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品质提升 彰显民生温度 擦亮“苏式颐养”幸福底色
来源:苏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5-02-13浏览次数:

近年来,苏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具有苏州特色、时代底蕴、惠泽老人的“苏式颐养”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位生活在苏州的老年人都切身感受到“很有福气”。苏州养老服务连续4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去年9月,民政部县域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培训班在苏州太仓举行。

一是坚持固本强基,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健全政策体系,打造1个条例、2项规划、N个意见办法的“1+2+N”政策支撑体系(《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和《苏州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率先实施镇(街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对敬老院、福利院进行提档升级,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打造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256个,共有在业养老机构178家,备案床位5.09万张、开放床位4.49万张。建立养老人才“全链条”培育机制,设立康养产业学院、适老化设计学院等职业培训机构90家,实施持证奖励、入职补贴、职称评审等激励政策,全市共有226名护理员获评初、中、高级职称,数量居全省首位,专业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二是坚持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养老服务模式。统筹利用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源,打造养老服务组织连锁运营、中心厨房统一配送、品牌餐饮企业合作运营、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会爱心餐馆挂牌、机构企业食堂开放等多场景助餐模式,全市开办运营180家镇(街道)级老年食堂,去年累计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约580万人次。率先推动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创立政府补一点、家庭掏一点、企业让一点“三个一点”推进模式,抢抓“以旧换新”政策机遇,累计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超6万户。免费为1.2万余户独居、孤寡老年人家庭安装智能烟雾报警器,确保隐患发现早、处置快。推动医疗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依托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全市171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共建,788家全科医生工作室入驻日间照料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行集尊老金发放、优惠乘车购物、老年优待等功能于一体的尊老卡,“免申即享”为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每年发放尊老金超10亿元。

三是坚持融合创新,着力打响养老服务品牌。全国首创虚拟养老院,牵头起草养老服务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主导制定的《虚拟养老院运营管理规范》成为江苏省地方标准正式实施。建立“三库协同”养老数据中心(政策库、老人库、数据库),建成智慧养老院30家。建立“家门口的老年大学”166个,苏州怡养老年公寓等8家单位入选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2地入选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率先成立市属国企康养集团,落地养老机构、健康公寓、旅居基地等项目53个、签约管理床位10840张,实现苏州全域覆盖及省内外管理输出。出台《关于促进苏州市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打造“苏颐养1号店”线上、线下商城,举办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活动,激发银发消费潜力。连续举办四届长三角国际健康养老产业交易会,去年交易额超3.14亿元。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养老金融“苏州样本”。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城市经验做法,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完善“苏式颐养”政策、供给、服务、监管体系,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让老年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努力为全省“幸福民政”建设贡献更多苏州智慧与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