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破解农村殡改难题 办百姓满意殡葬
发布日期: 2019-04-12 08:26   来源:中国社会报    浏览次数:    字号:【


殡葬改革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如何减轻广大农民丧葬负担,引导他们移风易俗,既是殡葬改革的落脚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

清明节前夕,记者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宿迁市宿豫区等苏北农村地区采访发现,“惠民绿色”已成为江苏农村殡葬改革的鲜明底色,全力打造百姓满意殡葬,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乡镇建起公益性公墓

殡葬设施短板加速补齐

睢宁县双沟镇地处偏远,位于苏皖交界处,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逝世后都直接葬在了大田地里,全镇形成了20多个老林地。去年,镇里出资2000多万元兴建孟圩公墓,记者看到,这座农村公益性公墓绿树葱郁,环境幽静,园内三条溪流清澈见底,还建有殡葬文化宣传长廊,每个穴位大小一致,全部采用卧碑,占地面积不到0.6平方米。

“刚开始群众有顾虑,我们就把他们带到公墓来实地参观,这里不仅环境好,还有专人管理,一趟对比下来,老百姓心里都有数了。”双沟镇民政办主任刘浩说,我们还无偿提供墓穴、骨灰盒,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群众思想渐渐转变,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也势如破竹。不到一年的时间,群众自愿动迁6000多座散坟入园,复垦土地100多亩,有效解决了散埋乱葬问题,节约了土地资源。为方便老百姓集中祭扫,镇里还在墓园专设公交站点。现在一期公墓已经落葬90%,镇里又在推进二期建设,预留穴位至少能满足未来10年的需要。

目前,睢宁县每个乡镇都建有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硬件设施建起来的同时,软件也没落下。睢宁县在全省率先开发上线了“乡镇公益性公墓综合管理系统”,与殡仪馆火化信息同步,全县16个乡镇的公益性公墓全部接入。“每个公墓的建设情况、销售价格、墓穴订购、安葬位置等信息,在系统后台都一目了然。”睢宁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仝向群告诉记者,通过对骨灰流向进行跟踪,镇村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专人负责提前介入,采用“系统+微信”共管,打通了村组“最后一公里”,现在新增逝者的入园率达到了100%。

“小坟墓”折射“大民生”。目前,江苏全省已建成5605个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王小华表示,各设区市将在完善殡葬设施布局规划的基础上,于6月底前再开工一批公益性殡葬服务项目,加速补齐城乡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短板,到2020年底,全省要实现乡镇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全覆盖,让江苏老百姓切实享受到“逝有所安”的殡葬改革红利。

补贴政策全面覆盖

惠民殡葬解“后”顾之忧

为切实解决群众丧葬负担,破解“死不起”“丧葬贵”的困局,从去年5月开始,宿豫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实现基本丧葬服务费、墓穴使用费和管理费全部免除,当地户籍居民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

宿豫区民政局局长张少建坦言:“其实早在2014年,宿豫区就将享受基本殡葬费用免除政策的对象扩大到全体居民,但墓地的花费,则不在减免之列,由于一部分民众无力承担购买墓地的费用,骨灰装棺再葬、乱埋乱葬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殡葬改革纵深推进成效不大。”为此,他们以公益性公墓建设为突破口,免费提供给辖区居民使用,真正实现全程免费。

宿豫区曹集镇追思园公墓离主城区14公里,是周边3个街道和1个农业园区16万人口的“人生后花园”。采访时,正好遇到周时庄村村民卓为群一家在墓园为已故亲属挑选墓地,她告诉记者,现在火化费、骨灰盒等都由政府买单,墓地也免费提供,确实减轻了很大一笔负担。

宿豫区还设立了文明殡葬工作专项基金500万元,对采取生态节地安葬的丧户家庭,依据树葬、花坛葬、草坪葬以及壁葬等不同方式给予3000元-6000元不等的奖补。

宿豫区副区长朱静波说:“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政府的财政支出增加了,但是从长远看,这是一笔很合算的民生大账。去年到现在,全区已有6300多户家庭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政策,直接减少群众治丧支出2600万元,这也从源头上杜绝了豪华墓、天价丧葬费等现象的发生。”

目前,江苏全省已全面实施了涵盖遗体接运、暂存、消毒、火化等有关项目的惠民殡葬政策,其中苏州、淮安、盐城、扬州、泰州5个设区市施行的是全民普惠政策。三年来,全省共支出惠民殡葬资金10多亿元,人均免除丧葬费用达1200元。

红白理事会“理”出新风尚

绿色文明渐入人心

丧事大肆操办在部分农村地区屡见不鲜,甚至形成攀比之风。如何移风易俗,改革农村盛行的“过度殡葬”风气,让“身后事”能够简约办?睢宁县在推进殡改的实践中给出了解决之道。

白事怎么办?理事会说了算。汤超是睢宁县邱集镇沙祠村红白理事会的负责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老执”,一般由当地德高望重、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担任。村民办丧事,他们都会主动上门帮助操办。

“以前,有的雇人来哭丧,还有的请了乐队来演出,很多人还在烟酒上相互攀比。”汤超说,他虽看不惯但也很无奈,前年村里建起了红白理事会,他和村里几个说话有分量的老党员、老教师牵头,把节俭办丧写进了村规民约,大家办事都按一个“模板”流程操办,穷也好、富也罢,白事一个样,没啥好比的。

在徐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李义峰看来,移风易俗就得因地制宜,靠群众自己管自己。当地节俭办丧不靠政府行政强推,因为红白理事会已覆盖徐州2190个城乡社区,以往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现象有了质的改观。

采访当天,宿豫区正在墓园广场举办今年的文明殡葬宣传月活动,志愿者们正把白色菊花和绿色满天星扎成花束,供携带纸钱的祭扫村民来免费换取,并发放“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倡议书。不少人拿出事先带来的纸钱换回一束鲜花,敬献给逝去的亲人。

从以前“烧纸焚香”祭故人,到现在“一束鲜花”寄哀思,这些绿色文明方式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新风的养成,而这些恰恰是农村殡葬改革的初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