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民政“十四五”规划发布 将建设五大工作体系
发布日期: 2021-11-22 10:18   来源:镇江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镇江市民政局《镇江市“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举措等,提出了高水平建设“‘镇温情’社会救助、‘镇幸福’养老服务、‘镇活力’基层治理、‘镇温暖’社会福利、‘镇方便’专项服务”五大工作体系,对更好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做出了部署,提供了指引。

在建设“镇温情”的社会救助体系方面,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健全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城乡统筹、政策衔接、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社会救助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低保标准按照当地上年度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例30%-40%动态调整,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1.3倍,分档制定照料护理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和监测工作,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率达99%以上。全面推行社会救助申报“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不断提升困难家庭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到2025年底,无民事行为能力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救助率达100%,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接送返回率达100%。

在建设“镇幸福”的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按照“站位要高、定位要准、品位要好”的总体要求,立足“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城市定位,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主体多元、服务多样、品质优良、区域均衡、监管有力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中高端市场可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打造高品质养老服务新高地。

“十四五”期间,全市建成4家县级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新增居家适老化改造4000户,各市和丹徒区分别建成至少1所失能(失智)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机构和3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十四五”末,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0%,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占比达18%,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覆盖率达100%。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在建设“镇活力”的基层治理体系方面,建立完善以党建为引领、城乡社区为载体、社会组织为纽带、社区工作者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骨干、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民政领域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服务机制,进一步深化“政社互动”“五社联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主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全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

“十四五”期间,合理规划和设置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功能,推进社区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为居民开展服务的面积不低于70%。到2025年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标率达90%,美好和谐社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行全科服务模式的社区覆盖率达到90%;等级社会组织覆盖率超过50%,全市县乡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覆盖率达50%以上;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达到10个,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每万人拥有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团队数达4个。

在建设“镇温暖”的社会福利体系方面,要着眼新时代福利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兜底线、夯基础、建体系”的总体思路,建立健全扶幼助残为一体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分类保障、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提升儿童、残疾人福利保障水平。

“十四五”期间,开展全市困境儿童精细排查、精准认定和精准保障,全面推广“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关爱”的经验做法,加快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将市儿童福利院打造成“养、治、教、康”一体化“旗舰店”,构建四级儿童福利工作阵地。实现县(市、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90%以上乡镇(街道)建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乡镇(街道)专(兼)职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配备率达100%。

在建设“镇方便”的专项服务体系方面,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导向,建立健全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的专项社会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可达的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形成专项社会服务有效供给、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有序衔接、宣传引导与监督管理有机协调的工作格局。

“十四五”期间,细化完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矢量数据,全面勘定全市31个镇、25个街道、1个场圃行政区域界线;加快殡葬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推进“身后事”便捷服务网络建设,大力推行骨灰海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式和健康文明祭扫方式。到2025年底,地名文化服务体系建成率达100%;县(市、区)、全国重点镇集中守灵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100%的婚姻登记机关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