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民政局
来源:常州市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9-04-04浏览次数:

常州康养+产业推介会上,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朱耀垠参加常州康养学院和实训基地揭牌仪式

常州市民政局以推动现代民政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引领,主动适应新常态、呼应改革新要求、真抓实干争作为,开创了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党建引领更加突出

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现代民政高质量发展,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理论武装,深化党内教育。建立健全“传统党课+典型示范+现场教学+分析研讨”多位一体的实境教学机制。以烈士陵园省、市党员教育实境课堂为基础,精心打造了民政系统党建基地,实现线上3D实景和线下展馆有机融合,并同步上线手机移动终端,呈现了实景模拟、全景体验、智能便捷的特色。创新建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建立社会组织党建联络员制度,实现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的“两个覆盖”,对全市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托底管理。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民政系统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劲头十足。我市现代民政示范单位创建实现辖市、区“满堂红”,连续四年获得省民政厅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等次,2017年度江苏现代民政创新成果数量居全省第一。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连续2届荣获全国慈善最高荣誉——慈善“七星级”城市。

二、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致力织牢民生保障网,在全市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支出型贫困救助、商业和慈善保险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了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实现申请救助对象金融资产信息查询全覆盖,为“精准救助”保驾护航。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800元/月,真正实现大市范围的同城同标。孤儿养育、城市“三无”、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标工作稳步实施,特困老年人关爱照料、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有效落实,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三、养老供给更加优化

着眼于优化供给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出台《常州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连续多年实施市政府优质养老服务工程,全市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覆盖率分别达65.1%、41.9%,助浴点18个,助餐服务城市社区覆盖率达92.25%,全市护理型床位、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床位占比分别达54.89%、68%,居全省前

列。养老服务产业提速发展,常州获评全省唯一一家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地区,常州养老服务业集聚区获批全省首个养老服务类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市政府连续举办六届 “康养+”产业推介会,创建常州康养学院、实训基地,一批国家和省级养老服务研究基地落户常州, 养老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四、多元善治更加显著

强化“社区+”理念,集聚多方资源下沉社区,全面推行“政社互动”,实现镇(街道)“政社互动”全覆盖,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居务监督机构、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等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架构。深化“三社联动”机制,连续三年举办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洽谈会和推介会,投入资金1.8亿元,落实服务项目706个,充分集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方面资源要素,实现“三社”协同、互动、共融。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13个,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9人,居全省首位。大力实施社区“减负增效”,市委、市政府开展专项行动高位推进,为社区减负60%以上,并建立社区事务准入制度进行源头管控。同时,以“四级联动”平台、社工手机APP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全面应用,社区回归自治本位,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五、服务国防更加有力

夯实双拥基础,坚持党委议军(警)会、节日慰问等10余项制度,市区镇三级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齐全、经费保障到位,全市1031个城乡社区(村)均建有双拥服务组织,军民共建活动经常,形成了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局面。始终把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等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强引导、落实政策。实现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标准高过国标、省标。为重点优抚对象制作功臣优惠卡,提供免费乘坐公交、免费游览景点及优先就医等服务,是全省唯一推出功臣优惠卡的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新政,随军家属年度安置率达100%。连续8年实行随军家属的指令性安置与军转干部安置“三同步”,此做法全国唯一。圆满完成退役士兵、伤病残退役军人、离退休干部、无军籍职工等安置任务,圆满完成新兵征集任务,连续30年无责任退兵。

六、公共事务更加高效

高质量推进现代民政 “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人文化”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政务服务“一张网”,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一窗通办机制,制定民政业务及窗口办事指南,民政窗口创成全市标准化窗口。以标准化引领现代民政建设,在全省率先将其纳入质量强市发展纲要,建立了民政标准化工作体系,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相衔接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已发布国家标准1个,地方标准2个,获批国家、省级立项试点项目3个,省级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2家。坚持“互联网+”理念,着力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和全面应用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以及“四级联动”公共服务平台、常州市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96444殡葬服务平台,真正做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处置联动,服务精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