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
来源: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 发布日期:2019-04-04浏览次数: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民政部、江苏省民政厅及南京市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玄武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民政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现代民政体系建设为主线,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工作宗旨,紧紧围绕“现代民政、品牌民政、项目民政”内容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较好地实现了民政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织密编牢基本民生保障

为更好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对贫困群众实行精准救助,实现精准脱贫,坚持“覆盖全面、救急解难、托底有力、持续发展”的原则,多措并举,织密编牢基本民生保障,有力推动民生保障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近年来,我们积极完善各项制度,扎实做好对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能及时纳入低保并进行建档立卡,对收入不稳定的建档立卡脱贫低保户,实行“渐退帮扶”政策,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落实好各项救助制度,做实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住房救助工作。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购买残疾人护理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包括生活保障服务、精神陪护服务、安全保障服务、特殊求助服务)。认真解决特困人员、孤儿、监护缺失儿童生活保障问题,落实基本生活保障,组织开展日常走访关怀行动;引进领军型社会组织,对辖区内有需求的156名“五类”困境未成年人实施分类保护,实现“一人一档”救助方案。积极开展困境儿童保护制度建设及标准化研讨,分享困境儿童疑难个案,讨论困境儿童保护的制度化构建,推动儿童保护工作法制化进程。撰写的《南京市玄武区困境未成年人调研报告》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守护小武监护之缺》困境儿童个案荣获江苏省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儿童保护法治微电影《爸爸,你在哪儿?》获省政法部门嘉奖。中组部、民政部举办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培训班,区未保中心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开展“寒冬送温暖”和“夏日送清凉”专项行动。

二、拓展养老服务卓有成效

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由重点保障向全面覆盖转型。通过盘整全区可利用的载体资源建设养老项目,明确社区办公用房用于养老服务面积不得低于40%,建成17家养老机构、12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1家3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家社区居家综合护理中心、72个老年助餐中心(点),基本建成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在全市建成首家“5A”级综合护理中心,建成全市首家以服务军休干部为主的“红色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区级虚拟养老院,全区老人基础数据和36家社会组织纳入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为老服务内容。创新开展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494部;为全区2506户失能半失能家庭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为19503名高龄老人完成老年人能力状况评估;为全区8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每月3小时免费上门照护服务;为150位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立家庭养老床位。积极实施居家养老安全保障工程,为1216位困难老人购买信息服务;为75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终端1573个;与2614名重点空巢独居老人签订“四方协议”,开展独居老人居家养老风险评估工作,形成玄武区独居老人安全评估标准,实施老人居家养老安全分级管理。全区为老服务人次连续三年翻番,2018年服务量预计达180万人次;2018年新建养老床位1431张,超过过去十年建成床位数的总和,并从2016年全市垫底到2018年跨越全市前列。

三、社区治理创新激发活力

深入推进社区治理改革的信息技术手段,建成开放共享的社区“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各方面数据融合共享,破冰“信息孤岛”;抓好“社区治理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率先将民政服务事务进社区、进网格办理,针对老、困、残、小、军等重点群体对象,进一步规范网格内的巡查、信息采集、业务服务等事项及流程。推进街道“中心化”改革,实行社区去行政化,推动社区治理服务创新工作,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的效能,积极落实社区减负增效“七项规定”,全面梳理社区工作事项清单22类68项,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明确取消25项工作任务与指标、41项创建达标评比活动、41个组织机构和72项工作台账等。坚持以推广“社区营造”为抓手,推动群众自治,推广新型协商民主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关注和参与解决社区的公共问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凝聚力,推进社区协商民主进程。按照规范化建设、品牌化发展、社会化运作、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成区级枢纽型组织—玄武区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推动社会公益力量融合,建成“1+7+N”社会组织区街联动发展模式,扶持培育发展社会养老、为小服务、调解治理、慈善助困、双拥等类型领域社区社会组织509家。成立区养老产业协会、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区双拥发展促进中心在养老、未保、双拥等领域带动行业发展,益童儿童发展基金会成为全国知名困境儿童保护品牌。目前全区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数1062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17.7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突破5000人,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数达12.7人,带领全区社会组织朝着集团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当中。

四、双拥共建亮点成效显著

加强双拥工作,积极推进双拥在基层工作,各街道、社区成立拥军优属服务站,实现了双拥模范区“八连冠”。实行优抚政策与救助政策无缝衔接,健全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困难补助和重点优抚对象节日慰问制度;提高参战老兵生活补助标准,精心组织开展烈士纪念日祭扫工作。大力推进“两新”组织拥军,开展玄武英烈传编纂,做好烈属跟进服务和“英雄故事会”进社区活动。为军队改革办实事,解决现役军人后顾之忧,积极协调随调军人子女入学转学、家属调动,开设“双拥共建班”,安排驻区部队军人子女就读;为军嫂安置开辟绿色通道,每年拿出一定公益岗位安排军嫂就业。挖掘安置岗位,加强教育培训,多措并举促进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积极拓展老兵创业基地建设,促进老兵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实现了无赴省群访、无进京上访、无规模群访的目标。

五、民政队伍能力明显增强

坚持奖惩并举,着力抓好局机关干部、军休工作人员、基层民政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五支队伍”建设。抓好局机关干部创新能力培养,开拓创新视野,掌握创新方法,完善创新机制,不断推动民政工作的创新发展;抓好军休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水平和应急能力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进军休管理服务工作;抓好基层干部综合业务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基层民政干部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抓好社工全员全科培训,坚持“大社工”的理念,突出素质能力建设,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抓好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育工作,从宣传教育和建立机制入手,建立一支参与面广、服务功能强、作用发挥好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