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提质增效 全力打造乡镇服务能力升级版 | |||||||
| |||||||
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唯一集成改革试点县市,近年来,江阴市通过改革的“强刺激”“深刺激”,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当头炮”“先手棋”,着力推进乡镇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大力破解基层群众办事之难,全面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针对基层政府责权不匹配、行政审批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我们将镇街政务服务纳入集成改革重点项目,突出资源整合,加快体制重构,营造简约便民、阳光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编制市镇权责大清单。根据“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赋予镇街经济社会管理权限861项;围绕“园内事园内办”目标,开放园区承接设区市经济管理权限187项,通过“授权+赋能”构建起权责匹配、科学规范的市镇(街)园新型权责体系。二是推进镇级审批大提速。集成优化服务内容,将镇街服务中心26个专业窗口整合为12个综合窗口,受理业务从149项扩展到228项。全面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把繁杂留给政府,把简单带给群众。三是加快服务事项大延伸。全市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将临时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等55项政务服务事项下延到村(社区),在村(社区)综合窗口推行“即时即办、定时代办、上门特办”,打通“最后一米”,激活政务服务的“神经末梢”,做到“便民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二、大力破解基层一线治理之难,全面构建沉底到边的基层治理体系 针对基层治理中长期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体制顽疾,我们全面推广徐霞客镇创新模式,全力打造“管理在网格、巡查在终端、指挥在中心”的运行体系。一是织密基层治理网格。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把全市域划分为17个一级网格、271个二级网格、1558个三级网格,将所有“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配齐配强网格长、网格员、督察员、信息员、巡查员和联络员等“一长五员”,做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二是规范处置流程闭环。打造“网格有人、人能管事、事能派处、处后评估、评后考核、考核入档”六步工作流程,强化巡查发现、信息汇聚、派发处置、跟踪监督的闭环运行,确保基层治理无死角、全覆盖。三是建成指挥调度中心。构建市、镇、村三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市级平台负责重大事项指挥调度,镇街平台负责日常事项精细管理,村级平台负责一线巡查信息反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市”。 三、大力破解小微权力监管之难,全面构建公开透明的阳光监督体系 针对村级“三务”公开范围不广、违纪违规多发等问题,我们重点推进璜土镇“户户通”,使小微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一是让公开直通民意。坚持“应公开尽公开”的要求,凡是与村民相关的事项一律公开,增强透明度,提升知晓率,真正实现“群众想了解什么就公开什么”。二是让公开面面俱全。推行四个“全部公开”机制:将财务报销凭证、附件清单全部公开;将村级工程的会议纪要、村民代表签字决定、工程立项等全部公开;将村级集体资产租赁合同、预算、收支、负债等情况全部公开;将村干部工资、各项财政资金补助等全部公开,最大限度地提高村级民主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让公开触手可及。通过“一栏三屏”推进全面公开。一栏,就是通过户外“三务”公开栏进行公示;三屏,就是通过“三务”直通车触摸屏、手机屏、有线电视屏等发布信息,让公开结果更好、更快地延伸到千家万户,实现人人监督、时时监督。 四、大力破解公共服务便民之难,全面构建温馨周到的生活服务体系 针对城乡社区服务主体多元化、平台分散化、标准随意化等问题,我们全力推动服务供给向智能化、便捷化转变。一是服务平台一体化。整合原有各类服务平台、服务热线,以市场化方式打造“一体化、一端口、一站式”的24小时在线智慧服务平台——“最江阴”APP客户端,实现“一机在手、生活无忧”。二是服务资源集成化。深化整合就业、养老等各类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行政、公共、便民、公益、资讯“五位一体”综合性服务,目前已集成55个部门13大类1841个细分服务。同时,积极倡导共建共享理念,全面推广村级医疗互助和职工医疗互助,创新服务群众新模式。三是服务监督常态化。建立部门联合督查机制,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加盟商等信息数据库,全面公开服务评价,定期评定公示服务信用等级,以政府、行业、群众、信用“四位一体”监督管理体系,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多选择、更优服务、更大便利。 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推进乡镇能力建设现代化。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