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民政局四措并举补齐特困供养“民生短板” | ||
|
||
一是精准识别、应保尽保。围绕民生保障年度重点目标,建立四级联动督查工作机制,督促指导街道(镇)、社区(村)履行主体责任,逐户逐人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标精准认定对象,合理确定保障类别,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同时,安排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供养人员入住养老机构,帮助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签订照料服务协议,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确保特困供养人员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全市有入住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已达到100%。 二是精准施策、提标提补。今年7月提高全市特困供养人员供养基本生活标准,首次实现大市统一、城乡统筹,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适度提高全市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将市区全自理、半护理、全护理特困人员护理标准分别提升至每人每月8工时、28工时、48工时,江阴、宜兴两市照料护理标准同时提升,确保全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不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此项举措惠及特困群众5000余人。 三是精准帮扶、兜住底线。持续推进保障困难群众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年关将至与疫情防控双重压力及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孤儿和低保外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按照每人每月120元标准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对特定困难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并在原基础上再次提高50%实施发放。上述两项政策红利已累计惠及60.78万人次,发放资金8700多万元。 四是精准服务、温情救助。持续开展特困供养人员关爱救助行动,疫情期间简化优化特困供养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间,增强群众获得感;全面签订照料护理协议,积极推行“物质保障+服务保障”模式,探索联合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等多元化主体合作救助新路径,不断提升救助“温度”。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