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民政会议召开,打开基层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的“万花筒”,点赞来自基层鲜活有效接地气的先进经验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日期:2019-07-11浏览次数:

  7月10日,全省民政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省委书记娄勤俭作出批示,省长吴政隆会见会议代表。       

  副省长费高云参加会见并在会上讲话,就全省民政工作作具体部署;省政府秘书长陈建刚参加会见。会议表彰了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南京市、徐州市、南通市、江阴市、东台市作交流发言。

  【链接:苏州市相城区:撤除长柜台,设立综合窗口】

  近年来,相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打造“全科社工”“全能服务”的“相城模式”。

  相城区在“全科社工”试点工作基础上,相城印发《关于全面推广“全科社工”服务模式的实施方案》,在全区144个村(社区)全面推广“全科社工”“全能服务”,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线下,相城撤除长柜台,设立综合窗口,将村(社区)服务大厅划分为前台接待区、后台办公区、交流沟通区,建立开放式办公模式。同时组织全区353名全科社工进行能力培训,举办社工才智大比拼等活动,建立“全科社工”人才库,建立健全《综合受理制度》《来访接待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

  线上,相城启动智慧社区平台三期建设,开设“全科社工”应用模块,整合了下沉到村(社区)的4个部门、13个业务系统、共计68项业务事项,实现了信息共享共建和系统融合。2月15日,全市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会在相城召开,具有相城特色的智慧社区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模式受到全市广泛关注。

  如今,“全科社工”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管理服务模式,“解放”了原来“焊”在柜台、“粘” 在专网的社区工作者;也优化了人员分工,从大厅释放了718名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到各网格中。

  下一步,相城将进一步把“全科社工”和“党建引领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并创新实施“全员全科社工”模式,延伸和扩大“全科服务”理念,让“全科”走出大厅,走向网格,走到百姓身边。

  【链接】南京市栖霞区: 18万人在线,大数据里“掘”民意

  6月14日,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公布了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南京栖霞区的“掌上云社区:城市基层大数据治理创新”从3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优胜奖。

  900多个微信群,每天上万条聊天记录,栖霞区18万人在线的“掌上云社区”里“闲言碎语”涓流汇海,成为决策参考、精准治理的大数据民情报告。

  @所有人,居民在线网聊“家长里短”

  “在别的地方还在观望、试点的时候,栖霞区就迅速推开、全面覆盖,这需要改革的勇气和担当。”参与栖霞区掌上云社区项目设计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闵学勤教授说,一开始她在各地推介这一模式,遭遇阻力重重。“为什么一定要和老百姓‘零距离’?为什么要被居民随时@?让大家网聚在一起,一旦有冲突是否会发酵成不可控局面?……”她遇到类似的“十万个为什么”和各种担忧。

  栖霞区一开始就把“掌上云社区”全面推广,迅速实现全覆盖。自2016年11月启动,2017年实现全区各社区全覆盖。截至2019年4月,全区建立“掌上云社区”微信群956个,覆盖9个街道全部121个社区,包括所有厂居、村居、安置房、保障房、商品房小区,吸纳线上成员超过18万人,平均每0.9个家庭即有1名成员加入。

  同在一个“掌上云社区”微信群里,党委政府线上直面问题,社工担当群主,居民遇上问题随时@;线下迅速解决,居民诉求“2小时内反馈”,办事效能显著提升。“这是线上的熟人社区,大家一起制定群规章程,杜绝垃圾信息刷屏,居民投诉建议处理反馈线上全透明,居民都有‘同理心’,做好了大家就会点赞、认同。”东井村社区社工罗忞身兼多个群的群主,如今管理起来游刃有余。每位群主还有一个得力助手——植入微信群的“小栖”智能机器人,按关键词对居民诉求自动应答、自动流转,实现“秒回”“24小时在线”。

  线上群聊,激活了以往社区里治理中“沉默的大多数”。西岗街道齐民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朱宇说:“社区老年人群里热衷线下参与,而中青年群里喜欢线上发声,如今线下线上‘双网融合’,社区议事更加活跃高效。”栖霞区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冯欣说,通过微信群,将以往没有时间参与社区治理的中青年群体纳入进来,将拥有不同才华、资源但互不认识的邻里请了进来,社会治理主体不再“缺位”,在线互动日益“热络”。这一居民有效参与、协同共治的平台如今平均每天产生信息1万余条,月度35万多条。

  挖掘大数据,每月一份报告洞悉民情

  去年5月起,“小栖”智能机器人自动收集居民聊天记录,经深度挖掘每月度形成“栖霞区民情民意大数据分析简报”,提交给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部门、街道。“用数据研判、凭数据决策”正形成一个社会治理良性运转的闭环,使公共服务更精准、居民满意度更高。

  今年4月份的栖霞区民情民意大数据分析简报显示,“掌上云社区”当月呈现密集互动图景,消息量达320881条,33760人次参与。综合每类话题出现的频率,民情前十大话题按照综合热度依次为:1.物业服务,2.安居宜居,3.环境治理,4.市政公共,5.公共安全。在“物业服务”话题中,“各类车辆停放及秩序维护”延续往月态势,讨论最多。分析“公共安全”类话题,众多居民正在“吐槽”“犬类管理”问题,约占“公共安全”类话题的46.5%。分析报告预警,这一管理问题依旧存在,按2018年掌上云社区舆论趋势,预计随着天气转热,若不引导治理,舆论量将继续增加。

  大数据让民情民意从“闲言碎语”中浮出水面,政府施策和社区治理有了更加精准的指向。据2018年掌上云社区民生民情动态简报大数据分析,物业服务话题连续排名第一。栖霞区住建局随即“入群”,在“掌上云社区”设置物业管理模块,群内居民可以通过登录掌上云社区物业管理小程序反映诉求,直接推送给物业企业答复解决。

  随着“大数据局”的纷纷成立,大数据治理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但政府掌握的往往是‘行政大数据’,自上而下的大数据会有很多盲点。”闵学勤说,栖霞“掌上云社区”的大数据则是自下而上的,从发动群众到群众自发,数据里包括了百姓日常点滴,有批评有建议有点赞,都是最朴实的表达。

  活跃生态圈,众人划桨开大船

  去年荣获首届“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如今又获得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栖霞区 “掌上云社区”的每一步创新,都受到全国关注,多地前来学习取经。这一项目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可以说是当下最热的‘平台型经济’在政府治理中的一个‘翻版’。通过政府动员,激发社会广泛参与,栖霞区打造掌上云社区的平台,营造了居民乐于参与的线上场景,搭建了‘平台型政府’,实现24小时与民同在。谁掌握了平台,谁也就拥有了最大的话语权。”闵学勤教授强调,下一步的发力点应是“内容为王”,要迭代升级更多更具吸引力、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应用。“让更多居民会用、爱用、用的开心,得到最好的体验感,分享这一改革的红利。”冯欣说,下一步提供更多的内容供给、强调社会化参与,新推出“云捐助”公益项目、“社区学院”在线学习空间、“志愿积分”激励等正受到居民追捧。

  技术迭代、应用激活的背后,是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栖霞区正加强“掌上云社区”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希望整合全区更多政府管理资源和信息进入“掌上云社区”运行指挥中枢,全面提升大数据分析、集成和应用能力,实现精准识别多元化、多层次社会需求,以更精准的公共资源投入实现更优的社会效益,逐步实现城市基层智慧治理目标。

  栖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强“掌上云社区”与栖霞各类改革创新、各种治理资源的系统集成,逐步让党委政府侧重于“掌舵”、聚合起最广泛的民众参与“划桨”,为城市治理持续注入动力,让栖霞的每一个社区都充满生机活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