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优服务 改革创新惠民生 以社会事务高质量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 |||||||
| |||||||
社会事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近年来,扬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幸福民政”建设目标,以更高站位强化民生保障、更实举措深化改革创新、更大力度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努力推动社会事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兜底线与惠民生相结合,不断擦亮社会事务为民底色。坚持将特殊困难群体保障作为政治责任来抓,以强有力的民生投入、资源整合、政策落地,不断兜牢民生底线、彰显城市温度。一是突出提标扩面,让残疾人生活更有保障。持续推动残疾人补贴动态调标、精准发放,全力推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乡一体、同城同标,五年来累计发放“两项补贴”17.9亿元,惠及残疾人7万名。二是突出系统康复,让精神障碍人员更获希望。大力实施“精康融合行动”,畅通“医”“康”循环,完善资源整合和转介机制,切实搭建起精神障碍人员回归社会的桥梁,五年来累计打造康复示范点25个,提供康复服务1.4万多人次。三是突出精准救助,让流浪乞讨人员更加温暖。探索构建以“自然启动、平战结合、快速反应、联动共治”为特色的“1+2+3+N”街面救助模式,积极提供务工咨询、救助寻亲、心理疏导等多样化暖心服务,五年来累计实施救助服务9601人次,帮助务工3821人。 二、坚持强供给与优服务相结合,聚力打造社会事务品牌特色。牢牢把握社会事务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抓规划强引领、抓机制提效能、抓服务创特色,努力塑造扬州社会事务新品牌新标杆。一是积极打造公益性的殡葬服务品牌。始终将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民生1号工程”的重要内容,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并在全省率先启动殡葬设施布局规划修编,五年来累计投入2.54亿元,新(改、扩)建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53处,新增穴位(格位)10万多个。二是努力打造便民化的婚姻登记服务品牌。持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深层次推动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常态化开展婚姻危机干预和疏导,五年来婚姻登记合格率保持100%,累计开展家庭辅导1.6万多人次,挽救3000多对危机婚姻。三是深入打造高效能的救助管理服务品牌。作为全国首批、苏中唯一的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公安机关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转介处置工作指引》,构建“全时空发现、全链条救助、全频段联动、全市域一体”协同救助机制,切实提升救助服务时效性、便利性、可及性。 三、坚持抓改革与促创新相结合,持续彰显社会事务发展成色。对标社会事务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驱动、以群众需求为关切,推动社会事务发展实现新突破。一是聚焦婚俗改革,弘扬婚俗文化新风尚。结合扬州实际,印发婚俗改革工作责任措施清单,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弘扬优秀婚俗文化。二是聚焦殡葬整治,打造殡葬行业新气象。创新开展“一年一主题”殡葬行业监管行动,健全完善殡葬服务“四项清单”制度,持续深化散埋乱葬、豪华墓等专项整治,连续7年举办生态葬集中安放仪式,积极倡导现代文明殡葬的良好社会风气。三是聚焦服务创新,激发救助管理新活力。依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福彩销售点等各类场所,创新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网络和服务场景。根据救助对象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分类施策开展转介服务、安置服务、温馨服务等,努力打造一站式、多元化、全流程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牢牢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力前行、实干为民、改革创新,奋力开创社会事务工作新局面,为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贡献扬州力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