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东】以信息化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 以市场化推进养老事业规模化

发布时间:2020-09-17      来源:江苏省民政厅  




2017年起,南京市江宁区开始着手规模化居家养老上门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虚拟养老院”建设,命名为“互联网+养老院”,线上为低保、低保边缘、散居特困等五类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器,线下为五类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按照每月700元和400元的标准提供政府购买上门照护服务。

2018年,区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范围由2017年的五类老人中的失能、半失能对象,扩展到全区85周岁以上户籍老人,服务对象由最初的400人扩大到11000人,考虑到民政部门还有为低保、低保边缘的重度残疾人,孤儿、监护无力儿童、监护缺失儿童上门服务、照护的职责,江宁区将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上门服务工作内容合并同类项,推出“小江家护”政府品牌。目前,“小江家护”已经累计完成工单超过60万单。

2018年4月2日,区政府在淳化街道敬老院召开公建民营现场会,2019年7月12日,江宁区政府又召开街道敬老院公建民营推进会。截止2019年底,全区9家街道敬老院和1家社会福利中心全部公建民营,取得了显著成果。江宁通过公建民营,引入一批具有较高运营水准的专业团队,不仅解决了原先农村敬老院的一系列体制性难题,还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了养老资源的最大化运用。

2018年,江宁区开发建设了“小江家护”居家上门照护系统,集成了申请、审批、服务、评价、监管、结算、展示等功能,与2017年建成的区“互联网+养老院”、“民政数据系统”无缝对接。当年,还开发了“互联网+慈善超市”项目,目前该慈善超市已经完成捐赠超过2万单。不久前,“互联网+慈善超市”获得第五届“江苏慈善奖”。

今年,全区将在老年人助餐上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在线订餐、集中生产、线下配送、全程追溯。贴合养老机构实际管理需求,将开发“照护有方”信息系统,助力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