本属于自身的工作任务给社区居委会,还热衷到社区设机构、挂牌子。这种行政倾向,使社区居委会不堪重负。很多居委会反映,其工作任务80%以上是政府交办的,有的多达100多项,而社区居民自己的事项,又没有时间办,没有精力管理,群众中也普遍将居委会视为政府性组织,因而对其缺乏认同。
??(四)工作不实,少数地方流于形式。虽然目前社区建设正处于热潮,但仍有的市区行动迟缓,工作滞后。个别地方在工作中形式主义的事情还不少,“以会议来落实会议,以文件来落实文件”的现象仍然存在。在的地方急于出政绩,搞一些形象工程、参观工程,重视场面上的活动,满足于表面化;有的地方只注重硬件建设,而不在服务上下功夫,尽管投入很大,却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群众对此并不满意。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认识有片面性,认识不完全统一。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觉得社区建设超越了自身的经济条件,虽然是个好事,但需要花钱,现在搞没有必要。个别地方民政部门也对自己的牵头地位信心不足,甚至不愿意承担牵头职责。有些政府部门对社区建设中转变职能、重心下移问题还存在片面理解,不是工作到社区,服务到社区,而是把组织机构设置延伸到社区,仍然习惯用过去行政命令的方式,把社区居委会当下级来对待,而没有真正弄清楚弄懂社区建设的真正含义。二是社区居委会干部的总体素质不高,自治能力不强。从全国来看,社区居委会干部普遍缺乏社区工作的知识和自治的能力。一方面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居委会干部是离退休人员组成,几十年都是婆婆妈妈在从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