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完善机制 综合帮扶 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来源:盐城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4-02-06浏览次数:

近年来,盐城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省民政厅的有力指导下,奋力推动民政工作跨越发展。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真调实研做法被省委主题教育简报刊发。《中国社会报》老年助餐专栏首篇发布盐城经验模式,全省首家制定推进养老事业产业联动发展举措文件,“盐年益寿”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爱心守护•成长引路•牵手筑梦”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全省首家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特别在社会救助领域,时刻牢记总书记“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嘱托,创树“盐途有助”服务品牌,代表我省接受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绩效评价第三方评估,取得优异成绩。

一、聚力提质增效,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切实扛起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的政治责任,全市共保障低保对象5.57万户9.14万人,发放低保资金6.48亿元。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研究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汇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落实情况。发动21家企业、6家事业单位、9家社会组织成立“助联体”。二是动态跟踪研判。汇聚27个部门数据建设智慧救助信息平台,每季度对在保对象个人医疗费用等刚性支出超过1万元、非在保对象个人支出超过3万元的进行逐一核查,全市共核查对象3200余户。三是全力提质增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出台5项具体措施,合情合理把握好家庭经济核对尺度,2023年全市新增低保对象3139人。

二、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效能。以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完善政策机制。一是容缺审批高效救助。建立“个人信用承诺+村级民主评议”的容缺审批机制,推行社会救助“一事一议”,将急难型困难救助确认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全年开展临时救助2.76万人次、3486万元,其中非在保救助对象1.74万人次。二是数字平台智慧救助。广泛发放惠民政策“明白卡•幸福码”,推广“盐易助”“我的盐城”APP等一键申请救助模式,2023年受理线上救助申请604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容错免责敢于救助。出台《盐城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容错免责实施办法》,明确9种容错免责情形,提出6条保障措施,努力营造社会救助领域为民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协作联动大救助格局。积极探索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衔接机制,推动救助服务更加多元。一是强化经办能力建设。出台《关于健全社会救助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将“主动发现、协助办理、跟踪帮扶”纳入管理清单。寒潮期间巡访困难对象13.2万人,发放临时救助金78.45万元。二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市社会救助中心汇集20个部门单位,2023年累计受理业务量2.9万件,救助资金8060万元。先后2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613万元、惠及26万人次。向8.9万户特殊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65度电费补贴。三是强化社会力量参与。推广“救急难”互助会、“村帮办”等做法,开展“爱心驿站”项目,帮助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投入4251万元,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探访关爱等工作。实施新一轮民生保险,赔付限额大幅提升。

四、强化风险防范,守牢民政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强烈政治担当抓紧抓实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一是全覆盖排查整治。召开民政条线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制定下发《开展春节前后全市民政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当前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截至1月31日共出动检查组42个,检查各类民政服务机构170家,对每个隐患闭环管理。二是提升安全治理水平。编印发放《民政领域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4000册,国务院安委会考核组对《工作手册》和抽查的2家养老机构给予充分肯定。建立养老机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全部完成“瓶改电”“瓶改管”工作。三是守护民政服务对象安全。建设联网监测系统,市级平台实现24小时可视化轮转在线监测。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四方包保责任,明确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爱心守护人,为空巢独居老人全部安装一键呼叫和燃气报警装置,试点为空巢独居老人安装毫米波雷达跌倒报警设备,累计为10.15万户“三类人员”更换不合格燃气装置。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夯实本质安全水平,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为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盐城经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