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厚植张謇大爱精神 深耕崇川未保新局 | |||||||
| |||||||
崇川区是南通主城区,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有着较深的历史沿革,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先贤和楷模”的张謇,其“慈幼恤孤”的理念在崇川大地滋养繁衍,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省、市未保工作部署要求,深入推进“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体化协同关爱格局,温情守护全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夯实“保”的根基,构建“1+16+N+N”协同关爱支撑体系 以建章立制为总揽,突破体制性障碍,构建纵向统筹协调、横向密切配合的协同关爱支撑体系,推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行稳致远。一是建强“1个中心”,强化政府主导。以建设科学严密的未保组织体系为重点,建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将19项重点任务纳入全区重点工作,强化监督问效。推动未保中心实体化运营,引入“5A”级专业社工机构,破解编制紧缺、力量薄弱等难题。二是打造“16个枢纽”,完善关爱网络。将16家街道未保站枢纽化建设纳入全区民生实事工程,印发建设指南,力推“未保站+社工站”双站融合,有效链通177个社区关爱点、践习基地、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未保关爱阵地,全面提升未保站的位势和能级,为协同关爱工作搭建了紧密协作、共同参与的专业化平台,4家未保站获评省级示范性未保站。三是促进“两N互融”,确保联动有力。建立完善N家部门和践习基地资源全覆盖、践习内容全共享、信息发布全渠道的未保协同关爱“三全模式”,推动部门齐发力。引入含社会组织、中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内的N家组织,深度融合共享“崇爱心语”“崇爱万家”“崇法童行”等未保品牌,实现资源的高效对接、联动互补。 二、畅通“护”的渠道,打造高质量的协同关爱赋能平台 围绕践习平台“如何选、如何建、如何用”攻坚破题,着力推动阵地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制度长效化,促进协同关爱载体平台优质、高效运行。一是打造标准化践习基地。制定践习基地标准化运行指南,明确准入标准,按照“精准遴选+标准设置+科学服务”要求,大力推进“践习资源特色化、践习项目课程化、践习体验多样化”建设,5大类22家践习基地累计举办800余场深层次、沉浸式的体验学习活动,受益未成年人达6万人次。二是建立专业化护航队伍。大力培养未成年人保护专业人才,10余家专业儿童社工机构脱颖而出,2名负责人获江苏社工领军人才荣誉。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强素质、强业务、强服务”的“一领三强”关爱践习队伍培养模式,6700多名社工、微网格员、法律、心理、教育等专家老师组成的“社会监护人”队伍,长期活跃在关爱服务的“最后一百米”。三是落实长效化保障措施。鼓励一基地一品牌建设,建立践习基地“五型”“五星”星级量化评价制度,充分激发践习基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家践习基地获得国家级荣誉,12家践习基地获评省级荣誉,践习基地市级荣誉表彰达100%。在大型活动中落实“学校—街道—部门”三级安全风险研判,切实保障践习基地的安全。 三、增强“爱”的温度,不断释放协同关爱的创新动能 以加快建设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关爱机制为目标,突出典型元素融入、培育亲情项目、加强品牌塑造,持续增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注重典型元素融合。以“苏童成长·崇学向上”协同关爱机制赋能引领“崇爱万家”,先后开展“家庭教育赋能课堂”专题讲座130余场,云课堂50余期。激活“崇法同行”活力,将公益活动、红色教育、普法宣传与教育矫治相结合,开发的帮教检务系统获国家专利。二是培育亲情关爱项目。持续在“亲情化”上下功夫,建立践习项目库,培育18大类67项暖心化、亲子化的践习课程,温情哺育全区未成年人。深挖资源优势,整合公交、轨交资源,开发电子地图,打造8条主题式践习路线。扩大品牌效应,先后推出“小小检察官”“暑期研学营”“博物馆奇妙之旅”等系列品牌活动,6个品牌项目获得国家层面荣誉。三是加强品牌文化塑造。围绕“苏童成长·崇学向上”品牌,设计主题logo,制作践习基地特色标牌,不断提升品牌辨识度。开辟“苏童成长”微信专栏,聚合22家基地微信公众号,从单一宣传向多方传播拓展,形成信息宣传矩阵,确保关爱信息传递到每个角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